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脉篇之足太阴脾经(三)

 一得斋主人 2022-02-19

三阴交:在《千金方》里面,内踝上一寸有一个经外奇穴,孙思邈真人认为可以“治诸风,若筋急不能走行者,灸四十壮”,抽筋抽得不能行走,在内踝上一寸灸四十壮,直接灸或者隔姜灸都行。它能治筋脉的挛急、屈伸不利、肛漏,都可以在上面治疗。“内踝上三寸,骨中陷下,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内踝上三寸,其实是有争议的,三阴交穴最早出自《黄帝明堂经》,“三阴交,在内踝上八寸,骭骨下陷者中”。《千金方》:“三阴交,在内踝上八寸,骨下陷中,足太阴交”。说明两点:一、早期的三阴交位于脾经内踝上八寸。二、三阴交是足太阴与足厥阴交会的位置。《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肝足厥阴之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足厥阴肝经“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正好说明肝脾二经在内踝上八寸有交会,在《灵枢·经脉》篇中,肾经的经脉循行,在小腿上没有与肝脾二经交会,故三阴交未必就是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在内经中,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太阴与一阴在内踝上八寸的交会,称为三阴交,完全说得通。那么,内踝上三寸有没有穴位呢?《灵枢·卫气》:“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俞与舌本也”,肝经中封穴前上四寸,就是内踝上三寸,古人认为此为“足太阴之本”,可以治疗太阴之病。

我们找三阴交穴时,不要用四指去量,而是从内踝处沿着胫骨内侧向上推,感觉微微有些下陷处是穴。“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脾痛身重,四肢不举”,脾主运化,脾主四肢,故可以治疗这些证候。“腹胀肠鸣溏泻,食不化,痃癖腹寒”,都是里寒证。“膝内廉痛”,脾经“上循膝股内前廉”,可以治疗膝盖内侧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小便遗,梦遗失精,霍乱、手足逆冷”,都与脾不升清,津液失养有关系。《百症赋》:“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配伍气海穴,益气固元,不只是治疗白浊、遗精,对霍乱泄泻也有很好的疗效。《千金方》:“梦泄精,灸三阴交二七壮,梦断神良”,用艾灸的方法治疗梦遗、失精。“呵欠,颊车蹉开,张口不合”,用三阴交治疗打呵欠,可以理解,但是治疗下颌关节紊乱或是下颌关节脱臼,我理解不了,一般用颊车穴、下关穴治疗。“脐下痛不可忍”,脐下痛,脾主大腹,故可以用三阴交治疗。“妇人临经行房,羸瘦,癥瘕,血漏不止,月水不止”,月经期间过性生活,中医不赞同,西医不主张也不反对,这个时候行房,气血会逆而上行,伤气伤血,故造成“羸瘦、癥瘕、血漏不止、月水不止”等疾病。“妊娠胎动”,习惯性流产是现在很常见的疾病,可以用补三阴交,泻合谷的方法来安胎。“横生,产后恶露不行,去血过多,血崩晕不省人事”,脾主统血,故可以治疗这些血证,临床上,可以配伍脾经的血海穴、隐白穴以统血,也可以配伍肝经的大敦穴以藏血,效果更好。《千金方》中治疗“女子漏下赤白及血,灸五十壮”,用艾灸的方法,温通的方法治疗出血证,后世中医很难理解。古中医治血证有一个原则,“血无止法”,治疗血崩,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子宫大出血,不用止血的方法,而是益气养血,以气固血。瘀血必须排出去,留在体内的只能是好血。后世中医喜欢用炭类药,血余炭、地榆炭、茜草炭,与西医打止血针一样,都是强行止血,当时看是治好了,长远看,体内的离经之血出不去,就会变成瘀血,或者是下一次出血更严重,或者是找一个地方潜伏下来,形成癥瘕积聚,后患无穷。那怎么样就知道妇人腹中有瘀血或者是癥瘕积聚呢?揣穴!在三阴交或上或下的位置揣穴,如果有明显的压痛,就是有瘀血。如果还不放心,气海穴旁开四寸半,脾经还有一个穴位,腹结穴,离髂骨不远,按压腹结穴如果有压痛,基本上可以肯定腹中有瘀血或肿块。就在三阴交上治疗,既可以针也可以灸,从痛治到不痛就痊愈了。“如经脉塞闭不通,泻之立通,经脉虚耗不行者,补之,经脉益盛则通”,这是讲闭经的治法,实则泻之,泻三阴交相当于活血化瘀。虚则补之,补三阴交相当于益气养血。

“按宋太子出苑,逢妊妇,诊曰:女。徐文伯曰:一男一女。太子性急欲视,文伯泻三阴交,补合谷,胎应针而下,果如文伯之诊”。这是讲徐文伯用针灸堕胎的故事。“后世遂以三阴交、合谷为妊妇禁针。然文伯泻三阴交,补合谷而堕胎,今独不可补三阴交,泻合谷,而安胎乎?盖三阴交肾肝脾三脉之交会,主阴血,血当补不当泻;合谷为大肠之原,大肠为肺之腑,主气,当泻不当补。文伯泻三阴交,以补合谷,是血衰气旺也。今补三阴交,泻合谷,是血旺气衰矣。故刘元宾亦曰:血衰气旺定无妊,血旺气衰应有体”。这是具体分析泻三阴交,补合谷能堕胎的原理,并提出用补三阴交,泻合谷来安胎的方法。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三阴交与合谷配伍,只能用于堕胎或安胎。《席弘赋》:“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遇到风寒咳嗽的时候,可以补合谷穴,充实卫气以固表,泻三阴交以降逆气。《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妇人血气痛,合谷补,三阴交泻”,如果治疗实证痛经,也可以补合谷,泻三阴交。

漏谷穴:穴位名称中的谷字,比如手上的合谷、前谷、阳谷,脚上的然谷、陷谷、足通谷,腘窝的阴谷,头上的率谷,都是在两个高点之间,是山谷的意思。只有漏谷和腹部的腹通谷,既有山谷的意思,又有谷物的意思。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如果水谷精微都漏了,没有被身体吸收利用,就是漏谷。程凯教授提出用漏谷穴配伍地机穴治疗糖尿病,据说效果不错。“内踝上六寸”,三阴交在内踝上三寸,再往上走三寸就是漏谷穴。从内踝高点到阴陵泉穴是十三寸,中点就是六点五寸,从小腿内侧中点开始向下按压,寻找反应点,就是漏谷穴。“䯒骨下陷中”,漏谷穴在胫骨与腓骨夹缝中间的凹陷处,也有山谷的意思。“《铜人》禁灸”,第一是防止传热于骨髓,第二本身已经因为内热而消谷善饥了,就不要火上浇油了。“主肠鸣强欠”,肠中有水饮会造成肠鸣音,漏谷穴有去水饮的作用。“心悲逆气”,心中悲伤是肺金不足,脾土为肺金之母,补之则愈。逆气是冲逆之气,公孙穴效果更好。“腹胀满急,痃癖冷气,食饮不为肌肤”,腹部胀满拘急,有积块,吃了东西不长肉,一个是里寒,一个是营养的流失,漏谷穴可以补漏洞。“膝痹足不能行”,膝关节的痹症导致不能行走,这是从脾论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