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史公祠墓的修建居然与蝗灾有关

 恶猪王520 2022-02-19

Image

西晋怀帝司马炽是一个短命而平庸的皇帝,在位七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他在公元310年的一项举动,或许会让人们在回顾历史时对他产生一丝印象。310年,晋怀帝即位第四年,面对洛阳城内的饥荒和全国范围内的蝗灾,年轻的怀帝一筹莫展,痛苦中的他突发奇想,认为自己是司马迁的后裔,便下令在司马迁的故乡——陕西韩城可以东望黄河的梁山上修建了“汉太史公祠墓”,晋怀帝是否想通过司马迁祠墓来给自己留下美名呢?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他的这一举动,毕竟为后人提供了瞻仰凭吊这位伟人的地方。

Image

现存的“汉太史公祠墓”是后代重修的。祠墓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气势雄伟壮观。芝水在山下环绕而过,通过芝水上的芝阳桥,一条大石铺就的马道依山逐级上升,直通祠、墓前,这条石路叫“司马坡”。大路上有牌坊题名“汉太史公祠墓”。祠用砖石依山势筑成四个高台。每个高台之间有石级相连,层层上升,前面三个台上都有建筑物,最后一层就是砖砌的司马迁墓。墓呈圆形,墓顶有古柏五株,墓冢以青石包砌,青石上雕刻有花草和八卦图案。祠庙内有历代文人名士瞻仰凭吊时立的碑碣。站在太史公祠墓前,眺望滚滚而去的黄河,有多少人曾感慨司马迁坎坷不平的遭遇,又有多少人为他的文章人品折服!“千秋太史公,文章百代雄”,一部“史家之绝唱”的的宏著《史记》,它让人们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也让人们永远记住了它的作者——司马迁。

Image

司马迁出生于史官世家,年少时即立下壮志要撰写一部伟大的史书。为此,他博览群书,并四处游历,寻访古迹,体验各地风貌。三十七岁时因为李陵辨护而受“腐刑”,这一沉重的挫折非但没有磨灭他的雄心壮志,反而成为他完成《史记》的强大动力。四十六岁时他完成了《史记》的创作。《史记》是一部成功的历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史兼美的佳作。它的语言简洁、生动、传神,在铺陈形势,描写场面、塑造人物、摹写战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通过他的笔触,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或高贵或卑贱的历史人物的不同的结局,而他本人却杳然不知所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