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见人性

 两又同齐 2022-02-19

文/两又同齐

01

一个老小区要改造电梯房,因为小区里的的人年龄都大了,上下楼不方便,本来大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一楼的住户不同意,并且说到:"楼上的年纪大了,可以选择不下楼,或者从窗户那跳下来。”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这个一楼的住户很不讲理,不同意安装就不同意吧,为什么还说话那么刻薄,诅咒别人呢?而且大家一起住那么多年,为什么不体谅楼上的年纪大的人呢?仅仅是因为自己一楼不用电梯就不同意安装,人怎么可以那么自私呢?怎么可以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呢?不仅自私而且还说话刻薄尖锐。

可是当你听完整个故事的前提,或许又是另外一番思考。

这个小区由于在当初施工的时候下水道管口设置的很小,所以经常会堵塞,而且下水道管口就在一楼,所以一楼的住户要经常通下水道,而楼上的邻居不仅不出通下水道的费用,不帮忙就算了,而且还见到人家通下水道经常冷嘲热讽,说风量话,更气人的是还在本来就很窄的下水道管里仍垃圾,然后看着一楼住户在那里忙着通下水道而幸灾乐祸。最后一楼住户没办法,只好自己出腰包将下水道进行改造,但是得到的不是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而是更多的讥讽。

貌似住一楼就该承担这些费用,就该有此待遇,如果不想这样,那就别住一楼啊,一楼下水管道堵住,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又不是我们这堵?谁家堵住了谁负责啊,我从我们家管道丢垃圾,又不是从你家?你觉得管道堵住了你可以不住在这里,或者自己出钱修啊,为什么要跑我家问呢?

当你故事听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又觉得一楼住户做的太对了,说那些话都是轻的,现在自己年纪大了,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了,又开始道德绑架要求一楼住户理解他们,什么大人不计小人过,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几句话就想将过往一笔购销,然后让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

所以以后听故事,不要只听开头,还要看结尾,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恨,也不存在平白无故的爱,我们总是会因为某个人的言论然后主观的去给予评判而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要慎思,谨言。

02

一位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留在老家照顾老母亲,二儿子在外地打工一年回来不了几次,所以每次二儿子回来都会给老人带很多好吃的,好喝的,还给钱花,所以老人觉得老二比老大有出息,逢人就夸老二对自己多好,给自己带来了多少东西,但是对于老大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但是老人没有想过的是老大一家两口子什么事情都以老人为先,老人有事了就赶紧去帮忙,一年四季为老人买药,买衣服,伺候吃喝。

老人种着老二的两亩农田,每年都记着要将种地收获的米,面,油免费的给邮寄到老二那块抵挡租金,然后老大如果想要点米和油,还需要另外付钱以市场的最高价购买,老人的理由是:“我种着老二的地,我得供人家吃喝,没种老大的地,所以老大要出钱买,再说自己种点东西也不容易,既然是卖东西,当然是卖的越高越好,卖给外人什么价格,就卖给老大什么价格,也算公平

可是,老人是种着老二的田地不错,但是,从松土,施肥,播种,打药,施肥,收割事事都要老大来管,原因是自己年纪大了做不过来,反正老大种地顺带也把自己的给种上,一起管了,再说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帮着种地也是应该的,给薪酬还是一家人吗?

但是,事实上这对老大真的公平吗?这不等同于老大自己帮别人多种了几亩田地,不算时间和下的功夫,不仅没有工资和报酬,最后自己想用点还得出钱再买回来?如果自己较真,那就是不孝顺,是不是有点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所以,如果遇到不明事理的人,出实物要比出力好,因为实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你出的力在对方眼里是没办法衡量的,也没办法量化的,所以孝心也是要讲技巧,

这个世界上可能并不存在对与错,只是大家依据的条件不一样而已,正如其实所有的道理,都是有道理的,比道理本身更重要的,是道理成立所需要的条件,不是任何道理,对任何人都适用。

上一篇:

你是在忙着换工作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