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篇文章,1130字 作者:丁十二 除了“青山一道同云雨”,王昌龄的“青山明月不曾空”也很惊艳! 前年,因日本援助中国的防疫物资出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夜之间,《送柴侍御》爆火,盛唐诗人王昌龄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 何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让人觉得倍加惊艳?想来不过是疫情之下,这句诗被日本友人赋予了特殊含义,表达了愿与中国共命运的情谊。 其实读过王昌龄诗的人都知道,青山和明月是王诗中常出现的意象。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 还有今天我们要读到的这首《龙标野宴》,结尾“青山明月不曾空”七个字更是堪称神来之笔,惊艳绝伦。 《龙标野宴》 唐·王昌龄 沅(yuán)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从题目《龙标野宴》可以看出这应是一首诗人在龙标这个地方进行野宴时写的诗歌。单从“宴”字看这应是充满欢乐气氛的,尤其是前面还有“野”字,即在野外宴会。就跟我们郊游踏青野炊一样,这应是更欢乐的。但是诗人是在什么地方野宴——龙标。说到龙标首先就应该想到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没错,诗人是被贬谪到龙标这个地方的。所以理解了这样一层含义自然就能理解诗歌中的愁了。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夏夜凉风习习,春酒竹林,这真是一个能足够放松自己肢体、情感和思想的夜晚。又有志趣相投之友“相携春酒”共赴一醉。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欢乐氛围真是让人有种错以为是“竹林七贤”的感觉。 不过诗人终究内心还是愁苦的,试想一个曾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般充满了激昂悲壮文字的边塞诗人;一个曾远赴西鄙却数次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他怎会安心被贬于此? “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诗人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表明诗人渴望超脱、追求大自在的人生理想。
苏东坡是真的能够发现“青山”、“明月”的美好,并从中超脱出来。而王昌龄嘛,不过是一种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追求罢了。 ---End--- 作者:丁十二 号慕瞻舟人,诗词爱好者。 心随东坡,小舟从此逝 不念过往,江海寄余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