分享

旅游:100座苏州古典园林讲解资料(1)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22-02-18

图片

1、拙政园

图片

六月的拙政园,

莲叶何田田。

再过几天,

就是一年一度的荷花节了。

晨曦微露,

园林还在似醒还梦中,

无论是听雨轩还是玲珑馆,

抑或是海棠春坞、梧竹幽居,

清风玉露相逢,烟云丝丝缕缕,

把它们都笼在其中,

趁大批游客未来尽情宣泄着心事。

这是我第三次独享拙政园。

图片

    一次是在2006年。那年,原苏州补园(今拙政园西花园)中的“与谁同坐轩”要复制移建美国,张毓基在《姑苏晚报》口述苏州版上谈起了这座临水建筑,也是著名的“扇亭”,讲了许多故事。

图片

    个讲故事的张毓基就是原补园主人张履谦的玄孙,张家在苏州的第六代后人。十二年过去,围着与谁同坐轩和卅六鸳鸯馆绕圈,当年脚步轻盈走在石板桥上,园主后人讲的故事一瞬间就从往事中浮了出来。张家祖上曾有一段制扇发家的家族史,张履谦怀感恩之心建“扇亭”,取名“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莫不是“明月、清风、我”,感恩和纪念的当然是创业先祖和中国折扇。

图片

    听“园主”亲口讲园林故事,窃以为是最高级别的游园,尤其是他选了一个好时光。暮鼓时分,斜阳铺进了园林里的每一个角落,走过一片山林、转过一个亭,都能感受到整座园林在闪闪发光。行人稀疏,三三两两低语、沉思,好像每一个人都在独享拙政园。

图片

    一次就是去年了。苏州会奖旅游将“私享拙政园”的愉悦体验分享给全国游客,30名来自各地的高端旅游人士组成了考察团,在早上六点半就入园体验。

图片

    林画卷在幽静的清晨格外恬静,薄雾环绕着花草树木,鸟鸣阵阵,让人恍若坠入仙境。而此时,始建于明正德初年的拙政园,似乎透出了第一代园主王献臣时期的模样。“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是王献臣建园的理想之一。

图片

    也从王献臣开始,无论是其后的徐少泉、刑部侍郎王心一,还是大学士陈之遴、吴三桂女婿王永宁,等等,每一任园主都对此园有所赋予,或恬淡自然,或大兴土木,或究极侈丽,让后人在抚栏凭吊时回味无穷。

图片

    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计其数的游客眼中,拙政园也有百万个形象、千万种气质。它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图片

    每走进拙政园,尤其是旺季时,耳边总是听到这样的介绍,“全园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

图片

    这是拙政园的说明书,每一个游客拿着一样的说明书,却读出不一样的“享受”。特别是近几年,拙政园成为苏州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的范本,它将世界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融合,苏州非遗项目在这里亮相,甚至推出贵州省铜仁市非遗项目展示,让走进园林的体验者,透过园林看到苏州、看到更大的世界。

图片

  这是一个值得细品的地方,

我在独享多次之后,

仍会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多次流连,

比如就在这“绿肥红瘦”、

荷叶接天的季节。

历久弥新的园子,

好似时光倒流般,

年年岁岁荷花依旧,

而容颜老于昨天。

  但于园林而言,

有一批守护者,

让它们成了不老的传奇。

图片

  园林

名片

图片

地址:苏州市东北街178号

图片

园龄: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距今有500多年历史。

图片

面积:占地面积51950平方米。

图片

开放时间:3月1日-11月15日(7:30-17:30);11月16日-次年2月29日(7:30-17:00)(闭园前30分钟停止售票)

图片

概况:拙政园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所建,他曾请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的园林风貌。解放后该园得到保护、修复,并于1952年正式对外开放。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台馆分峙,回廊起伏,别有情趣。

文章作者:张丫

图像来源:拙政园


2、留园

图片 

留园路338号,就是留园

图片

留园门前的这条路,

原本是一条无名小径,

园主盛宣怀在上海去世后,

家族为了在留园盛家祠堂停棺治丧,

将留园至广济桥路段拓宽、整修,

方便运载灵柩的马车通行,

便有了后来的五福路,

上世纪五十年代正式更名为

“留园路”。

图片

留园盛氏家照 小蓬莱 (1917年)

  同为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与拙政园大不相同。

留园历经的主人不多,

广为人知的就是从徐氏两代到盛氏两代,

中间有个寒碧主人刘恕。

于今思之,

从首任园主徐泰时开始,

留园就有了让后人解读不尽的隐秘基因,

那就是遗世而独立的“留园石”。

图片

    原本不在园中,爱石成癖的园主四处问路寻石,留下许多佳话与传奇。有别于徐泰时与瑞云峰、盛康与冠云峰的声名大动,刘恕寻石显得颇为波澜不惊又细水长流。

图片

    恕所好,是法书名画、香花奇石,“平生雅抱奇重癖,挥金辇尽太湖石。”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为它们认真取名:奎宿、玉女、青芝、箬帽、累黍、一云、印月、猕猴、鸡冠、拂袖、仙掌、干霄,请好友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还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后来又寻到独秀、段锦、竞爽、迎辉、晚翠五峰和拂云、苍鳞两石笋,自此又有了石林小院和“石林小院说”。

图片

    刘恕寻石喜欢不期而遇,把石头当作朋友一般,讲究自然天成,赋名也随心所欲,追求一个天性与率真。香花奇石之外,还有法书名画,刘恕将自己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廊壁中,也影响了后代园主,形成了留园“书条石”的特色,今天的留园还有书条石372块。

图片
图片

    刘恕寻石、写石、仰石,春夏秋冬皆入景,心性情感都藏真,让人读来如往事回放,随石穿越。然而,再回首,风拂过,一池碧水皱轻波。碧波之上,一叶扁舟轻摇,一名身穿古代服装的笛子手正准备为游客演奏曲目。


图片

    当一曲《姑苏行》悠扬吹起,正在留园中部游览的游客都停下了脚步。无论是明瑟楼、绿荫轩,还是濠濮亭、小蓬莱,池边的建筑也如游客一般,陶醉在笛声中。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泛舟扬笛,却自然而然地被这笛声所吸引。这就是“留园寻梦”。
图片

    每年的四月和十月,诸如昆曲、苏剧和笛箫演奏等节目都会在留园里演出。冠云峰下,“杜丽娘”与“春香”相伴游园;五峰仙馆,琵琶声声,倾诉《春江花月夜》;演艺厅里,《宣怀回乡》了……我在留园流连,只觉移步换景,亦古亦今。

图片

    刘恕寻石,留园寻梦,皆有径。“留园石”从古传到今天,“留园寻梦”又将现代人引入古时生活情境,一来一往,融古铄今。当代人在传承与发扬中探索着,就如无名小径变成留园路一般,还要把这份礼物送给后人。

园林

名片

图片

名称:留园

图片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338号

图片

园龄: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距今有400多年历史。

图片

面积: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

图片

开放时间:3月21日-10月15日(7:30-17:30);10月16日-次年3月20日(7:30-17:00)(闭园前30分钟停止售票)

图片

概况:明万历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是留园的第一任园主,后又历经刘恕、盛氏等。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厅堂庭院建筑取胜;北部陈列数百盆朴拙苍奇的盆景,一派田园风光;西部颇有山林野趣。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秀色迭出。

文章作者:张丫

图像来源:留园

3、网师园
从“小园极则”走向世界
图片

从带城桥路下车,向东拐进阔家头巷,巷子极窄却朴素整洁,踩着微微起伏的石子路走到小巷深处,就到网师园了。这不仅是我去网师园的路线,也是很多国际游客来访的路线,他们会在南园宾馆处下车,然后一路步行,边欣赏姑苏小巷边走向苏州园林。

图片

网师园是一座宅第园林,本来是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姑苏时所筑的宅院,因为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号“渔隐”。园名叫“网师”应该是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由新晋园主光禄寺少卿宋宗元所取。而后园主几易,还叫过“瞿园”“苏邻小筑”“张家花园”等等,1940年收藏家何亚农买下该园,复用“网师园”旧名,并于1950年捐献给国家,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

图片

小园极则

“小园极则”是当代园林专家陈从周的评价,所谓“极则”,犹言“最高准则”,以至于为人所爱的网师园不仅是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也成为当代人造园的范本。当然,它作为造园典范的历史早就有了,最为著名的莫过于1980年,以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的中国明式古典庭院“明轩”移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它成功开了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先河,将苏州园林的种子种到了更远的地方。

图片

五六月份的网师园,春天连着夏天。射鸭廊前,从迎春花枝拂水过,到紫藤满山、木香满墙,牡丹、芍药争艳,网师园一路美过来。即便是天气炎热的当下,临水照花,也别有清凉。这次去网师园,没有在大厅(万卷堂)停留,而是从轿厅穿过砖额小门,直奔中部山水主园,继续向西走路过月到风来亭、殿春簃,再绕过竹外一枝轩,到达想去的集虚斋。为什么要来集虚斋?因为集虚斋二楼就是著名的“小姐楼”。

图片

小姐楼里不只是绕指柔情,还蕴含着巨大的能量。1993年至1994年,中、新代表在这里,就苏州工业园区合作项目展开数次会晤、谈判、商榷,协议最终签署成功,于是有了今天的苏州工业园区。在去年“绳其祖武、光耀世界——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管理20周年成果展”上,当年在小姐楼里谈判用的长桌还展出了,今年又亮相第四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大家称之为“中新合作谈判桌”。

图片

小姐楼和网师园都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苏州园林走向国际的亲历者。从宋至今,园子里有过多少人与事、悲与喜,许许多多被铭记。这一切,都在小小的网师园里。




园林名片




图片
图片 

名称:网师园

地址:苏州阔家头巷11号

园龄: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

面积:占地面积约6500平方米。

开放时间:4月16日-10月30日(7:30-17:30);10月31日-次年4月15日(7:30-17:00)(闭园前30分钟停止售票)。夜花园开放时间为3月中旬—11月中旬(19:30-22:00)

图片
图片

概况:网师园是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姑苏时所筑。从古至今,网师园基本保持了苏州旧时世家完整的宅、园相连风貌。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以红木为主,精美多致。全园分为东部住宅区、中部山水花园和西部别院。该园以水为主,主题突出,布局精妙,被称为苏州小园林的极则,也是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

文章作者:张丫

图像来源:李晶

4、环秀山庄

去环秀山庄看奇峰环秀


图片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9座苏州园林中,环秀山庄是面积最小的一座,园内建筑也不多。整个园林面积不大,也无外景可借,却能利用有限的空间,以山为主,以池为辅,营造出自然和谐的山水空间。

图片

环秀

穿过环秀山庄的门厅,里面是个长方形的小庭院,院子三面都是围廊,院中植有两棵大树。院北是一座名为“有榖堂”的厅堂。“有榖堂”的北面有一个独立的庭院,院中的四面厅是全园的主建筑,厅堂内悬挂着“环秀山庄”的匾额,由红学家俞平伯先生题书。四面厅北的廊柱上,一副对联描摹了此处园林胜景,上联是“风景自清嘉有画舫补秋奇峰环秀”,下联为“园林占幽胜看寒泉飞雪高阁涵云。”对联由清代学者汪开祉所题,著名古建筑和园林专家陈从周所书。




站在四面厅北的平台上,眼前就是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堆叠的湖石假山。假山有主次之分,池东的假山为主山,池北为次山,池水缭绕于两山之间,潺潺的流水将假山衬托得更加嶙峋。主山分前后两部分,其结构于园的东北部以土坡作起势,西南部累叠湖石,其间有两幽谷,一自南向北,一自西北向东南,会于山之中央,将山分为三区。前后山虽分而气势连绵,浑然一体,山势雄奇峭拔。

图片

关于“掇山”,明代计成的名著《园冶》中有“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之俨是”的名句。在美学家金学智看来,环秀山庄里的湖石假山的妙处正在于此。他告诉记者,他曾陪着一位日本园林文化研究家田中先生,顶风冒雨地在环秀山庄探奇觅胜,不怕岩陡路滑,也不顾衣服淋湿,把此园此山的美景一帧帧纳入镜头,还在淙淙水声里领略到了《园冶》所写“坐雨观泉”的韵趣。

图片

除了令人赞叹的外观,这座湖石假山内也别有洞天。可惜,目前出于安全考虑和保护的需要,园内设置了多块“请勿攀爬假山”的警示牌,提示游人不要入内和攀登。

图片

沿池西走廊往里走,可经问泉亭到补秋舫。补秋舫隔水正对假山主峰,与池南主厅遥相呼应,是观山中之景的极佳位置,从这里眺望假山有“尺幅千里”之势。补秋舫东西两侧门的上方嵌有砖额“瑶碧”“凝青”,准确地概括了园中景色。

图片

向东穿过补秋舫,有主山余脉的小山岗,岗上筑有一亭,名为“半潭秋水一房山”。亭依山临水,周围古木成荫。在亭中看山,峦崖入画,别有一番情致。

图片

和其他声名在外的苏州园林相比,环秀山庄的游客量不大,有时你甚至能一人独享园林的秀美精致,体验一回旧时园主坐拥园林的美好感觉。

图片



园林名片




图片
图片 

名称:环秀山庄

地址:苏州市景德路272号

园龄:建于清代

面积:占地面积2180平方米,假山面积约500平方米。

开放时间:每天8:30—16:30(闭园前30分钟停止售票及检票)

图片
图片

概况:山庄原所在地东晋时为黄门侍郎兼中书令王珣及其弟王珉的住宅,后舍为景德寺。至明代相继为学道书院、督粮道署、巡抚行台、中吴书院和大学士申时行宅园。清代时刑部员外郎蒋楫、尚书毕沅、大学士孙士毅和苏州望族汪氏先后在此修建宅园和义庄。

环秀山庄是一座以山为主的古典园林。园内由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堆叠的太湖石假山素有“尺幅千里”“独步江南”之誉,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现存假山中的第一佳构。

原文作者:陶冠群

图像来源:苏州园林保护监管中心

第5期【沧浪亭】
沧浪亭,谁与共鸣

图片

作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有着太多风景和拥趸了。

图片

阵雨后,从沧浪亭街东面向西走,与沧浪亭隔河相望,这条河仿佛是从喧嚣城市中突然荡出的水域,宽阔、辽然,凉风从河面上吹来,激起涟漪层层叠叠。远望去,临水亭、傍水廊,一路徐徐。层林叠翠之中,飞檐尽露,不远处,就是沧浪亭的入口了。之所以要写进入沧浪亭前的风景,实在是因为这片园外风光太美,而且当你进入园中,会发现园里园外,山水呼应,景致浑然一体。好比沧浪亭是山、沧浪亭街是山脚,一到山脚下,就进入了山的地盘,山林野趣拂面而来。

沧浪亭

沧浪亭不大,从入口处向左行,经过面水轩(正在维护中)、观鱼处等,到南面的明道堂、看山楼、翠玲珑,转向西面的步碕、御碑二亭,最后是北面与入口几乎平行的藕花水榭和锄月轩,十几个景点,快速游览一圈也不过一两个小时,但要细细品味、徜徉其中,或许要经年累月。从沧浪亭大门一进入园林,便能看见一横亘东西的土山,土山上箬竹丛生、古木森郁,土丘之上,一亭翼然,这就是著名的沧浪亭。在免费提供给游客的导览图上,沧浪亭按顺序标记为6号景点,我从闻妙香室直奔主厅明道堂,略过沧浪亭,将神秘留在后面,感觉也非常奇妙。

图片

下午三四点钟的光景,园林里游客三三两两,长廊转角处、竹林掩映中,人影疏朗,游客低语,让山林更显幽静。沧浪亭里竹子多,竹林片片,吸引着爱竹、赏竹人。翠玲珑里整个一面的花窗墙,因窗外的竹林变成翠绿色,惊艳了过客。一对情侣牵手而来,女孩说,为什么觉得下雨的沧浪亭更美呢,雨停了反而少了一分意境。男孩说,对啊,以前听过一句话关于杭州西湖的,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雾西湖,雾西湖不如雪西湖”,苏州园林应该也是异曲同工吧。出了翠玲珑,一转弯,与一手持相机的阿姨擦肩而过,她边走边操着苏州话与后面的老先生说,快到这里来,这边景致更好。老先生回应道,可惜雨后阴天,要是太阳出来就更好了,这片小竹林一半阴一半阳,拍出来不要太好看哟。

图片

带着游人对沧浪亭晴雨之美的共鸣,走过曲折而上的回廊,绕过步碕、御碑二亭,直奔沧浪亭。土山真如远观一般,古树苍翠,山间小道逶迤,野趣横生。沧浪亭建于山之高处,亭柱上题有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副楹联是一副集句联,上联来自欧阳修《沧浪亭》里的“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是园主苏舜钦在《过苏州》中写的“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清代梁章钜在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沧浪亭时,集成上述楹联。亭中又有一对年轻情侣静坐,男孩手持魔方,轻声为女孩讲解快速玩转魔方的奥秘。山上幽静,绿意环绕,还真是情侣漫步佳处,想想又令人忍俊不禁。

图片

站在山上俯看四周,园景尽入眼底,园外之水也融为一体,特别是观鱼处的游人不疾不徐,与河对岸闲坐的市民,相映成趣,再回头看看玩魔方的情侣,悠闲、自在,好一幅现代园林生活画卷。




园林名片




图片

图片 

名称:沧浪亭

地址:苏州人民路沧浪亭街3号

园龄:始建于五代,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

面积:占地面积1.12万平方米,园外水面5280平方米。

开放时间:4月21日-10月20日7:30-17:30;10月21日-次年4月20日7:30-17:00(闭园前30分钟前停止售票、入园)

图片
图片

概况:原为五代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后由宋代诗人苏舜钦购得,傍水建亭,取名沧浪亭。沧浪亭布局开畅自然,巧于因借,将园外萦回之水纳入园景,临水处建复廊,以漏窗通透内外景物,使内外山水融为一体,有未入园先得景、引人入胜之妙,其手法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该园保持了建园时“草树郁然,崇阜广水”的特色,建筑朴实简雅,园林专家誉为典型的“城市山林”。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沧浪亭

第6期【狮子林】

假山王国里流淌着吴地家风

“城中佳处是狮林,细雨轻风此首寻。”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与狮林相遇,留下了这样推崇备至的诗句。

图片

苏州园林之美、之趣,绝非一个特点所能概括,每一个游园林、写园林的人,都有着自己的角度与眼光,而狮子林却真正可以在游园之前先了解它的几大特点,来一场悟道之旅。

图片

禅意园林


狮子林是禅意园林。元代至正年间,高僧天如禅师来苏州讲经,第二年,弟子们就为他买地置屋建禅林,初名“狮子林寺”。

图片

之所以叫“狮子林”,一是因为园内怪石多,“状如狻猊(狮子)”,二是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因而取佛经中狮子座、“狮子吼”之意得此名,后来也几经易名。总之,禅意浓浓。在游览狮子林时,如果事先知道这些典故,欣赏园内指柏轩、问梅阁、立雪堂或许会有不同的感悟,三处景点分别对应“赵州指柏”、“马祖问梅”和“慧可见达摩”的故事,放在当代来解读,仍有现实意义。

图片

假山王国


狮子林是假山王国。我曾问熟悉狮子林的人,假如没有时间全园游览,哪一处非看不可。答曰:当然是狮子林里的假山群。从门厅进入园内,穿过祠堂和主厅燕誉堂,一路向北,会遇见著名的九狮峰,它是狮子林湖石峰的一个代表,相对独立地傲然于小方厅和对照亭所形成的院落中。

图片

这只是一个初见,此时在院落的拱门内,听见不远处传来隐约的欢笑声,那是童年记忆中放学后才有的轻松愉悦。穿过拱门,寻声而去,就看到了蔚然壮观的、气势磅礴的、奇峰怪石林立的狮子林假山群。山石经过岁月冲刷形成了独特一体的颜色,而其中点缀着色彩缤纷的游人,特别是放了暑假的孩子们。他们在数这座庞大的假山有多少条线路,他们像探险一样穿洞攀山,一会儿到了山巅,一会儿又沉入谷底,看起来很近的两个人,真要靠在一起,却不知要钻几个洞才能到达,如迷宫一般。我初次行走,也是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想去的地方,感觉是忽而开朗,忽而幽深,忽而盘旋。湖石玲珑,洞壑宛转,“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形容一点不假。

图片

吴地家风


狮子林假山群,自古着墨甚多,但无论看多少历史记载与游记,不亲身走一遍,体会不到那种一秒钟从城市穿越至崇山峻岭的趣味,同时成年人也一秒变孩童。相对于假山群的“多”,关于狮子林最后一任园主贝润生的解读相对就少了一些。1917年,上海颜料商人贝润生买下此园,复用园名“狮子林”,修葺一新为族人所共享。

图片

这个贝润生就是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很多人只知道狮子林是贝家的,知道与贝聿铭有关,却不知道这位苏州乡绅贝润生才是了不起的慈善家。他少时贫寒,奋斗成一方巨贾,不忘回报族人和乡里,在苏州捐资助学、修路,买狮子林后建家祠、族校、义庄,不仅让一代名园重绽光辉,也让族人从中获益。这个获誉无数的贝氏家族,无论是财富、才学,还是社会名望,都为人所津津乐道。他们在狮子林里传承的何止是名园的文化与精神?!吴地家风也在涓涓流淌。

图片



园林名片




图片

图片

名称:狮子林

地址:苏州市园林路23号

园龄: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

面积:占地面积14082平方米(据《苏州园林风景志(上)》)

开放时间:3月1日-10月15日7:30-17:30;10月16日-次年2月底7:30-17:00(闭园前30分钟停止售票)

图片
图片

概况:狮子林是元代园林的代表。园内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的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尺山林”的意境。该园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杭兴微 狮子林

第7期【艺圃】

走读“天堂苏州·百园之城” |
 艺圃:幽巷之中藏名园
图片

    苏州古城西北、阊门附近的小街深巷里藏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园林——艺圃。夹在两侧略显陈旧的民居中,艺圃的正门和其他世遗园林相比并不显眼。门头悬挂上书“艺圃”二字的牌匾,园名由书法家谭以文题写。

图片

图/清 王翚 《艺圃图》

    据史料记载,这处宅园最初由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名为“醉颖堂”,后归文徵明的曾孙、明末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文震孟,改名“药圃”。明亡后,药圃日趋荒芜。清顺治年间,明朝遗臣姜埰得此园,稍加修葺,盖屋数间,改称“敬亭山房”,后来其子姜实节拓建宅园,园名改为“艺圃”。由于历史的变迁,苏州目前保存完好的宅园一体的园林并不多,艺圃是其中一个。

艺圃

    走进艺圃大门,过门厅后便步入一段曲折悠长的巷道,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日光会在此处造成不同的光影效果,让人对前方的景致充满遐想。巷道两侧墙垣上,藤萝蔓生,春有蔷薇,夏有凌霄,那“花枝俏”的美景是不少艺圃“粉丝”年复一年的念想。

图片

    到了巷道尽头,眼前是一座砖雕门楼,上面镌刻着“经纶化育”四个字。门楼的北面,隔着一个小天井,便是住宅前厅世纶堂。置于世纶堂显著位置的标牌显示,堂名为文震孟所起。旧时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明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所以,堂名“世纶”有文氏家宅特色。除了世纶堂,如今艺圃内的主要建筑还有东莱草堂、博雅堂、旸谷书堂、香草居、南斋、爱莲窝等,这些厅堂的故事都与后来拥有此园的姜家有关。

图片

    艺圃总体布局为东宅西园,园在宅西,园中山水令人心旷神怡。全园以一汪池水为中心,水面集中,其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使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由池东南的石板桥至池南假山脚下,一路南行入山洞后盘旋登山,可至园内最高点朝爽亭,俯瞰全园景色。池西南的曲桥名为“渡香桥”,桥西南通圆洞门内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芹庐小院,院中有小池,似与院外大池相通,这在苏州园林中属于孤例。小院中散置湖石花木,是园内最为僻静之处。

图片

    池北的延光阁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现存最大的水榭,目前作为茶室对游人开放。坐在延光阁中,远望池南的假山,山石嶙刚,树木葱郁,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在此处品茗、赏景和三五好友共度美好时光,这是不少“老苏州”喜欢的休闲方式,也是外地游客体验苏式生活的一种途径。更有爱好传统文化的雅士,常在此静心练习书法,临帖、抄经;不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和相关社会团体也都喜欢在艺圃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图片

    因为景美人少,不少园林爱好者把艺圃当作自己的心头好,时常要来品读一番。不少新人或是希望将自己的倩影定格于园林美景中的人也把这里当成了最佳拍摄基地,带着大型器材入园长时间拍摄,有时难免给其他游客带来不便。于是,今年3月中旬开始,艺圃管理方推出摄影师网上预约制,以便控制每日进园拍摄人员数量,在满足拍摄者需求的同时,也保证普通游客的正常游览,让大家都能享受自己所喜欢的园林生活。




园林名片




图片

图片 

名称:艺圃

地址:苏州市阊门内文衙弄5号园龄: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有400多年历史。

面积:约4000平方米。

开放时间:旺季每天7:30-17:00,淡季每天7:30—16:30。


图片
图片

概况:艺圃风格质朴,较多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规制,“水木明瑟,庭宇清旷”,具有明代江南园林风貌,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如今向游人开放的艺圃,总体布局为东宅西园。住宅部分位于园东,南北走向,三进院落,分别是世纶堂、东莱草堂和楼厅。园在宅西,建筑、山石绕池而建,取法自然,山水交融,林木葱茏,园景开朗。

文章作者:陶冠群

图片来源:杭兴微

第8期【耦园】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不如相遇在耦园
图片

首先要说的是,这个题目不是原创,是一位作者献给留园的,而我觉得它更适合耦园,只因为园主沈秉成和其妻严永华的爱情佳话。

图片

沈秉成购耦园之前,苏州人陆锦在清雍正年间始建此园,取名“涉园”。志书上有记载,涉园不大,却有无限景致。陆锦“凿池引流,以通其中……巧置亭榭,绕以曲槛……”,有观鱼槛、吾爱亭、藤花舫等建筑,都小巧精致,闲静悠然。陆锦后,园渐败落,几经易主。同治十三年(1874年),才被辞官隐退的沈秉成购得,在涉园旧址上设计、扩地、营构,形成了一宅两园的规模格局,并保存至今。

耦园

如果游览过苏州的其他园林,你会发现,耦园的格局确与其他地方不同。比如游狮子林,是从园子的东南方进入,一路向北、向西、向西南、向东回到原处;再比如游沧浪亭,以土山上的亭子为中心,可以绕亭一圈,看尽全园。耦园不一样,从入口门厅径直向北,要走上三、四进,依次是偕隐双山、载酒堂和楼大厅。而后向西便是西园,往东则是东园,一宅两园的格局很是分明。西园有景点锁春、鹤寿亭和织帘老屋等,都颇为小巧,连接得也很紧密,东园就大不相同了。耦园的格局从宏观上看,是方方正正的,但一进入东园,方正之中就生出无限妙意。从无俗韵轩的小院子前经过,就能窥见东园满园的山林“春”色。当下已是夏季,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特别是从黄石假山穿过,走到山水间北望宛虹槛,山石叠翠,浓荫繁盛,人影绰约,好像真的置身山中丛林一般。东园北部的城曲草堂有一副楹联,上联“卧石听涛满衫松色”,下联“开门看雨一片蕉声”。园中无雨,能听见松涛盈耳,身在小园,却有群山辽然的壮阔。所以,有人说到苏州,园林都一样,看一二座足矣,那真是误会苏州的园林了。

图片

在耦园的历史中,有一位园主对其影响甚大,那就是沈秉成,特别是他与妻子严永华的爱情,成为耦园的一个标志。沈秉成原是苏松太道道台,仕途不顺,又丧妻失子身患疾病,他辞官退隐到苏州养病,与浙江才女严永华相识结为伉俪,也就有了后来的耦园。“耦”原本就是二人并肩耕作的意思,又引申为夫妻、佳偶,耦园东园的墙上还刻着严永华的诗:“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沈秉成夫妇都爱诗文,可谓琴瑟和鸣,园林里也处处都是他们的爱情印迹,比如城曲草堂,寄喻追求男耕女织的生活,又如双照楼,指夫妇在此隐居学道、双双明道之意。人们都说爱情与婚姻不同,爱情可以风花雪月,婚姻却是柴米油盐,沈氏夫妇无柴米夫妻之累,自然可享酬唱之乐。不能否认他们夫唱妇随有着先决条件,而世人有此条件者却不独独是他们二人呐。如今,耦园也以此为底色,展开了“耦园追梦”的活动,弘扬他们的爱情观,还原苏州婚嫁习俗,让许多现代新人有机会在耦园里结为佳偶。

图片

佳偶可得,相守不易。携手并肩时,可记得最初的誓言?互道一声: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相遇在耦园。




园林名片




图片

图片 

名称:耦园

地址:苏州市小新桥巷6号

园龄:建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

面积: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

开放时间:4月1日-10月31日7:00-17:00;11月1日-次年3月7:00-16:30(闭园前30分钟停止售票)

图片
图片

概况:耦园三面临河,一面通街,前后设有河埠。粉墙黛瓦,映衬着小桥流水,颇有江南水乡风韵。该园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列两边,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楼房,借“走马楼”贯穿。这样一宅两园的布局,在苏州众多古典园林中独具特色。东花园是耦园的精华所在,山池主景列中,周围环以亭廊楼榭,呼应主景,整个布局错落有致,随处可见精妙佳构。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耦园

第9期【曲园】

花落春仍在
图片

在观前街的西南面,有一条名叫马医科的小巷。由东向西走进马医科巷,快到巷子尽头时可以看到一片粉墙黛瓦的中式建筑,这便是曲园。曲园的外墙上,从左到右分别挂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俞樾旧居”“苏州园林 曲园”“苏州市文艺之家”“苏州市文艺家协会联络站”等几块牌子,表明此地的多重功能。

图片

俞樾是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罢官“移寓吴门”,潜心学术。据史料记载,俞樾移居苏州后曾在饮马桥金狮巷五柳园等处居住。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在李鸿章、顾文彬等人的帮助下,购得马医科巷西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地数亩,建造宅第,作为起居、著述之所,并利用居住区西北面的原有隙地,凿池叠石、种花植竹,构筑小园,取名“曲园”,自号为曲园老人。

曲园

曲园基本为东宅西园格局。100多年前,俞樾在此著书、讲学、以文会友。如今,这里既是艺术家们书画交流、文化雅集的场所,也是免费向社会开放的一处精巧的苏州园林。在曲园的各个厅堂和庭园里走走看看,随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依托市文联艺术家云集的资源优势,曲园集纳了一批书画家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陈列在厅堂中,帮助游人更好地了解俞樾其人其事。

图片

经门厅进入曲园,穿过一个小院就到了第二进的轿厅。轿厅正中,挂着李鸿章所题“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匾,匾额下方是一幅俞樾的油画像。轿厅两侧的墙上,八幅国画生动展示了俞樾生平事迹,厅内还陈列着俞樾的部分手迹、墨本和古籍、印谱等物。

图片

第三进是全宅的主厅,名为“乐知堂”,面阔三间,进深五界,为全宅唯一扁作抬梁式建筑。厅内的标识牌显示,乐知堂是俞樾当年接待宾客和举办生日祝寿、主持晚辈婚礼等喜庆活动的场所。乐知堂的堂名匾额由已故著名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上海市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题写。匾下一幅中堂,画的是俞樾坐在松树下凝思。两旁悬挂俞樾自撰的一联:“积累譬为山,得寸则寸、得尺则尺;功德无倖获,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尽显俞氏家风。厅堂中前部有一对抱柱联,内容也是“曲园老人自撰联句”——“且住为佳何必园林穷胜事,集思广益岂惟风月助清谈”,此联书法同样是名家手笔,书写者是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会长钱太初。

乐知堂后还有两进房子,当年是俞氏内宅,与主厅间以封火山墙相隔,现仍为民居。

乐知堂西,隔着一条备弄,是春在堂,那是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他的五百余卷著作就以此堂名来总命名,称《春在堂全书》。说起春在堂之名的由来,还有一段佳话: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俞樾参加保和殿复试,诗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作诗的首句是“花落春仍在”,为阅卷官曾国藩所激赏,认为诗句咏落花而无哀飒之气,用意积极。感怀于曾国藩的知遇之恩,俞樾在曲园建此堂时就把它命名为“春在堂”,后来曾国藩还亲题堂名作为留念。

春在堂南面的“小竹里馆”,曾为俞樾读书处,馆南小院中种着几丛翠竹。春在堂北面则是一个呈曲尺形的小花园,园中构景均围绕“曲”字展开。园中央有“曲水池”,池旁叠山。园西有廊,通往“达斋”“艮宦”等室。廊中部有名为“曲水亭”的小亭。漫步廊中,读一读廊壁书条石上的诗文,遥想俞氏当年风采,也是赏心乐事。




园林名片




图片

图片 

名称:曲园

地址:苏州市马医科巷43号园龄: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距今有140多年历史。

面积: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

开放时间:每天9:00—16:30。

图片
图片

概况:世事变迁,始建于清代的曲园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几近荒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园数次修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园的主宅部分共五进,前三进对外开放,后两进仍是民宅;主宅西面由南往北有几进房屋和一个假山、水池、亭、廊皆备的小花园。

文章作者:陶冠群

图片来源:苏州园林档案馆

第10期【天香小筑】

天香小筑,一年四季闻书香
图片

天香小筑,应该是苏州最有书香气息的园林了吧,因为它就位于苏州图书馆内。2015年的三月底,天香书屋正式开放,读者可以在这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借阅新书,转眼三年多过去了,天香书屋迎来送往、读者不断,一直服务着苏州市民。而这个天香书屋,就在天香小筑这处宅园的大厅(鸳鸯厅)。

天香小筑

天香小筑始建于1920年,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园主就经历了苏氏、席氏、黄氏等多人,而后多为办公场所。据志书记载,江宁人苏谦在1920年购得此地,聘请宁波帮邵姓匠师构筑园林,称为苏庄。1931年转售给席氏,这个席氏,一说是东山席启荪,也就是启园(席家花园)的主人;一说是上海滩律师席裕昌,老家苏州东山,也是席启荪的同族。这个小园林也是到了席氏手上才改称天香小筑的,并沿用至今。它经历了战火纷飞和特殊年代,园东南部的枇杷林和假山水池花树均有损毁,1978年花园剩余部分进行了整修,山亭重建、山水修治、花木种植。2012年又再次启动修缮工作,历经半年多,建筑、花园面貌一新,天香小筑重现国色天香

图片

如果从图书馆南广场进入苏州图书馆,向左走几米就能看见天香小筑的标志碑,上面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后就是天香书屋。从左边的石子小路向前走,循着标志牌,不远就可以进入园子里了。
图片

从西北角入园很是幽深,长长一条鹅卵石铺地,曲折蜿蜒,两边尽是草木葱葱,犹如行走在蟒蛇脊背之上。转过墙角,豁然开朗,园子就突然在眼前了。全园的格局为西宅东园,尽管在席氏手上才改名为天香小筑,但叫苏庄时就有了这样的格局,园中的山石、水池,山上的六角凉亭都是苏谦所建。

图片


从园北顺着旱舫回廊走,上看山树、下看池鱼,园内的土山应该是全园的主景,山口设六角亭,偏东设平台,可以居高眺望全园。山上植被丰富、林木葱茏,山下奇形怪状的动物聚散有致,山侧又有小池萦回,颇具胜概。又正值台风季,阵雨时来,垂直而下的细雨为回廊挂起了水晶帘,更添景致。

图片


园东部还有新修的苏州历代名人书画廊,上面有沈周、唐寅、顾炎武等名家名画的石刻,观景之余值得细赏。还让人觉得有趣的是,这个天香小筑,最初的几任园主都是商界人士,如今却是书香萦绕、书声琅琅了。临走时经过天香书屋,大小读者们手不释卷,都还在书海里徜徉呢。

图片




园林名片




图片

图片 

名称:天香小筑

地址:苏州市人民路858号苏州图书馆内

园龄:始建于1920年,距今近百年

面积:占地面积2664平方米

开放时间:随苏州图书馆开放时间免费开放

图片
图片

概况:1931年由席氏重建为花园别墅,全园分为住宅和园林两部分,西宅东园。住宅中西合璧又兼收北方建筑风格,有大厅(鸳鸯厅)、主楼及东西两厢楼,三幢楼组成字形。园在主楼东侧,作横长方形,园中堆土叠石为山,砌石阶小径,山上建有六角凉亭,树木葱茏。

文章作者:张丫

部分图片来源:喜马拉雅北坡的鱼

11、【织造署旧址】

从行宫到教育名人堂

图片苏州带城桥下塘18号,是苏州市第十中学,苏州织造署旧址就在校园内。

图片苏州自古丝织业发达,明代时就是全国丝织业中心之一,曾设“丝染局”。志书记载,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工部侍郎陈有明总理苏州、杭州织造事,在带城桥东明末贵戚周奎的故宅处建织造局,又称总织局。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改为织造衙门,也叫织造署或织造府,那个时候,总织局则迁到了衙门以北,府局分开。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是个重要的节点,织造署西侧建了行宫作为皇帝南巡的住处。后来康熙、乾隆南巡几乎都住在这里。

织造署旧址

从十中的南门进入,花园遗址就在正北处。南边是一大片草坪,浓密而厚实,绿得没有一点杂色,边上古木浓荫蔽日,蝉鸣阵阵,时而只闻鸟鸣不见鸟,还伴着翅膀在林间扑棱的声音,让暑假里的校园显得更为幽静。顺着树下小径向北走,就能看到著名的瑞云峰,这座北宋末年“花石纲”遗物,为太湖石峰精品,是苏州为了乾隆第五次下江南,从留园移来的。

图片

在志书上看到,1860年太平军占领苏州时,织造署除了假山,建筑全部被毁,1871年重建,就已不是旧貌了。1905年,王鏊后裔王谢长达女士在这里办起了学校,织造署自此便成了教书育人之所,依次为振华女校、江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和苏州市第十中学。现在的织造署旧址,是地道的教育界名人堂,随处可见教育学家的墨宝、塑像、纪念石、纪念楼,比如“实事求是”石、长达图书馆、振华堂、太炎楼等。

织造署衙门与学校、苏州园林与校园,这样的结合让十中成为很多学生心目中最美最神秘的校园之一,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文荟萃之地。校园内、旧址中,有许多可以细细研究的地方。从1979年开始,这里曾多次修复,才让现代人有机会一窥其美,到如今,依然需要更多保护,让下一代也能享受这一文化遗产。



园林名片




图片

图片 

名称:织造署旧址

地址:苏州市带城桥下塘18号

园龄: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始建,距今370多年

面积:暂无统计数据

开放时间:不开放

图片
图片

概况:织造署旧址位于苏州市第十中学范围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在织造署西侧建行宫作为皇帝“南巡驻跸之所”,敞以亭阁,延以廊庑,翠竹碧梧,交荫于庭,建成一座花园。现存大门、仪门、多祉轩和碑石,“行宫花园”现仍保存假山园池、林木亭馆。现织造署花园遗址以瑞云峰为中心,南为草坪,北是土冈,峰置于水池中,四面成景。池周配以湖石驳岸、峰石、假山、山洞、石桥、平台,林木葱茏,小径通幽。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杭兴微

第12期【北塔梅圃】

北寺塔下别有洞天

去北塔报恩寺游览,一定要去后花园梅圃走走。与前院庄重的气氛相比,梅圃清幽小巧、极具山林野趣,在一座塔寺感受两重空间,游览体验自然更为丰富。

图片

北塔梅圃是从1978年开始修建的,但它的历史背景还要从北塔报恩寺说起。关于寺的历史在文字资料上多写重建于宋代,传说中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孙权为乳母在此建通玄寺,南朝梁武帝时建塔。到了唐代改为开元寺,寺内假山、水池、竹林一应俱全,五代吴越王钱俶改开元寺报恩寺,南宋时寺塔全毁,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重建,塔为9层八角砖木阁楼式。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是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很多古塔爱好者来苏州,除了去虎丘看虎丘塔,另外一座想看的就是北寺塔了。甚至有游客说,小时候坐着火车哐当哐当来苏州,从车窗远远看到一座塔就知道苏州到了。2006年,北寺塔列升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而塔院、梅圃则为其附属部分。

图片

北塔梅圃

报恩寺的东北隅,原有后花园,花园内有北斗山、大同塔、昭三墓、水池等。梅圃是新建的,园内景点、花木布置、匾额题名都以梅花为题。从题有梅圃匾额的大门入园,迎面是黄石假山一座,将园内景色藏于身后,园林爱好者对这一造园手法定不陌生。从左绕假山前行,突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梅圃景致纷至沓来。梅圃的基本布局为东池西山,目前有假山两座、水池一处,建筑有厅、榭、亭、廊,北处山坡环以树木,形成高大绿墙,颇有气势,又具天然野趣。水池面积约800平方米,名为雨花池,虽在园西,却以两条清渠向东延伸,将主山小庾岭合抱,假山上筑平台、下有山洞,山顶上建有六角攒尖亭,名为疏影横斜。主厅飞英堂在园的东南部,与小庾岭隔水相对,顺着一条长廊就可到园东水榭处。从水榭处向西遥望,山、水、亭、塔尽在丛林掩映之中。园内游人不多,顺着雨花池岸石子路漫步,阳光在树叶的缝隙里寻找空间,留下斑驳的花纹。

图片

水榭处观景似乎最清凉,游人都会在这里驻足一会儿,或取景拍照,或倚栏凭吊。出了水榭向西行,池边小路曲折延伸,顺着六角亭向西南望,北寺塔也入景了。亭、塔、厅皆露出飞檐数角,或远或近,韵味不尽。

报恩寺现在是免费开放的,网络上游客对它的评价甚好,知道梅圃的人略少一些,但同样,凡是去过的,无一不称赞。古塔与新园,相得益彰。




园林名片




图片

图片 

名称:北塔梅圃

地址:苏州市人民路1918号,北塔报恩寺内

园龄:1978年修建,距今40

面积:5250平方米     

开放时间:830—1600

图片
图片

 概况:北塔梅圃位于北塔报恩寺内东北隅。北塔报恩寺共分为塔院、后院、观音院、华藏世界和梅圃五景区,梅圃作为其中一个部分,原是该寺的后花园,1978年改建成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称梅圃。该园为凸字形,东池西山。假山为黄石所叠,东侧高达8米,危崖峭壁,下临广池,山顶有六角攒尖亭。山南山北清溪合抱,山坡遍植梅树,颇具天然野趣。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第13期【寒山寺】

千年古寺传妙音

    “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诗人张继的不朽诗篇,让寒山寺这座江南古刹声名远扬。千百年过去了,寺院几经兴衰,如今仍坐落在苏州城西运河畔的原址上,向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人敞开大门。

    山寺始创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当初的名称是“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朝贞观盛世时,诗僧寒山来此“缚茆以居”,后寺名改为“寒山寺”。随着历史的变迁,因战乱、火灾等原因,寺院此后又几度毁建,在宋朝时曾有“普明禅院”“枫桥寺”等名,元代开始重新又称“寒山寺”,并一直沿用至今。

图片

    进寒山寺,肃穆之感油然而生,眼前景象自与其他私家园林不同。寺院东西向轴线上有照墙、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寒拾殿)和普明宝塔,北侧有霜钟阁、罗汉堂、寒拾泉、寒拾亭,南侧则有钟楼、碑廊等构筑物。

寒山寺

    寒山寺的大雄宝殿为单檐歇山顶,面宽五间18.5米,进深四架14米,高12.5米。当中三间有露台前伸,环以雕栏,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相比,寒山寺的大雄宝殿在布局上有极大的不同,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在佛祖塑像后壁上往往塑的是“观音渡海”的众菩萨像,而寒山寺的大雄宝殿在那个位置上则是寒山拾得写意石刻像,画像由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所作。二是此处大雄宝殿东南方的墙壁上,也镶有寒山的石刻像。三是在大雄宝殿南侧墙壁上镶嵌着晚清江苏巡抚程德全所书的《寒山子诗》36首的石刻。

图片

    寒山寺内的古迹和名人墨宝远不止正殿中这些。比如,御碑亭里有一块御碑,正面刻写雍正为《寒山子诗集》所作的序文,阴面刻写乾隆为寒山寺写的《霜钟晓月》诗。研究者认为,这块御碑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有创造性,极有文物价值。另外,不管是晚清朴学大师俞樾所书张继《枫桥夜泊》诗还是“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游寒山寺题诗的石刻,你都能在此地看到。

图片

    寺内的藏经楼也颇具特色。这是座三间两层硬山造建筑,楼下题额“寒拾殿”,殿中所供寒山、拾得立像袒胸赤足,相对而笑,憨态可掬。殿壁嵌石刻南宋书法家张即之行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董其昌、林则徐、俞樾等名人题跋,共三十八方。藏经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据了解,在全国所有寺庙中,唯独寒山寺建有“寒拾殿”。

    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名闻遐迩的钟楼。从1979年开始,每年的最后一天晚上,众多苏州市民和海内外宾朋都会相聚寒山寺辞旧迎新,聆听钟楼中传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共祈新年吉祥如意。寒山寺新年听钟声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搭起了增进中外友谊的桥梁。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寒山寺

地址:苏州市寒山寺弄24号

园龄:创始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距今约1500年。

面积:10030平方米。

开放时间:每天8:00—16:15。

图片
图片

概况:寒山寺坐落在苏州城西运河岸边,与枫桥、铁铃关比邻。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和普明宝塔等。其中,普明宝塔为五级四面楼阁式仿唐佛塔,高42.4米,于1996年建成,是寒山寺和枫桥景区的鲜明标志。

文章作者:陶冠群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杭兴微

第14期【五峰园】

小巷深处五老峰

五峰园在艺圃之北,两园相距不远,也都是隐在喧嚣狭窄的小巷里。

图片

从西中市与吴趋坊相交之处再往西北方去,走过狭小的石桥,会先看见新建的吴门书道馆,馆前是一大片广场,广场东边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就是通往五峰园的路。站在巷头朝北望,巷子狭长而幽深,两边是高墙,树木茂盛的枝叶从墙内伸出来,为去园林的路搭起了绿荫。

五峰园

五峰园在一条L形路的垂直角上,大门就正对着L短的那条边。园门很小,进门就是一小门厅,站五个人或许就显拥挤了。

图片

游客大概也不会在此久留,因为门厅墙上的花窗,已将乍泄的园景透出来了。五峰园是文徵明侄子、画家文伯仁的私家宅园,也是他所筑。文徵明是拙政园的设计师之一,想来其侄的作品也不会差。该园园小景多,从入门处似乎可一眼望穿东墙的园子,却有厅、舫、亭、廊,假山石峰古树之大景,还辅以水池,峭壁、峡谷、山洞、石桥这样的小景,曲折多姿,令人惊诧。五峰园建筑在北,园景在南,最著名的就是五老峰。

五老峰矗立于五峰园假山之上,分别是丈人峰、观音峰、三老峰、庆云峰和擎云峰。文伯仁也因此自号“五峰老人”,园名也来于此。五峰峙于一线,傲然于丛林间,高度参差错落,好像真是五位老者,守于该园,或捋须信步或对弈品茗,为五峰园平添一股隽永气息,引人入胜。而且与五峰相对的就是主厅五峰山房,如今是一间茶室,这里有早茶、早午茶和下午茶,名曰“城南旧事”,旧事与“五老”相连更觉得意境深远。五峰园的假山不高,看起来一眼参透,但爬上山顶方知造园人的巧妙心思。山上有路和平顶,因下面是山洞峡谷,整座山间又以石桥相系,每走一步,上可看云游蓝天,下可见峭壁飞石,远可望丛林拥翠,竟然生出崇山峻岭之感。园内还有一座柳毅亭,又传说这里是柳毅的墓冢,柳毅与龙王之女的爱情故事不亚于杜丽娘与柳梦梅,五峰园里的故事还真是百转千回呢。

草木繁盛、湖石环绕的五峰园,其实命运多舛,文伯仁之后,园主从退休兵部尚书杨成开始,屡易其主,园史也逐渐湮没了。这里曾是茶馆、民居,曾是煤炭场、织布厂、绸厂和民族乐器厂,五峰也因年久失修倾倒两座。1983年,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对峰石进行保护性加固,1998年又再次整修,同年10月1日对外开放。园内所有建筑都是新建的,唯五峰独存。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五峰园

地址:阊门内下塘街五峰园弄15号

园龄: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距今450—480余年

面积:1453平方米

开放时间:7:30—17:00(3月1日至10月31日);7:30—16:30(11月至次年2月29日),免费开放

图片
图片

概况:五峰园以山为主,以池为辅,以石峰著称。园内有五座太湖石峰,高3至4米,玲珑剔透,形似五位老者,故被称作五老峰。五峰朝北拱立假山之上,山北映以一泓池水,组成该园主景。峰石对景为四面厅“五峰山房”、旱船“柱石舫”等。五峰之西为一土墩,其巅有柳毅亭。园内风景秀丽,林木青葱茂盛,假山蜿蜒峻拔、石洞弯曲多姿,充满园林意趣。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杭兴微

第15期【西园】

走读“天堂苏州·百园之城” | 西园寺里西花园

   苏州城西有座著名的寺庙,名为西园戒幢律寺,环境清幽雅致、建筑古色古香,吸引着各地游客。

图片

西园寺里西花园

    该寺于元代始建,明朝万历年间,留园园主徐泰时将其辟为自己的宅园,取名西园。为何是西园?因为当时留园叫东园,但是后来徐家公子徐溶又舍园为寺了。到了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定名西园戒幢律寺,俗称西园寺,苏州人也习惯称之为“西园”。西园寺历史悠久,但因战争等原因也屡遭损毁、几经修复。晚清时,著名学者王同愈等人出资买下寺西面的土地,辟为广仁放生园池。1901年,放生园池重葺,建了四面厅、清凉阁和湖心亭等建筑,这里也就是现在看到的西花园。

图片

    西花园在寺西,从上头雕有“广仁放生园池”的小门进入,你不会想到里面的天地竟是如此广阔。以园林的格局来看,建筑和山石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假山隐在复廊后,行走在廊的另一面,经过一个个漏窗,黄石假山的嶙峋错落就这样跳了出来。复廊还连着假山的山洞,以假山的规模看,山洞应该不深,却曲折迂回,让人不知身在何处。山顶有六角亭翼然立于青翠之中。

图片

    园的中心就是广约3000平方米的放生池了,池中央建有重檐六角湖心亭,以九曲桥连着东西两岸。颇为有趣的是,几次去西花园都遇雨,朋友说是好运气,因为雨中的园林别有意境。的确,原本随风轻皱的水面,因落雨绽放出密密麻麻的小花,池中鲤鱼竟突然跃出水面,做了一个空中旋转又潜回水中了。园池的建造与一般园林不同,目的是放生。很多人来这里,还为了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鳖,这里曾有两只,名为“方方”和“圆圆”,在池西岸两个小平台上还有它们的雕塑和介绍。纵鸟归林,湖心亭的佛龛下有丰子恺的漫画,开笼放鸟题名《遇赦》,正是此园的主旨。

    西园中处处是大片的草坪和葱茏的树木,有诗形容它,“静听松涛起,悠然青翠中”。鱼自游、鸟自鸣、猫自行,幽静、悠然,就是西园寺的西花园了。

图片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西园

地址:留园路西园弄18号

园龄:建于明代,距今400多年

开放时间:8:00—16:00

图片
图片

概况:广仁放生园池以广约3000平方米的放生池为中心。池中央立重檐六角湖心亭,额月照潭心,以九曲桥通达东西两岸。池西有轩面水,额爽恺。池东有四面厅颇为宽敞,卷棚歇山顶。厅前露台上有两棵明代紫藤,树龄已达540年。厅南叠黄石假山,山顶构六角亭。假山西坡有山洞,紧靠山池之间的复廊。北首廊尽处临水筑清凉阁。花园南部有百年紫藤。

文章作者:张丫

部分图片源于:喜马拉雅北坡的鱼、天堂人间、杭兴微

第16期【惠阴园】

惠阴园中趣探“小林屋”

临顿路长发商厦的北面,有条南显子巷,由西向东往巷子里走,没多久就能看到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惠荫园就在这座校园内。

图片


在学校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走进操场旁的一处小园林,只见园内林木葱茏、假山嶙峋。据相关史料记载,园中的水假山名曰“小林屋”,为明代掇山名家周秉忠仿西山林屋洞所作。在历史的长河中,“小林屋”曾遭损毁,现在人们看到的这座水假山,是在其残存部分基础上于2001年下半年修复的。

惠阴园

从“小林屋”洞口入内,眼前一暗,打开手电照明,只见一座三叉板桥架于洞池上。踏着板桥和石阶往洞里走,感觉阴凉宜人,山洞顶部有石钟乳下垂,宛如天然溶洞。沿洞壁踩水中汀步,迂回一周后,可由另一个洞口弯腰而出。据悉,洞底水池直通终年流淌的外河,因此水体清澈。除了入洞,还能由蹬道上山,山顶有卷棚歇山顶小型四面厅,为2001年重建。

图片

“小林屋”的东北面有一座旱假山,同样是在2001年重建的。经石阶来到山顶,似乎伸手就能碰到山北的教学楼二楼,学生们在这样的园林式校园中学习,真是一件奇妙的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出于安全考虑,平时学生们不能随意进园,但上生物课等相关课程时,老师会带着学生入园参观,因为园内种植着罗汉松、桂花、石榴等种类众多的植物,是生动的教材。

图片

据史料记载,惠荫园始建于明代,为归氏所筑,后属胡氏,初名“洽隐山房”,园中多美石。清顺治六年(1649年)韩馨得此废园重葺,名为“洽隐园”。康熙年间,此园遭火焚,除“小林屋”外,花亭月榭付于一炬。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重葺,园中多植碧梧银杏、紫荆翠柏,自成一园景致。后又归皖籍知府倪莲舫,易名“皖山别墅”。同治光绪年间,李鸿章在此处改建程公祠、筹建安徽会馆,并重修园林,予以扩建,始名“惠荫园”,后又在程公祠西建淮军昭忠祠。当时有所谓“惠荫八景”:柳荫系舫、松荫眠琴、屏山听瀑、林屋探奇、藤崖伫月、荷岸观鱼、石窦收云、棕亭霁雪。惠荫园迎来全盛时期,成为会馆、祠堂、花园、公所等相结合的园林建筑群。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此园渐渐凋敝。上世纪90年代,程公祠和昭忠祠先后修复,相关建筑现作校图书馆等用途。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惠阴园

地址:南显子巷18号,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内

园龄: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近500年

面积:6280平方米

开放时间:不对外开放

图片
图片

概况:此处园林始建于明代,先后有洽隐山房、洽隐园、皖山别墅、惠荫园等名称。此园几经兴废,在清光绪年间达到全盛时期,当时园内有所谓“惠荫八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惠荫园渐渐凋敝。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相关部门陆续对园内假山、建筑等进行修复。惠荫园于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杭兴微

第17期【听枫园】

古树婆娑,听枫作画

第一次去听枫园,是十年前了。雨滴欲落未落的下午,不知是谁,将听枫园画成了灰色,同行前辈与文艺界朋友坐在亭子里聊天,我在一旁边默默倾听,边等着烟雨。临走时,小雨突至,院子就忽地亮起来,粉墙黛瓦、树木葱茏,石子路都泛着光。下雨天,留客天,我和老师又留下来喝了一杯高山美人。

图片


听枫园的位置,应该算得上是古城的中心了。这里曾是南宋词人吴应之的红梅阁,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苏州知府吴云在红梅阁旧址筑宅、建园,因园内有古枫婆娑而取名“听枫园”。听枫园在1883年吴云去世后日渐衰微,而后又经过了朱祖谋、陈裕之等多位园主。1949年之后,这里曾做过教师进修学校、评弹研究室、职工宿舍等等。假山、建筑也经岁月磨砺,失修、毁损,令人痛惜。1983年,在首任园主去世的100年后,听枫园开始整修、维护,两年后苏州国画院迁入办公,并保护至今。

听枫园

听枫园是著名的书斋庭园,以玲珑精臻见长,吴云自称“宅居不广,小有花木之胜”。园门东向,入园门便见假山高耸,藤蔓垂地,俨然一城中山林。园中耸立的假山不大,却曲径逶迤,可环山而上至平顶。假山下一潭小池,清澈见底,从石级而下,临水观鱼更有一番趣味。池西廊中有半亭一座,池北有一水榭,园内花木扶疏,四周有曲廊贯通。听枫园有前、后两处庭院,这里是北面庭院。再绕至南面庭院,会看到主厅听枫仙馆,馆东是书房平斋,馆西有味道居、适然亭和以园主收藏的两件齐侯罍而闻名的两罍轩。西北有待霜亭,东南沿墙叠石为山,拾级可登墨香阁,阁在山上,构思精巧,是前半园的精华所在。

图片

苏州的园林甚多,园林与园林、园主与园主,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交集,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造园技艺上的,精神上也盘互交错。听枫园的东南方是怡园,西北方是曲园,一条斜线,它正巧落在了中间。2016年,苏州博物馆举办“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展,一幅《吴郡真率会图》引人入胜,道出了这几座园林间的密切关系。画中的真率七子就是顾文彬、彭慰高、沈秉成、吴云、潘曾玮、勒方錡和李鸿裔,顾文彬是怡园园主、过云楼主,沈秉成是耦园主人,没有出现在画上的曲园主人俞樾,也是听枫园的座上客。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办雅集,就叫“吴门真率会”,参加此会的人都赫赫有名,就说吴云,他笃学考古、精通书法,既是收藏家,又是金石书画鉴赏家,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雅集水平之高、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了。

图片

听枫园与书画可谓缘分甚深,不管是吴云,还是与吴云交谊深厚、曾在园中授艺的吴昌硕,都为它烙下了诗词书画的基因。再走走今天的听枫园,画家们在馆阁厅轩里作画,听古枫婆娑,凭吊当年,自然别有意境。

图片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听枫园

地址:庆元坊12号

园龄: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150多年

面积:1310平方米

开放时间:不开放

图片
图片

概况:听枫园前宅后园,花园位于住宅东北部,原共分为大小庭院5处。南园花木茂盛,山石多姿,主厅听枫山馆居中央,其西有两罍轩,有红叶亭、适然亭等。其东有平斋,斋前叠湖石假山,山顶至墨香阁,斋阁自成院落。平斋北庭院水池居中,假山错落,三面绕以回廊,西面廊壁置半亭,西北角为旱船,院东曲廊小轩,今为入园门厅。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第18期【怡园】

苏州园林中,位于古城区的有很多处,但像怡园这样,入口就正对着这座城市主干路和繁华商业中心的,却为数不多。出门咫尺是著名的观前街,转身却又可见山林野趣,所谓“小隐于山林,大隐于市朝”,都融合在怡园了。

图片怡园所在之处,原是明代尚书吴宽的宅第。吴宽也是了不得的人物,明代状元、诗人、收藏家、书法家,还是两朝帝师。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在任浙江宁绍台道的顾文彬,开始在吴宅北边、吴宽复园旧址陆续购地、筑宅、建园。顾文彬是做官的好手,造园艺术上也有造诣,关键是亲力亲为,对怡园倾注了心血。从1874年至1882年,前后共花了9年时间,耗银20万两,怡园才全部落成。

怡园

怡园是清代画家任薰起的画稿,又请了顾沄、王云、范印泉等画家参与设计。这座晚清名园,博取苏州众园之精华,造园中,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狮子林等等都是参照,亭榭、复廊、假山等园景也都有所体现,但又融会贯通,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整座园林总体布局呈东西狭长凸字形,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以复廊相隔,廊东是几个小院,廊西为山水园,廊壁漏窗沟通视线、图样各异。凸字形体现在从入口至园中的井深感,从车水马龙的人民路进去,一入园,便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庭院,庭院不大却雅致、精巧,迎面粉墙上刻有“怡园”二字。这里是从闹市入山林的过渡,好像在提醒着游人,卸下喧嚣带给你的疲惫吧,怡园到了。

图片

怡园的景,从东到西,移步即见,从造园艺术上来讲,是集锦式的,每一步都可停留。怡园落成时,顾文彬请俞樾作《怡园记》,写下造园的来龙去脉和园景园貌,俞樾写道:“兹园东南多水,西北多山。为池者四,皆曲折可通。山多奇峰,极湖嵌之胜。方伯手治此园,园成,遂甲吴下。”园景园貌如今依然可丈量、可走读、可远观与近玩,但最令人神往的不止如此,它不仅是苏州园林的集锦,还是传统文化荟萃之地。

图片

顾氏是收藏大家,金石书画古籍,名驰江南,一时文人雅士汇集。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顾文彬与听枫园园主吴云、耦园园主沈秉成等人在怡园办真率会;光绪十年(1889年),顾承之子顾鹤逸与吴大澂、吴昌硕等人创画社于怡园,同时组织琴会、曲会;1928年,苏州第一个太极拳社在怡园集会;同年,女子昆曲社在怡园创立……怡园,集百园之锦,留下的都是自己的故事。尤其是1919年在坡仙琴馆举办的全国琴会,余音绕梁,百年不绝。而怡园的岁月,苏州的岁月,也因此更见风雅。

图片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怡园

地址:人民路1265号

园龄: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140多年

面积:4440平方米

开放时间:7:30-17:00(闭园前30分钟停止售票)

图片
图片

概况:怡园为晚清名园。它博取苏州众园之精华,如亭榭、旱船、复廊、悬镜、假山、石室等,有集锦式的特点。该园总体布局呈东西狭长凸字形,景点布置合理,庭院处理精练。园分东西两部,以复廊相隔,廊东为几个小院,廓西为山水园。东部以建筑为主,庭院相间,曲廊环绕,交替组合而成。西部为全园主景区,水池居中,池北筑湖石假山,三面环以建筑。园内多湖石立峰,玲珑剔透、姿态清奇,有的随意点缀,颇得自然之趣。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杭兴微

第19期【畅园】

走读“天堂苏州·百园之城” | 南北畅园共谱苏园妙曲

    苏州古城中,养育巷北段,有条庙堂巷。巷口有苏州市文物局所立的“苏州古街巷标志牌”,牌上文字显示,此巷“全长406米”,“巷内有畅园、忠仁祠、范氏宅园等遗迹”。

图片

    畅园据传为清道台王某所建,20世纪10年代末由潘姓律师购得,修葺一新。后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风霜,此园损毁严重,“幸废池乔木犹在,花园基址尚存”。1979年,畅园被列入古典园林保护规划,1988年,迁出居民,由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投资复建,陆续整修而成今貌。

    畅园复建以来的30年中,长期为企业所管辖,并不对外开放。经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和相关管理主体沟通协调,今年4月起,畅园以预约参观的形式向社会开放,吸引了一批批园林爱好者前来探访。

畅园

    经门厅及小院进入畅园,眼前是原名桐华书屋的四面厅。厅堂四周有回廊,沿廊行至厅北,眼前豁然开朗。园中一方水池,莲叶田田,几朵鹅黄色的莲花娇美绽放,在夏末的清风中微微摆动,煞是惹人怜爱。水池近南端斜架曲桥,经曲桥可前往池西的船厅。池北是原名留云山房的主厅,临池平台宽敞,置有石桌石椅,一旁的橘树上结满了墨绿色的橘子。

图片

    畅园里的长廊颇具特色,绕池一周,曲折迤逦,高低起伏,串联起园内主要建筑,为游人遮阳挡雨。从主厅东面的长廊一头往南走,先后会经过水香榭和两座面水小亭,亭廊与园东墙间置小院,点湖石,植翠竹、芭蕉,透过廊墙上的圆洞门和花窗望去,尺幅小景别具情致。

图片

    沿此段长廊走到尽头,在四面厅前折向西行,便到了园西南所堆湖石假山前。由爬山走廊拾级而上,至山上一小亭,亭内对联云“卧云啸秋风,飞天慕晓月”。在亭中俯览全园景色,颇为惬意。从小亭西侧经假山蹬道下山,眼前有分岔路口,一路经小弄往园池西面的船厅,一路折向亭下假山石洞,平添游趣。

    据了解,出于有序管理等方面的考虑,苏州畅园目前预约开放的时间为每月首个双休日,开放预约名额是每天上、下午各50人,开放数月中,参观者以苏州市民为主。而远在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中,有一个以苏州畅园为蓝本整体复建的畅园,它是该馆人气颇高的室内展园,以实景园林的形式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展现苏州园林造园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成就。

图片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畅园

地址:苏州市庙堂巷22号

园龄:始建于清代

面积:2820平方米

开放时间:每月第一个双休日开放,须凭有效身份证预约参观。

图片
图片

概况:畅园的园景丰富而多层次,是苏州有代表性的小园之一。童寯《江南园林志》称“(苏州)城中有小园,以畅园、壶园为最”。园内水池居中,绕以厅堂、船厅、亭廊、假山、花木,采用环池游赏路线的封闭式布局。1998年11月,畅园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作者:陶冠群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杭兴微

第20期【可园】

走读“天堂苏州·百园之城” | 可园里的学问

    可园是苏州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

    它位于人民路,入口却在沧浪亭街上,与沧浪亭隔街、河相对。所以,游客来此处,大都会将两个园子一起游览,感受不同年代苏州园林的园林特色与发展变化。

图片

    可园与沧浪亭的渊源不止于此。历史上,可园基址一带包括对面的沧浪亭等,在五代时都是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到了宋代,它又成了沧浪亭的一部分。现如今,又属同一个管理处管理。

    清代,可园开始了它作为书院园林的历史。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志伊在这里建了正谊书院,之前在雍正年间,江苏巡抚曾将这里用作官吏宴集之地,但变成书院之后,可园书院园林的风格算是留存于世了。即便咸丰、同治年间书院与园俱毁于战事,到了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江苏布政史黄彭年在可园旧址建“学古堂”,并复建园林。此后,这里便“浩歌拍拍随春风”、“桃杏梅李天下传”了。

图片

修复后池塘周边

可园

    可园入口朝南,门厅很小,往里走可见一圆形拱门,上书“四时风雅”。拱门如一面团扇,上面绘有垂柳、荷花、碧水,又隐约露出古时建筑的飞檐,水面如镜,映出游人五色霓裳。游人漫行,在“扇面”上走动,在柳条后穿行,构成了一幅行走的写意山水画。因为拱门与门内景致之美,很多游人入园时,都会在此驻足,不停地拍照、想留住这一胜概。而当他走入“扇面”,又会发现,无限风光在门内,著名的博约楼、学古堂离小西湖也不远。博约楼曾是藏书楼,储书八万卷,学古堂除了是学术交流场所,还曾设游学预备科,作为本地选送官派出国留学生的专门机构,1905年,还选送了6名公费生到英国留学。1914年,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就设在可园,当时“挹清堂”是阅报室,“濯缨处”是儿童阅览室,“博约楼”则是成人阅览室。

图片

    修复后池塘周边

    可园的书院氛围,不仅仅是讲堂、图书馆那么简单,它有着清晰又深厚的传承脉络,位于园西部的正谊书院,前厅就供祀着先圣先师和先贤,两边边间介绍了书院培养的杰出人才,以激励后学。

    从铁保、汪志伊建正谊书院,黄彭年建学古堂开始,200多年过去了,这里曾书香四溢,是学术大咖汇集交流、撞击思想火花之所。现如今,可园经过多次修复、重装上阵。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可园

地址:人民路48号(沧浪亭对面)

园龄: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距今130年

面积:6990平方米

开放时间:7:30-17:30(4月21日至10月20日);7:30-17:00(10月21日至次年4月20日),闭园前30分钟停止售票、入园。

图片
图片

概况:可园基址一带包括沧浪亭等,在五代时都属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别墅,而后屡易园主,几经毁损,光绪年间重建。可园入园处与沧浪亭相对,保持着晚清的格局。水池小西湖与入口在同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建筑疏朗,有学古堂、浩歌亭、思陆亭、觚亭等。廊壁嵌《可园记》《学古堂记》书条石。全园以水木明瑟,庭宇清旷见称。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杭兴微

第21期【鹤园】

走读“天堂苏州·百园之城” | 松鹤延年长寿园

   鹤园,在苏州园林中应该算是晚辈,不像四大名园那样赫赫有名,但它同样有着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园林风貌。

图片

    110多年前,清朝盐捕营统领洪鹭汀在韩家巷买地筑园,他很会挑地方,鹤园所处的位置,咫尺间就是繁华闹市,却又隐在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前面是听枫园、怡园,西边又有曲园,周边环境也是首屈一指。但洪鹭汀还没有将鹤园建造好,就把它甩给了震泽人庞庆麟,其后庞庆麟长孙庞蘅裳又将园子租给了晚清著名词人朱祖谋。

图片

    朱祖谋曾是广东学政,因仕途不悦回籍,“采菊鹤园里”,不问世事,致力于诗词歌赋等风雅之事,也将鹤园打造成了文人雅集酬唱之地。不管是朱祖谋,还是庞蘅裳,都喜欢吟诗拍曲,结交的也都是名流文士,鹤园里经常宴饮雅集,有着“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盛况。鹤园内北廊壁嵌有金松岑所撰的《鹤园记》,记录了许多当年的故实。

图片

鹤园

    现在的鹤园,是市政协的办公场所,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鹤园书画院、光裕评弹京剧票社的活动场所,暂不对外开放。从韩家巷4号入口进去,可以直入花园。鹤园的格局是西园东宅,水池、假山、回廊,主厅携鹤草堂、四面厅、月馆、风亭都在此,可一窥全貌。鹤园取“鹤”字,园中自然少不了“鹤元素”。水池就成鹤状,引颈西南,西南是土埠,一种山中亦有鹤的想象由然而生。除此之外,还有携鹤草堂、楼鹤堂、鹤巢以及“白鹤亮翅”的铺地,都让人浮想联翩。鹤园的特色,除了鹤之空灵,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所谓“松鹤延年”,小小的鹤园中,古树名木繁多,都是长寿之木。 

图片

    鹤园里,不止有风雅。鹤园的最后一任园主,是苏纶纱厂主严庆祥,他是爱国实业家,善行义举甚多。鹤园甚至在解放战争时期成为中共地下党的一个重要联络点。1949年4月27日凌晨,苏州地下党从鹤园出发至金门,打开城门迎接解放军进城。

图片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鹤园

地址:韩家巷4号

园龄: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距今110多年

面积:3060平方米

开放时间:不开放

图片
图片

概况:鹤园东宅西园并列,宅与园之间以粉墙花窗相隔。花园在西,水池居中,池成鹤状,鹤颈往西南延伸,形成水湾。池南有四面厅,与门厅相对。池北主厅携鹤草堂与四面厅隔池相对,堂前围廊下以白瓷片作鹤形铺地。堂前池畔有湖石掌云峰,池西有重檐梯形馆。园北有听秋山馆(鹤巢)。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杭兴微

第22期【北半园】

走读“天堂苏州·百园之城” | 北半园:半点巧思亦动人

   “园林式酒店,酒店有个半园很精致。”“酒店位于苏州市中心,周边游玩园林及吃饭都很方便。尤其是酒店中的半园,本身就是苏州园林的典范之一。”……不少来苏游玩的住客在旅游网站上写下这样的点评。他们所说的半园,位于苏州古城内白塔东路上,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精巧园林。

图片

    据传,此处园林起初于清顺治年间由沈世奕所筑。到了清咸丰六年(1856年),江苏道台陆解眉购得此地,扩建此园,取“知足不求全”之意,取名“半园”。因为区别于城内仓米巷中、位置比它偏南的史氏半园,所以陆氏半园被人称为“北半园”。

北半园

    据《苏州园林风景志》记载,北半园原为西宅东园格局,20世纪50年代起,它曾先后由平江木器盆桶社、东吴丝织厂、织带厂、苏州第三纺织机械厂等单位使用,西路住宅被拆改建为车间。1980年,我市规划修复北半园。1992年,苏州三纺机厂出资整修半园,恢复当年的园貌,并对外开放。后来,此园曾被承包作为茶室经营了一段时间。

    2009年,作为此处资产管理方的创元集团斥资对其进行了翻修。2010年,以北半园为依托的主题创意文化酒店苏州书香府邸·平江府在此开业,为来苏游客提供了一个可以住进园林、近距离欣赏苏州园林灵动精致之美的场所。

图片

    北半园里的园林建筑等以“半”为特点,半桥、半廊、半亭、半船和假山水榭组合在一起,布局紧凑、构思别致。小园以狭长水池为中心,筑石驳岸,环以船厅、水榭、半亭等建筑,以曲廊断续相连。池北有一座四面厅,名为知足轩,厅前有观景平台。园东北部的二层半重檐楼阁,为苏州园林所仅见。园中还植有白皮松、广玉兰、黄杨、紫藤等古树名木。“园子里有棵老桂花树,秋天在这里歇脚赏桂,非常有情调。”一位游园客对同伴说。

图片

    去年10月15日,2017姑苏民俗文化旅游节·“姑苏好白相”古城全域之旅的开幕式就在北半园举行。当天,园中的亭台桥廊都成为舞台,昆曲折子戏《牡丹亭·游园》、评弹选段《苏州好风光》《枫桥夜泊》和旗袍秀《秀江南》等节目一一上演,让在场嘉宾陶醉其中,而天空中飘落的蒙蒙细雨让整个园林更具风韵。一个可居可游的苏州园林,让人得以身处其间体验精致的苏式生活,正是这样的特质,让北半园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北半园

地址:苏州市白塔东路60号

园龄:始建于清顺治年间,距今300多年。

面积:1160平方米

开放时间:作为特色酒店的一部分,常年开放。

图片
图片

概况:北半园里的园林建筑以“半”为特点,半桥、半廊、半亭、半船和假山水榭组合在一起,布局紧凑、构思别致。1982年,北半园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作者:陶冠群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杭兴微

第23期【柴园】

走读“天堂苏州·百园之城” | 在柴园 访苏州杏坛英华

    柴园,应该是近年来苏州修复并开放的园林中最受瞩目的一个。它原为一所学校使用,而后变成了苏州教育博物馆,浓缩了一部活态的苏州教育史。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探访柴园别有意趣。

图片

    柴园是浙江上虞人柴安圃的宅园。光绪年间,他在吴江同里主管江震盐公堂,退居苏州后,购了此处的潘曾琦宅院,筑宅建园。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柴园落成。作为晚清的古典园林,柴园的同龄“小伙伴”在苏州有不少,像怡园、鹤园、听枫园等等,如果清代有微信圈,它们一定也会频繁互动。

柴园

    柴园堂楼正对有一砖雕门楼,上书“嘉门善祥”,就是1883年怡园园主顾文彬所题署。

图片

    柴园这处雅致园林,曾经一度散为民居,住宅大部被毁。从1957年开始,由苏州市盲聋哑学校使用。在2012年启动修复前,住宅处仅存门厅、北部楼屋和顾文彬所题门楼一座,花园部分存有鸳鸯厅、画舫、水榭、曲廊、纱帽亭和假山、水池等。历经五年的整修,终于在2017年9月对外开放,苏州教育博物馆也在这里卓然而立。

图片

图/修复前船厅

图片

    图/修复后船厅

    修复后的柴园,依然是东宅西园的格局。从门厅进入向北游览,中轴线上依次是中厅、大厅和堂楼,也就是教育博物馆的序言馆、名人馆和现代馆。园内西北处是楠木厅、藏书楼(近代馆)和西厅(专题展馆),与花园相对,水池被凌波拱桥分为东西两处,池边设有湖石、植有花木。半亭在园西,内有“半亦有品”的匾额,一面正方形的镜子正对着花园,镜中粉墙黛瓦,垂柳相依。水池南面的鸳鸯厅,现为教育博物馆的古代馆,面阔三间,是柴园中最大的厅,门前天井又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宅院,穿梭而过,又有另一番景致。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柴园

地址:醋库巷4号

园龄: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距今130余年

面积:3590平方米

开放时间:免费开放,9:00-16:00(每周二至周日)

图片
图片

概况:柴园东宅西园,园前部有鸳鸯厅,宏敞豪华;后有楠木厅,淳朴雅洁。其间布置庭园,水池假山,小巧幽雅;假山口有“缭而曲”三字,盘旋迂回,丘壑自俱。旱舫水榭,装折精雅,又有曲廊延绵贯连。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杭兴微

第24期【残粒园】

走读“天堂苏州·百园之城” | 红豆啄残鹦鹉粒


    苏州古城区,隐藏着五六十座大大小小的古典园林。看似普通、悠长的小巷,或嘈杂或安静,转个弯、串个门,就进入了另一片天地。亭台楼阁,曲径幽深,山林之怡扑面而来。小而精致的残粒园,就在古城区极普通的一条巷子里。

图片

 图/位于装驾桥巷内的吴待秋故居

    如寻宝一般,嗅着园林的味道在古城区行走,残粒园所在的装驾桥巷离北寺塔不远,周边都是极热闹的市井生活,久无人居的残粒园显得有些落寞了。这个园子是晚清时期的,建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左右,原为扬州盐商姚氏所有,称为东园。1927年,画家吴待秋成为该园主人。吴待秋是“海上四大家”之一,也是“三吴一冯”中的一员,与吴湖帆、吴昌硕等结交甚深。残粒园的名字就是他取的。一说取自杜甫《秋兴》中的“红豆啄残鹦鹉粒”,一说取自南唐李煜的诗。但在查阅资料中发现,杜甫写的原句应该是“香稻啄余鹦鹉粒”,相反在宋代诗词中,一首《偈颂一百二十三首》里有“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样的诗句。不管取自何人,残粒园自此受到了更多关注。时至今日,依然有园林爱好者,为有幸参观到该园而兴奋,还写有许多游记。

残粒园

    残粒园整个宅园,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楼厅、堂楼五进。大厅面阔三间,上面有“春谷堂”的匾额。

图片

  西路花厅“来鹭草堂”,为卷棚式旱船建筑。东路建筑南部为西式平房,是吴待秋的画家、卧室和会客室。东路中部花园即残粒园,花园仅有140多平方米,要由住宅经从园北侧锦窠砖额洞门入园,前置清石峰屏障,水池居中,池岸湖石叠砌,花木树丛随园而植。园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池西北处的假山,有山洞,可以循石阶盘旋而上,山上有半亭翼然,取名“栝苍亭”。半亭里有壁龛书橱,侧门西通花厅,从内宅楼层可通花园,这在苏州园林里是很独特的。残粒园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应该是面积最小的了,但咫尺乾坤,小园却利用了上下的空间,营造出假山、水池、半亭、花木,曲折高下层次多变的景致,令人赞叹。

  不了解残粒园的人,很难找到这个园子,因为在装驾桥巷标注的是“吴待秋故居”,吴待秋去世后,由他的儿子、画家吴养木继承,吴养木老先生也已驾鹤西去,上面又多了一块牌子“吴待秋、吴养木故居”。十余年前,记者曾与本报前辈到残粒园拜访吴老,彼时他已八十六高龄,思路清晰、言语流畅,但听觉有所下降。我当时听不懂苏州闲话,他说一段方言,又尽力想用普通话去解释,同行前辈担心他太费心力,请他用苏州闲话表述就好。他十分抱歉,让我十分感动。如今回想,古朴的园子中,一位清癯老人着藏蓝色短褂,站在池边树下,那影象在脑海中依稀可见。

图片

图片

    因为园主的关系,残粒园兼有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风情,又因为来自浙江的吴家,园中的栝苍亭、来鹭草堂,又带着浙江山水的味道。有人说,以现在的条件和财力,哪怕复制十个、百个苏州园林都没有问题,但难以复制的是根深千年百年的历史人文。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残粒园

地址:装驾桥巷34号

园龄:建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左右,距今130余年

面积:2390平方米

开放时间:私人宅园,不开放

图片
图片

概况:据《志》,宅园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楼厅、堂楼五进,西路有花厅,东路建筑南部为西式平房,东路中部花园即残粒园。园在花厅东侧,由住宅经从园北侧锦窠砖额洞门入园,前置湖石峰屏障,水池居中,池岸湖石叠砌,花木树丛随园而植。池西北角有假山,半亭置其上,亭内有壁龛书橱,侧门西通花厅,从内宅楼层可通花园,属苏州园林独见。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杭兴微

第25期【遂园】

走读“天堂苏州·百园之城” | 遂园 池清石峭一小园

    景德路上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里,有一处并非广为人知的苏州园林。从景德路的院门入内,沿通道往里一段路后折向西行,不久就能看到大片假山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假山北面有一幢小楼,外观颇具罗马式建筑风格,现用作医院的行政楼。此楼对着假山所开的一扇门右侧的墙上,嵌着一方市政府于2015年8月所立的苏州园林名牌,白底绿字,上书“遂园(清)”字样,编号为025。门前还有一方石碑,表明此处又称“荫庐”,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图/遂园景致

遂园

    站在小楼前欣赏遂园的假山,隐约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循声沿着假山西侧的步道往南走,右前方是一处平静的水池。再走几步,一座曲桥出现在眼前,曲桥尽头的池岸边,一处瀑布从浓密树荫掩隐的山石间倾泻下来,落入碧水池中,溅起白色的水花。经曲桥行至水池西北湖石岸,那儿有一个六角亭,匾额显示此为“旷然亭”

 立于旷然亭中向东望去,在水池东南有一石舫,构造与狮子林中的画舫类似,但体型较小。石舫头朝西,船头屋顶为弧形,中舱平顶上为平台,通船尾二楼。出旷然亭,走曲桥折返,可至假山南面的一片平台。从平台处观赏池中莲叶,感受凉风习习,颇为惬意。平台东西两侧皆有蹬道可上假山,中部和偏东部还有山洞入口,不管是上山还是入洞,一番探索后都能由曲折的通道回到假山北面行政楼前,游趣盎然。

图片

 据《苏州园林风景志》记载,清康熙年间,巡抚慕天颜购得明申时行花园旧址,改建为慕家花园。后此园几易其主。乾隆年间,此处园林东部归尚书毕沅,园内有清池峭石、亭台榭舫。道光年间,道员董国华告老后购得此园西部,种花缀石,略加修葺,为荫庐前身。毕氏后裔所居的东边则俗称毕园。宣统年间,董氏旧宅归刘氏,改名为遂园。1934年,此园又易主给上海巨商叶氏,重修后改名荫庐。东侧毕园则渐废。

图片

 图/遂园假山

斗转星移,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这处园林几度废兴,曾先后由十来家机构所使用。1959年,此处划归儿童医院。2000年,该园经过整修,园貌一新,成为医院附属园林。记者在园内探访时,不时见到有人带着孩子到园中漫步,有的患儿手上还贴着打点滴留下的胶布,却在这假山池沼间玩得笑语盈盈。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遂园

地址:苏州市景德路303号

园龄:300余年

面积:3310平方米

开放时间:与其所在的苏大附儿院开放时间一致

图片
图片

概况:此处园景以水池为中心,周围布置曲桥、石舫、小亭等,池东北有大片假山,黄石和湖石杂堆。池西北旷然亭前有保护等级为二级的古树名木——一棵树龄约190年的黄杨。1991年1月,荫庐(遂园)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作者:陶冠群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杭兴微

第26期【万氏花园】

走读“天堂苏州·百园之城” | 万氏花园:石不能言最可人


王洗马巷是苏州的一条古街巷,巷内有春申君庙、控保建筑汪鸣銮故居等,被列入第一批《苏州园林名录》的万氏花园也在此巷中。

图片

万氏花园

据志书记载,万氏花园是带有园林风格的典型民居庭院,它始建于清末,传为光绪年间河道总督任道镕的别墅,后归万氏所有,因此也称万氏花园。

图片

从王洗马巷东头往里走,没多久就能看到一处朱红色大门朝南开的老宅,门前竖着“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任道镕旧居”的石碑。从大门入内,依次是中路的门厅、轿厅,再往里,中路、西路各存一座五开间的楼房。此处宅园的精华包括东部的园池和东南一隅的书斋庭园。东部宅园中心有一汪池水,池中荷叶青青,红鲤游弋,池南架有三曲桥和一段石板桥,连通池西的一个亭子。水池的西北面和正北方各有一座花篮厅,据曾参与此处宅园修复工作的肖永和介绍,西北面的花篮厅是历史遗存,此厅的18扇落地长窗和厅内陆罩等都是银杏木所制,雕饰精美,艺术价值颇高。池北的花篮厅则是十来年前新建的,厅前有一处观景平台。

图片

水池东侧有一段随地势起伏的长廊,廊壁嵌有明四家的诗文、画作等的石刻。经此廊行至水池东南角,只见一个可三面观景的厅堂。绕过此厅再往东南去,有一处可闭门独立的书斋庭园,园中植有香樟、竹子、牡丹等。小园中一墙之隔,各有一处黄石假山和湖石假山,站在墙门处,可同时看到两处假山——前者为土黄色,棱角分明、轮廓呈折线,苍劲古拙、质朴雄浑;后者为灰白色,灵秀多姿,尽显“瘦皱漏透”之美。两种不同类型的假山如此临近,这在苏州园林中并不多见。

图片

这个书斋庭园仅180平方米,但建筑、花木、山石配置相宜。书斋四周设置槛窗等,可四面赏景。湖石假山在书斋前,紧靠东墙堆叠。书斋南北均接以廊,可由书斋经爬山廊至山上的方亭,又能缘曲径登山穿洞而下。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万氏花园

地址:苏州市王洗马巷7号

园龄:始建于清末,距今100多年

面积2670平方米

开放时间:现为私人所有,不开放

图片
图片

概况:此处宅园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包括东部园池和书斋庭园等。东部园池的厅、榭等建筑装修、雕饰甚精。园林专家刘敦桢在其所著《苏州古典园林》中指出,园东南角的假山艺术水准较高,有保存价值。

文章作者:陶冠群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杭兴微

第27期【拥翠山庄】

走读“天堂苏州·百园之城” | 拥翠山庄:别具一格的台地园林


在初识苏州园林之时,园林四要素最先为大家所熟知,叠山、理水、建筑、花木,是苏州园林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坐落于虎丘山的拥翠山庄独树一帜。它是一座封闭式的阶梯台地古典园林,不仅是风景区中营建园林的成功实例,也是苏州唯一内部没有水的园林。然而,拥翠、拥翠,虽无水,却处处充满水意。

图片

拥翠山庄

虎丘山历史久远,名人典故甚多,拥翠山庄就与清代苏州状元洪钧有关。1884年春天,洪钧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他回苏期间与友人朱修庭、郑叔问、彭南屏、文小坡同游虎丘。有故事这样讲,春游虎丘绿意盎然,他们在游览途中,偶遇和尚抱瓮下山汲水,都说虎丘山上有憨憨泉,和尚为何还要下山取水?一问才知憨憨泉早已湮没在岁月中。几人不知是童心大发,还是不想让憨憨泉就此埋没,就在山中寻古问泉,还真给他们找到了。洪钧与友人非常高兴,所以就集资在山上建了这座拥翠山庄。山庄内有抱瓮轩、问泉亭、灵澜精舍和送青簃等,还植有梅柳蕉数百,风来摇扬,戛响空“寂,日色正午,人景皆绿”。

山庄历史也就百余年,其用途也数次更改。1923年至1956年间,山庄下平房一院连同抱瓮轩等为虎阜小学,到上世纪80年代一度用作餐厅,后撤销。如今,这里与山、景相融,是一处极具特色的园中园式古典园林。

图片

由虎丘景区南门上山,山庄就在二山门以北上山路的西侧,高立于山上。拾阶而上,4米高墙别有气势,门上题额正书“拥翠山庄”,两侧墙上嵌置了石刻“龙”“虎”豹”熊”四个大字。山庄真““的很独特,它利用虎丘高低的天然山坡,自南向北随山势升高,是一座封闭式的阶梯台地古典园林。山庄内的分布有四层,各层、也可以说各建筑之间点缀着峰石花木,庄内没有水,却处处存在水意。第一层是山庄门,里面有抱瓮轩,出东门可至憨憨泉;第二层有问泉亭、拥翠阁、月驾轩等;第三层有灵澜精舍,指的还是憨憨泉;第四层有送青簃,与灵澜精舍和两翼山廊形成四合院式样。山庄无水,却处处离不开水、离不开翠,再感悟“拥翠”,真是妙不可言。

人们都知道,“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但未必会走进拥翠山庄转一转。其实,山庄于山而言,是兼具山之灵秀与烟火气的地方。虎丘本为自然山体,拥翠山庄叠有湖石假山,假山装点真山,高低错落,相衬又相融,风光独特。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拥翠山庄

地址: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内

园龄:建于光绪甲申年(公元1884年),距今130多年

面积:740平方米

开放时间:随景区开放时间7:30—17:00

图片
图片

概况:拥翠山庄位于虎丘景区二山门以北上山路西侧,它因地制宜,依山垒台分四个台地构筑,各建筑之间点缀峰石花木,并与周围环境结合。第一层台地为山庄门,入内是抱瓮轩,出小院东边门可至憨憨泉。第二层台地三面开敞,有问泉亭。第三层台地灵澜精舍,灵澜即美泉之意。第四层台地送青簃,与灵澜精舍和两翼山廊形成四合院式样。山庄峰石错落、花木繁盛,有“风来摇扬,戛响空寂,日色正午,人景皆绿”之妙境。

文章作者:张丫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第28期【慕园】

走读“天堂苏州·百园之城” | 慕园:闹市山林绿意浓


苏州古城人民路沿线附近,坐落着多处苏州园林,既有沧浪亭这样的名园,也有一些曾经颇为风光、如今人们却知之不多的小园林,慕园便是其中一个。

图片

慕园

慕园位于富仁坊巷72号,在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的一处办公场所内,以白漆铁栏杆和院墙围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园。据志书记载,慕园传为太平军占领苏州时慕王谭绍光的府邸,因此得名。此园始建情况不详,清同治年后潘氏迁入,增建了敏德堂、清润堂、谱桂山房等。抗日战争中苏州沦陷后,潘家将宅园转售给他人。相关史料显示,慕园原为东宅西园格局,古宅早已不存,留下花园残存的山水部分。

图片

▲慕园水池

由三曲桥可行至池南的假山,再经蹬道登顶或入山洞探幽。这座湖石假山在园中占地不小,为东西走向,岩峦洞穴俨然,层次丰富。山径高低曲折,峰石玲珑多姿。假山东西各有山洞,其理洞法颇受园林专家肯定。西山洞的东入口就在池上曲桥南,山洞较长,顶部为条石,其西入口洞壁有多孔透光。东山洞较小,洞口曲折隐藏,顶部为勾搭法叠成,洞壁符合计成《园冶·掇山》所说“掇玲珑如窗门透亮”之旨。

图片

慕园假山

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此园先后归市工艺美术局、园林管理处、市邮电局使用,目前的管理单位为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上世纪60年代初,经作家、园艺大师周瘦鹃倡议,荟萃拙政园、留园各园的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数千盆,辟慕园为盆景园,成为国内最早的专业盆景园之一,上海科技电影制片厂还到慕园摄制了彩色纪录片《盆景》的部分镜头。几年后,此处盆景园因故关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虽然现在的慕园已不再是精品荟萃的盆景园,但园内依然植物繁茂,还有树龄数百年的龙柏等古树名木,为古城闹市留下一片怡人的绿意。




园林名片




图片 

名称:慕园

地址:姑苏区富仁坊巷 72 号

园龄:始建于清代

面积:1230 平方米(约 1.8 亩)

开放时间:暂不开放

图片
图片

概况:慕园在50 年代初归工艺美术局使用。1962年慕园归园林管理处,经整修改建为苏州盆景园,培植、陈列苏州著名树桩盆景,供群众游览欣赏,成为国内最早专类盆景园之一,“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关闭。1972 年园归市邮电局,池西池北部分新建楼房,并建设停车场。1980 年规划为修复项目。园内现有假山 1 座,水池 1 处,植物生长状况一般,无建筑。属宅第园林。

文章作者:陶冠群

图片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