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武双全的豪放派词人,词中之龙——辛弃疾

 泊木沐 2022-02-20

没有辛弃疾之时,宋词中出现的都是杨柳岸边、无可奈何;有了辛弃疾之后,宋词作品中多了阳刚英武的味道,再也不是浅唱低吟花前月下那点俗事。辛弃疾是一位爱国主义词人,他梦想收复北方的土地,他写过上万字的《平戎策》,他能上马杀敌取敌将首级,这样一位慷慨豪壮的汉子无法实现梦想,只能在文学创作中抒发浓浓爱国情。

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他出生之时宋朝的皇帝已经跑到江南临安,北方的大片土地都在金人的统治之下。他出生后不就,南宋朝廷和金人签订了“绍兴和议”,正式划定确立金国的势力范围,并承诺每年都要给金国进贡。这样的屈辱让每一个血性的汉子都难以接受,抗金的人生抱负已经种在辛弃疾的幼小心灵。辛弃疾22岁的时候,金国完颜亮想要撕毁“绍兴和议”,率兵攻打南宋朝廷。辛弃疾组织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军抗金。抗金失败后,辛弃疾前往江南,此后再也没有机会重返北方中原地区。

辛弃疾到了南方之后,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江西一带生活,另一半时间是在官场之中屡受打压。辛弃疾在晚年写过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记录下他心态的变化,曾经“气吞万里如虎”,到暮年体衰发出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喟叹。这是辛弃疾的真实遭遇,读起来格外令人心酸。后人读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就会发现,他的胸中有一团烈火,想到帮助朝廷收复失地。与此同时,他的心中也满怀悲愤,寻找不到报国门路的他只能在词中发泄牢骚。

辛弃疾写过很多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在这些词中都会强调宋朝山河残破,百姓心中悲愤。辛弃疾赋闲也没有忘记山河含恨,于是在词中写道,“可惜流年,忧愁风雨”。自然界的天气变化在他眼中都幻化成了幽恨,都是因为壮志在胸无法实现。

辛弃疾50岁时写了一首著名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身在乡间,心忧天下,于是才有了振聋发聩的呐喊,想要重返战场,与金国大战一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只能在梦境中实现,他已经逐渐衰老,但他的心还是火热的,他还想意气风发在战场上与金兵一决高下。

辛弃疾一直心怀悲愤,但他却从未放弃,在他的词中总能获取力量。在辛弃疾的很多作品中都出现了借古喻今的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典故说明他的真实想法。于是有的宋词鉴赏家对他提出了批评,认为他有“掉书袋”的嫌疑。其实他引用的几乎都是奋发图强的典故,他通过这些故事想要鼓舞南宋君民,不要苟且偷生,要成为保家卫国守护疆土的英雄。他在词中大量用典,实际上是发出号召,寻找能够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

辛弃疾的偶像是能够统一天下的明君,所以他对南宋皇帝心甘情愿地守护残缺江山经常表达出不满情绪。在封建社会,很少有文人像辛弃疾这样大胆,敢于对皇帝进行嘲讽。辛弃疾不仅是一介文人,他还有功夫在身,不是孱弱无力的白面书生,而是强壮血性的山东大汉。在一首《摸鱼儿》中直接写道,“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哪怕引起皇帝的不满他也不在乎,他就是要嘲讽不理朝政,毫无建树的昏君。

后人评价辛弃疾,第一个标签是君子,第二个标签是知大义。这样的有勇有谋的实干家,只能在文学创作中抒怀遣兴,实在太令人心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