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学-胁痛-笔记

 道之中 2022-02-20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因病机

  胁痛的常见病因 

  情志不遂,跌仆损伤,饮食所伤,外感湿热,劳欲久病。

  胁痛的基本病机

  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其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肝胆,又与脾胃及肾相关。其病理因素有气滞、血瘀、湿热。

  辨证论治

  胁痛的辨证要点

  胁痛应首辨在气在血。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呈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其次辨胁痛属虚属实。实证之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剧烈而拒按,脉实有力。虚证多为阴血不足,脉络失养,症见其痛隐隐,绵绵不休,且病程长,来势缓,并伴见全身阴血亏耗之症。

  胁痛的治疗原则

  胁痛之治疗原则当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实证之胁痛,宜用理气、活血、清利湿热之法;虚证之胁痛,宜补中寓通,采用滋阴、养血、柔肝之法。

  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肝络失养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肝郁气滞证

  主症: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速记:柴龙复一贯。

  (2)肝胆湿热证

  主症:胁肋重着或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3)瘀血阻络证

  主症: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祛瘀通络。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4)肝络失养证

  主症: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治法:养阴柔肝。

  代表方:一贯煎加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