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进步了,但颈椎手术并发症并未下降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在我国,20 年前颈椎手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 8.62%,而近 20 年的国内外文献报道颈椎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仍在 11%~38%之间。 

20 年前颈前路术后植骨不融合的发生率为 2.5%,尽管各种新型的植骨材料和内置物器械不断涌现,但目前植骨不融合率仍为 2.6%。颈椎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引起了手术适应证的改变,随着老年患者手术率较以往明显增多,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包括植骨不融合、内固定移位、沉降、切口感染等。 

此外,新技术、新术式的临床应用也使得一些颈椎手术并发症出现了新的变化动向。例如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降低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然而异位骨化、假体周围骨吸收、骨溶解等新的并发症也逐渐显现。这些都是颈椎外科并发症新的来源,也可能是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

颈椎手术并发症的关注点 

颈椎手术并发症可粗略的分为主要并发症和次要并发症。以往外科医生对于引起患者明显症状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并发症重视程度较高,而一些影响轻微的次要并发症则往往被忽略。颈椎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如脑脊液漏、喉返神经损伤、C5 神经根麻痹等,外科医生临床处理非常棘手。

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现在已经形成了处理这些并发症的有效方案:可以根据脑脊液 漏出现的部位和漏口的大小术中采取缝合修补、纤维蛋白胶粘合、自身筋膜组织封堵等修复措施,术后采取切口正压引流、沙袋压迫、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措施。经及时合理的处理和积极的护理,术后脑脊液漏这一危险并发症已能基本控制。

食道瘘与椎动脉损伤既往更是令外科医生谈虎色变的并发症,预后极差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近年来的报道显示抢救的成功率越来越高。食道瘘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特别是迟发型患者,症状隐匿、出现的时间跨度较大,以往诊断都较为困难。

多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该并发症的处理技术得到全面提高,也促使治疗方案更加全面合理。根据瘘口大小和出现的时间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包括保守治疗、瘘口修补和组织重建等,术后患者禁食、鼻导管维持胃肠内营养,辅以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和术后针对性护理措施,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椎动脉损伤是脊柱外科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0.3%~0.5%。 总体处理原则为:控制局部出血,防止椎- 基底动脉急性缺血,防止脑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具体的处理方案包括局部填塞、椎动脉修补和结扎等;经及时、合理的处理该并发症死亡率已经显著降低。

例如,“吞咽困难”既往并未引起医生格外重视,认为术后局部疼痛是个常规问题。 随着术后快速康复概念的提出,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部分作者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所使用内置物的改进等方面提出预防和减少此类并发症的方法。 

颈椎手术后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因素对颈椎术后疗效的影响近年来已得到相当程度关注。有研究显示,部分颈椎病患者术前存在明显抑郁及焦虑的负面心理,其中有 14.12%的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15.29%的患者存在轻度焦虑症状,9.41%的患者存在中度焦虑症状;患者术后抑郁及焦虑等负面心理对其预后仍具有一定程度的负性作用,并且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有较密切的关系。

颈椎微创技术可大幅度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期,并且由于手术切口的减小使手术变得更加美观。但颈椎区域的解剖较腰椎复杂,存在重要的器官、神经、血管,加上微创手术中存在非直视的操作过程,因此,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的风险不容小视。

参考文献

王新伟,袁文,吴晓东.颈椎手术并发症现状与新动向[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8,28(02):97-99.

李源,张恒,任宁涛,齐鹏,王铀,毛克亚,王征,崔赓.颈椎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7,38(06):590-593.

王自强,林斌,高春林,张小雷,杨枭雄,宋科冉,任东风,唐家广.颈椎手术发生脑脊液漏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27(04):305-311.

戚小忠,徐宏光,赵泉来,宋俊兴,章平治,胡斌,李梓瑞.颈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和处理[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3(02):111-113.

李建忠,吴海平,王俊生,刘学敏,李富德.颈椎与之对应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学关系[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24(05):332-334.

贾连顺.颈椎外科干预的失误与教训[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04):302-3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