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艺术化、审美化,诗、词、书、画、乐等一一化成武功打斗形式。
《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庖丁解牛掌”对付武功高强的张召重时,陈家洛令余鱼同一旁吹金笛,吹《十面埋伏》曲子,陈按音乐、节拍演练“庖丁解牛”,击败张。
《射雕》黄药师吹箫,欧阳锋弹筝,已将武功与音乐合二为一。 《笑傲》中刘正凤与曲洋,令狐冲与任盈盈合奏《笑傲江湖之曲》都是上乘武功。
《神雕侠侣》中朱子柳用毛笔刃与蒙古王子霍都打斗,一会儿楷书,一会儿草书,篆书。
其一,内功胜外功 内功是一种气,内气养成,身轻如燕,坚如钢铁。 《射雕英雄传》中最早出场人物杨铁心、郭啸天、江南七怪都是外家功夫,精湛,但遇内家高手邱处机、黄药师、欧阳锋,不堪一击。
江南七怪授郭靖武功,由于未从内功入手,进展甚慢,后郭靖得全真派马钰授内功心得,进展神速。 练成内功的往往是大智若愚之人。
庄子追求自然,反对智巧;郭靖练笨功夫,降龙十八掌;专心致志,心无旁系。杨康、黄蓉都比郭聪明,但最终武功都不如郭。“巧不胜拙”“大巧若拙”。
其二,“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 《笑傲江湖》中,风清杨向令狐冲传“独孤九剑”。学招时活学,讲究出手无招,高手招再高,终究有迹可寻,但无招,则无法破。
《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向张无忌传太极剑法,张无忌不记招式,只重剑感,张三丰练完,张无忌已忘了一半,张三丰再练一遍,张无忌已忘光。随即,张无忌运用此剑法,战胜了八臂神剑的“东方白”。
《神雕侠侣》中的独孤求败在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后,隐身深谷,埋剑山中,四口剑,代表四种武功意境。 第一把剑锋利无比,二十岁之前与河朔群雄去争锋。 第二把紫薇软剑,三十岁前用,伤义士,弃深谷。 第三把重七八十斤钝剑,四十岁前横行天下。 第四把剑木剑,四十岁后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以无胜有,不求形,只求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