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这些老的标志性建筑,曾经的辉煌,也是城市的一段历史记忆

 太原老街图书馆 2022-02-19

随着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太原的市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代替了老城的标志性建筑。但是老城的标志性建筑,曾经的辉煌,也是城市的一段历史记忆。

我是老太原人,说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五一大楼、湖滨会堂、迎泽宾馆,宽银幕银院、晋阳饭店、带你重回旧时光。

文章图片1

01

论解放初期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当数太原市五一百货大楼。

太原五一百货大楼矗立于五一广场北侧,1954年1月1日开业,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太原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一座综合零售百货大楼。大楼整体呈“L”形走向,面向五一广场和五一路,整体设计灵巧大方新颖,一看见它,会让你眼前一亮。

那时的五一大楼第一个特点是货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扳手、改锥、等五交化零配件,都在五一大楼东边的五金交电部卖;成衣、布料、小到针头、线脑,鞋伞等百货,还有女人的沫脸油,在百货大楼里卖;点心、糖果、烟、酒、等副食,在五一大楼五一路旁的副食部店里卖。

第二个特点是货好:五一大楼是过硬的诚信单位,五一大楼里卖的东西质量好,这是经过时间验证了的,经过几百万老太原人的眼睛验证过的。

老太原人都清楚记得,那时候的五一大楼,小商品都摆放在玻璃柜台里,一捆捆布匹立在柜台面上,衣服挂在墙上,营业员手持长长的木尺,动作娴熟给顾客量扯花布。过年过节,大楼内更是挤满前来购物的男女老幼,把柜台围得水泄不通。

走进现在的五一大楼汇都购物中心,虽然已是开放式的货架,但上下楼走过的台阶,却让人不得不回头望向过去。至今保留着的那一级级水磨石台阶上,到处是人们经年累月踩出的深浅不一的脚窝,映射出的是五一百货大楼当年的一派繁华。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省城读书,业余时间里最大的兴趣就是逛五一大楼,学校位于青年路,步行到五一大楼也就半个多小时。虽然手里没钱,但看看大楼里琳琅满目的货物,饱一下眼福,也是一种享受。后来成了家,每年春节前我到五一大楼购物,每逢换季,也到这里为孩子们购买换季的衣物,我是五一大楼的常客

现在的五一大楼几乎淹没于四周拔地而起的高楼中,可在太原老百姓心里,它还是那个贴心的五一大楼,永远从老太原人心里抹不掉。

文章图片2

02

其次是湖滨会堂

当年也是太原市的地标性建筑,位于迎泽大街180号,青年路口,湖滨会堂占地面积30,000平米,建筑面积8,000平米。

滨会堂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宏伟而独特的外观造型,它的外观是宽大的圆形建筑物,下半部是砖瓦墙,上半部是大面积玻璃窗户,玻璃带着弧度,外面还有大型湖滨广场

湖滨会堂是太原一处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能够接待各类大型会议、文艺演出、节日庆典、广场活动的综合性场所。

近五十年来,湖滨会堂一直担负着省、市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活动的接待任务,国内外许多知名文艺团体曾在湖滨会堂演出。

我在太原市青年路四号住过若干年,出了院门,穿过马路,几分钟便到了湖滨会堂。因此就在家门口,我对它有深刻的记忆。

湖滨会堂里面地板呈坡形,越往后越高,一排排的弧形的排椅,一直到最后,到最后。靠墙的最后几排,排椅便稀落了。

那是1963年的秋天,我在省城读高中,太原市的几所中学生,在湖滨会堂听几位省劳模的报告,那是我第一次去湖滨会堂。

后来我成了家,多次到湖滨会堂看电影,看演出。那年代人们的收入很少,虽然电影票仅仅是几角钱,但在思想里也是能省就尽量省。演电影的时候,湖滨会堂只是前面的座位有人,后面还有大片的空座位。有一次看电影,去得早,我拾级而上,竟然发现湖滨会堂后面还有门,没有人把守。

以后看电影的时候我和家人绕到湖滨会堂后面,从后门进到里面,再到前面的空位子坐下。这样逃票的事好几起,现在想起来也很自愧

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滨会堂慢慢变得老旧起来,退出了历史舞台,它曾经的辉煌永远留在城市记忆里。

文章图片3

03

再就是宽银幕电影院,我相信每一个喜欢看电影的老太原人,对它有极其深刻的印象。

宽银幕电影院位于解放路123号,与开化寺的解放路口遥相望。始建于1958年,是太原市政府拓宽解放路时建设的,也是太原市六七十年代的重要地标。1960年1月1日正式向观众开放。

宽银幕的名字是有来由的:1960年以前电影院放的都是4:3的宽银幕电影,从宽银幕电影院开始,放映的就是16:9的宽银幕电影,因为这是全省首家放映宽银幕电影的电影院,“宽银幕电影院”也因此而得名

在宽银幕放映的第一部片子叫《风从东方来》,是黑白片,第二部片子叫《三宝磨坊》,是彩色片,都是前苏联摄制的外国片子。

第一部国产立体电影叫《魔术师的奇遇》由陈佩斯父亲,我国著名电影反派演员陈强主演。

那年代,电视还未走进普通百姓家庭,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一扇小小的售票窗口,五角一张的电影票,电影院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文化圣殿。

虽然电影票只有五角钱,但在我心里还是感觉票有些贵了,平常的电影也只有二角。宽银幕放映的是立体电影,进去看电影的时候要戴特制的眼睛,我去过一次,看的什么电影,记不清了,好像是外国电影,人很很高大。

宽银幕电影院也像是一部承载老城记忆的影片,闪现着一帧帧浮光掠影的影像回忆。

文章图片4

04

太原迎泽宾馆,位于太原 迎泽大街189号,迎泽公园是对过,迎泽公园在路南,迎泽宾馆在路北,毗邻柳巷闹市,1955年开业。

迎泽宾馆内有291个房间,多年来曾先后接待了刘少奇、朱德 、彭真、贺龙、陈毅、李瑞环、温家宝、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美国前副总统奎尔、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外国元首和蒙哥马利元帅;郭沫若、梅兰芳、陈香梅、 邵逸夫、郭台铭、姚明、理查德·克莱德曼等知名人士。

迎泽宾馆有新式、老式,两座楼。老迎泽宾馆是灰墙黄瓦,长方形,连顶楼有7层高,一看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期的带有民族风格的西式建筑,像北京的八大建筑。

与老迎泽宾馆相邻西边百多米的,是新迎泽宾馆。它的形状是一个“〉—〈”形的,向外突出的墙角有八个,也称为“八角大楼”。底层楼裙宽大,连顶楼有九层高,俗称“新迎泽宾馆”,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起的,距今也近40年了。

说起新迎泽宾馆,还有这样的一个传说。这个宾馆最初是前苏联援助设计的项目,图纸都是苏联专家搞的。估计可能是1959年开建,地基都打好了,到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走,八角楼的图纸也被带走了。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重建前,只有一个“八角”形状的混凝土基础,座落在那里。到了1980年,我们自己也有能力设计这种结构的楼房了,八角楼的建设又被提起,以后就有了这座“新迎泽宾馆”。

这座新八角建筑,现在看似平淡无奇,但在当时,与大量的豆腐块楼房比起来,已是很新颖。

1960年之前,老迎泽宾馆里住的苏联专家,每周末这里都要举行舞会,那时我还很小,听父亲说,我们厂有几个年轻女人很漂亮又会跳交际舞,每周末迎泽滨馆有小车过来接她们去宾馆参加舞会,陪苏联专家跳舞。

我在青年路住,工作的单位在郊区,每天坐厂里的班车上下班,等班车的地点,就在迎泽宾馆对过。所以我多次从迎泽宾馆门前经过,但是从来没进去过,对其充满神秘感。

听说现在的迎泽滨馆对外开放,是一家四星级的宾馆,但是普通百姓来说,也只能是望望而已。

文章图片5

05

起太原的美食老馆子,很多老太原人大都会想到晋阳饭店,位于太原市迎泽区五一广场并州路口。太原市晋阳饭店始建于1956年,1958年2月11日正式营业,是山西省名店老店之一。饭店以经营正宗山西风味特色饭菜而闻名全市,是太原市餐饮业发展繁荣的历史见证。

说起晋阳饭店,就不得不提其主打菜“山西过油肉”。作为晋菜之首,过油肉因其“过油”绝技而命名;“点醋”风味独特,历经融合传承,成为山西饮食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山西过油肉最早出现在古时的官宦人家中,属于官家菜,后来由和官府关系密切的商人带到太原。明末清初,随着改朝换代,原本在王府官家掌勺的大厨流落民间,山西过油肉这道菜也随着他们,落户市井饭庄,成为官府宴会与民间酒席的必备菜式。也成为晋阳饭店的代表名菜之一。

晋阳饭店的过油肉最正宗。当年4毛2分钱一盘过油肉,顾客只要来店里必点,一盘过油肉配上一碗米饭或者一碗白皮面,就会吃得很香。如果遇上好日子,晋阳饭店就会被三四个婚庆喜宴占满,过油肉更是桌桌必点,一天累计卖个百八十份没问题。

饭店推出的“晋阳面食宴”、“晋阳头脑宴”更是火爆太原,誉满三晋。

正宗晋菜到晋阳饭店、品山西面食到晋阳饭店”的说法已深入人心,该店的早点代表品种——“头脑也很有名,白露过后,1000多平方米的餐厅里喝头脑、吃早点的顾客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晋阳饭店已占领了太原市早点市场的半壁江山,回忆起晋阳饭店的历史,与一些百年字号相比,晋阳饭店实属年轻。但是在60多年历史中,晋阳饭店的经历,也是太原城市记忆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