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最通透的一首诗《龙标野宴》,与青山明月为友,乐观豁达,回答人生逆境!

 qiangk4kzk8us4 2023-10-06 发布于云南
王昌龄,七绝圣手,在边塞,他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激昂悲壮,血性方刚,但他仕途不顺,早早就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
此时,他正在被贬龙标的路上。——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的《龙标野宴》是一首独具魅力的七绝。句句都好,词词皆妙。这也是我私心喜欢的几首七绝之一。它以明快的语言,抒发了积极乐观的情感,流露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被贬龙标尉任上的一个夜晚,与朋友在沅溪畔宴饮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夏夜沅溪的凉风、春酒以及青山明月的美景。

首句“沅溪夏晚足凉风”,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的溪边图。沅溪在夏夜的映照下别有一番风情,微风轻拂,凉意袭人。这种宜人的气候,为诗人的闲适心情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持。这种氛围与诗人所处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他的豁达乐观。

接下来的一句“春酒相携就竹丛”,诗人以富有诗意的想象,将春酒与竹丛联系起来,形象地描绘了友人们手捧春酒,欢聚竹丛的情景。这里的春酒,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真挚;竹丛,则象征着诗人的高洁与坚韧。这不仅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们的深厚友谊,也反映出他并未因贬谪而意志消沉,而是悠然自得地过着生活。

第三句“莫道弦歌愁远谪”,诗人笔锋一转,从欢乐的场景中抽离出来,以弦歌为引子,提醒人们不要为弦歌中传达出的贬谪之愁而沉溺。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也是对友人们的一种勉励。他鼓励大家不要因为远离京城,遭受贬谪而感到消沉和失落。

最后一句“青山明月不曾空”,诗人用青山和明月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态度。青山和明月,是自然中最恒久、最美好的事物,诗人以此比喻自己的心境,即使身处逆境,也不会感到空虚和失落。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正是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多少人因逆境一蹶不振,有的放弃生命,有的甘于混沌。人生中的逆境,究竟如何自处!这是一道终极考题。

诗人告诉人们不要以为远离京城、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就意味着失败和愁苦。诗人以青山明月为伴,在自然的美景中享受着宁静而充实的生活。

这里的青山明月,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人格理想,他以此来抵抗世俗的烦恼和压力。

天要亡我,那又如何!我仍有享之不尽的青山和明月啊。

《龙标野宴》真是一首极富哲理性和意境美的诗。它以沅溪、春酒、竹丛、弦歌、青山、明月等元素为背景,生动地勾勒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

以写实的手法,通过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慨,表现出他豁达乐观、傲然命运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诩,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这种态度和情感,使得全诗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是啊,诗人在这首诗中展现出的豪迈与自信,令人折服。
生活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诗人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表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读来让人心旷神怡,深感人生的美好和希望。
但烦恼与懊悔,终归是于事无补。与其耿耿于怀,不如一笑置之。人有喜怒哀乐,而青山明月始终明媚如初。惟有心怀美好,方能发现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