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重庆火锅

 马尔的视觉 2022-02-19

重庆在全中国最为知名的商业品牌恐怕就是重庆火锅了。红嘟嘟的一汤锅辣椒,看着鲜艳,吃着冒汗,辣得劲道。

来源于大众饮食的独有的创造,贴近山城与江城多雾、湿气重、体力消耗大等地域特点。

几千年来,中国的老百姓皆以食为天,吃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

重庆火锅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它能将聚合人情气氛的功能放大。一桌人围着吃,一个锅里下筷子,吃到冒汗的程度。

诸多拘谨皆可破除,一下子便拉近了距离。

中国的八大菜系有名,老百姓吃过、吃全、能记住的很少,而且甜甜酸酸辣辣的未必都可口,唯有这重庆火锅,便宜、热闹、亲切、味道重,普及率极高。

有人说重庆火锅败坏了中国人的美食味觉,它的高强度的麻辣,淹没了食物原味以及各种细腻的不同层次的精致风味。

其实是杞人忧天了。广场舞风行的今天,我们仍旧看到了《只此青绿》。

跑重庆当地吃火锅,与各地标榜“重庆火锅”的店里不大一样。

它的辣并不那么狠毒、直接。

食材更是不同,鸭肠涮一下脆脆、爽爽的,毫无内脏气味。我们连要了几盘。

毛肚亦然。

鸭血是流质上来,进锅后细细腻腻的,味道也好。

我在其它地方吃火锅一般会有餐后拉肚子现象;但在重庆、成都各吃四五次,肠胃却安好无恙。

重庆火锅如今有些身价了,开始挖掘、保存它的历史素材。

那些极富历史感的图片、火锅样式,让我们得以走进令人神往的老重庆故旧。

那是更为亲切的重庆。渔民、贩夫、挑脚汉子、学生,站着、坐着、蹲着,津津有味的吃着。

具有餐饮店样式的重庆火锅出现得比较晚。

过去的火锅就是地摊。街头巷尾,码头闹市,支一两个锅子,高高低低几个凳子,热腾腾的就是火锅的摊子了。

锅子的模样也是五花八门,有流行于北方地区的涮锅,也有面盆样子的铁锅。

最奇特的是一个大铁锅分割成几个档,前前后后来的不相识的人,围在一个锅里,各在各人的档口里涮着吃。

那场景够奇妙。

老重庆的火锅底汤是不换的。人走了你接着锅子吃,汤愈老,味道愈重。

正宗的重庆火锅是不收汤底钱的。

我们下车丢下行李,便匆匆跑到老城区这家,号称著名老店,其实也就三十多年的历史。

和人们的消费趣味、能力有着极大的关联。

从填饱肚子,注重实惠便宜的生存年代,过渡到享受生活的消费年代,火锅也随之拔高为堂食。

到重庆一家企业看火锅料材的生产 。     

这家企业铺展得很大,有火锅文化馆、产品展示大厅,亦有专门给游人展示生产过程的车间。  


看到半手工半机械的规模生产后,你对源于街摊的这桩生意,竟能如此壮大,会有惊奇。


宏大的展示厅里摆满了各种汤锅底料、调料。

仅一个佐餐调料,就有数十种。有些花香的味道类型,闻所未闻。


看着它“中国火锅第一园”的自诩,突然就有了一种荒谬感。   

本是流行于街边巷头的地摊小生意,登堂入室了不算,也被列入了做大做强的目标之列。

当一种饮食样式,被定格成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商品,我们能指望它鲜活的原色原味还能保留几分?

这家企业还弄个正儿八经的多声部的男女合唱“重庆味道”,将其作为企业之歌。高亢、激情的歌声潮水一般,淹没了那个贴近市井人情的小小的火锅。

盲目追求成功的社会形态有着深刻的历史根由,各行各业做大做强争第一的心怀看起来壮志凌云。

你做的就是一锅热腾腾的火锅,别拿高大上的帽子硬往头上套。

在重庆、成都当地吃火锅的体验让人意识到,火锅是不能规模生产的,各有各的特性味道,调料也多是店家自己独有的。

为什么要争第一?争第一的过程会不会毁了东西本身?

好不容易进入可以享受生活的时代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安安心心的坐下来享受生活,做我们自己,把火锅吃热乎、吃快活就成了呢?

作者相关文章

感受重庆

天下排第九的淮北菜、淮北味儿

怀念小城的小吃街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