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心同德方同向——《素书》悟读之【133】

 新用户97560OBk 2022-02-19

同修仁德,共济养生

《安礼章第六》悟读【34】

【原典】

同仁相忧。

【译文】

怀有仁爱之心的人,必然相互担忧,关心对方。

【悟读】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此老字号北京同仁堂门口之经典对联。三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这一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之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中“战战兢兢、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

“同人”,《周易》中早已出现,是六十四卦的一个卦名,叫“天火同人”卦。“同”喻示和谐相处,“同人”引申为志同道合之人,强调“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突出的是“和同与人,宽广无私,应天时行,远近亲疏,一视同仁”之高境界。

历代注家皆把此“同”字注解为“和同、协同”。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说,“同人,谓和同于人”;朱熹说,“同人,与人同也”。所谓“同人”即人与人之和谐相处以达融洽无间。照今天之言,即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故“同人”也引申为同事或同行。

“同人”和“同仁”,大同小异,“同人”出现于先秦,“同仁”出现于汉代。

“仁”是儒家思想之核心与精髓,是一种崇高之道德境界。因“同仁”之中含有个“仁”字,词形上显得典雅,内涵上也颇显深厚。故而“同仁”一词,后来居上,广受欢迎。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是同济大学的校训。其意强调,思想统一,信念一致,齐心协力,帮扶人事,造福天下。

社会,即是由人与人形成的关系总和。总结人与人的关系,无外乎“三同”,即“同爱、同志与同难”,这其实也涵盖了《素书》本句之核心要旨。

和同与人互忧虑,相忧帮扶共实惠;

同心同德方同向,尽心尽力可尽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