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核分析不同分数段该如何提分?

 家有学子 2022-02-19
数学在高中阶段是比较难的一科,不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很难摆脱被数学折磨的命运。
但是其实同学们数学成绩不好,很大原因是方法有误,因为不同分数段的学生,提分方法不能一概而论。
下面小编把数学成绩分为4个分数段,分别来给大家聊一聊应该怎么提高成绩。


01
0~50分的学生

这类学生可以说基本没有掌握数学学习的根本,存在的问题很多,一般是从上高中开始数学就跟不上,以至于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到后来想努力也困难了,出现了恶性循环,根本找不到方向。

如果你的成绩在这个分数段,建议你从最基本的开始入手,就是教材上的公式定理,先把公式背下来,再运用到题目中,不能心急,要一步一步来。

在数学考试当中,选择题60分,填空题20分,总共80分,占总分的一半以上,如果选择题和填空题能够得到高分,尽量减少丢分,自己的总体成绩就会提升。

要重视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在掌握基本概念、定理和数学公式的基础上,学会训练,可以进行小题专项训练,可以定时、定量、定性进行训练,加大自己训练的数量,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

学会总结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题技巧,学会分析,运用恰当的方法,选准答案,提高答题能力。

做题的时候,可以结合重点题型进行训练,要舍得用功夫去做题,学会发现自己解题的问题,根据做题的情况,学会整合相关知识,能够举一反三。

02
50~90分的学生

这类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不稳定,努力一段时间就能及格,稍一放松就被打回原形,原因有两点: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学习方法有误。

高中和初中不同,如果你想前两年不学习,到第三年开始冲刺,这样想考一个重点大学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数学这一科,章节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同学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坚持,另外要掌握好方法,不能像初中那样一味死记硬背。

要突破薄弱的重点知识板块,老老实实地看课本,不要求多快看完,但是一定要做到复习一章就能掌握一章。

尤其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现在是一轮和二轮复习的时间,老师上课时一般都会简单地串讲一下高一高二的知识点,几乎是一天一个小节,对于90分以下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来说,会有些吃力。

上课时间,你可以跟着老师的复习节奏来学习。对于重点章节,课下时你要按照理解公式、练习例题、做课后习题的顺序把每一小节都搞懂。

一定要保证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全部会做,核心公式和推导公式烂熟于心。当你把公式都记住了,课本上的题目也都能做出来时,一些常规难度的模拟题和高考真题,你就知道如何下手了。

03
90~120分的学生

这个分数段的同学一般基础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欠缺的是方法。一般会存在计算马虎、答题速度慢、经常答不完卷等情况,这些并不是小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否则等到高考前夕复习会非常吃力。

建议这样的同学,平时做题注意正负号,注意括号乘法,不要想当然,多动笔,不要口算心算;多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例如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时候不需要像大题一样按步骤答题,如果你掌握一些二级结论,就能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另外要避免粗心大意。所谓粗心说穿了就是基本功不扎实,知识点掌握不准确,读题不仔细,等等。那么你需要做一些针对性训练,反思在哪些题型上粗心了,思路在哪个地方有问题。

减少粗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粗心也是常犯的错误,这个分段的你一定要注意,多做多练多反思,对照答案看自己粗心的题。

实在不行就把你常粗心的题目总结下来做个易错题记录本经常看,按类型分类记载,复习时迅速翻阅一遍可有效预防粗心的毛病。



04
120分以上的学生

如果你的成绩能够稳步保持在120分以上,就说明你的基础很扎实,相关解题技巧也都有掌握,可以说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数学的窍门。

建议这样的同学多关注大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压轴题,如果有精力还可以去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有不少学生都能通过竞赛被名牌大学提前录取。

其实有些所谓的“压轴题”,用一些常规的转化和技巧就解出来了。而这些,都是平时的时候训练、归纳总结出来的。

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高考前尽可能的扩展思路弄懂这些题型,不要担心,高考数学虽然千万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涉及的考点就那么多!

总之,数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最重要的还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方法,成绩提高指日可待!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1、答题和时间的关系

整体而言,高考数学要想考好,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在此基础上辅以一些做题方法和考试技巧。往年考试中总有许多考生抱怨考试时间不够用,导致自己会做的题最后没时间做,觉得很“亏”。

高考考的是个人能力,要求考生不但会做题还要准确快速地解答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并能取得较高的分数。因此,对于大部分高考生来说,养成快速而准确的解题习惯并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

如去年第21题应用题,此题列出分段函数解析式并不难,但是相当多的考生在匆忙中把二次函数甚至一次函数都算错,尽管后继部分解题思路正确又花时间去算,也几乎得不到分,这与考生的实际水平是不相符的。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3、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

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a>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4、“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

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1/3以上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

再如去年理17题三角函数图像变换,许多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数。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5、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如去年理19题就比理20、理21要难,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

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因此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