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纾:翻译外文小说先驱

 星河岁月 2022-02-20

图片

林纾松柏交柯图

图片

林纾译稿

图片

林纾

人物名片:林纾(1852-1924年),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闽县人(今福州)。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翻译家,善于诗词,工于书画。光绪八年林纾中举人,而后七次进京会试皆不第。虽然如此,但并不代表林纾没有才华,他一生著作颇多,同时,不诣外语的他和王寿昌合译《茶花女》,书名《巴黎茶花女遗事》。书中轻快明爽的译笔使林纾为之成名,并乐此不疲,逐渐成为著名的外文小说翻译家。他开创了我国文坛翻译外国小说的风气。据统计,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有156种,其中英国的有93种,法国的有25种,美国的有19种,俄国的有6种……除此之外,林纾在书画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山水浑厚,花鸟灵动,留下不少杰出之作。

自小清贫 中举后七次会试不第


原本林纾父亲做着小生意,家庭还算温饱。但林纾十三、四岁时,其父生意失败,为了赔偿欠款而家财散尽,其父也因此远赴台湾另谋生路。而后林纾家一直清贫,靠着母亲和姐姐做些针线活来维持生活。


林纾从小读书就一直很刻苦,五岁开始读《孝经》,九岁进村塾,十一岁开始学习欧阳修的古文和杜甫的诗,十二岁开始拜薛则柯为师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林纾读书的热情越来越高。据说林纾为了更加专心的读书,便在墙上画了一具棺材,旁边写到“读书则生,不则入棺”,以此为座右铭。每天晚上,林纾都会坐在母亲和姐姐刺绣的灯前读书,自小熟读的古籍就不下两千卷。尽管林纾读书破万卷,才华出众,但是他的仕途一片暗淡。自从光绪八年中了举人后,便再无寸进。中举后,林纾以教书为生。生活过得清贫,但他仍不放弃对仕途的追求,先后七次进京参加会试,可屡试不第。屡试屡败后,林纾终于放弃仕途,从此放心学问,逐渐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忠君爱国 却只能潜心诗文创作


林纾一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大,他维护封建礼教,愚忠于光绪帝,但却苦于无法入朝为官,报效祖国,显得极为讽刺。仕途上的一次次失败让林纾逐渐心灰意冷,便潜心于儒学、古文学的研究。闲暇之余,他广泛地阅读古代书籍,尤其是唐宋小说,无不涉猎;还跟陈文台学画画;跟谢章铤学习和研究汉宋两代的儒学经典;与徐祖莆讨论程朱理学……


林纾以其古文论尤为得意,它以桐城派提倡的“义法”为核心,世人形容他“取义于经,取材于史,多读儒先之书,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灭之光气”。学习“义法”的同时,林纾弃摒弃了桐城派的不良弊病。他反对墨守成规,要求“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并提醒人们,“盖姚文最严净。吾人喜其严净,一沉溺其中,便成薄弱”;以为在学习中应知变化,做到能入能出。“入者,师法也;出者,变化也。”


林纾也曾游历四处,祖国的现状让他痛心疾首,却一直有心无力。林纾曾赴杭州游西湖,目睹南京遗迹后,愤慨于我国积弱不振,作诗二十多首。也许正是这一份热忱的爱国之心,为林纾今后的道路埋下伏笔。


偶然入行 成翻译外文小说始祖


林纾涉足翻译外文小说其实是件非常偶然的事。当时恰逢林纾的母亲过世,接踵而至又是妻子病故。连番的打击几乎让林纾一蹶不振,他的好友魏翰、王寿昌等人为帮林纾走出消沉的困境,就邀林纾一同译书。林纾本身并不懂得外语,对翻译也不在行,起先再三推脱,最后在“为开拓国人视界”等理由的劝说下,林纾才接受了这一请求,试着去与人一同翻译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一书。


这本由《茶花女》所翻译过来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于光绪二十五年一月在福州刊行。它是我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为国人见所未见,一时风行全国,备受赞扬。该书问世后迅速走红,署名冷红生的林纾也因此红遍大江南北。


《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激励着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在之后的27 年生命里,林纾不仅用一腔爱国热血挥就了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更用犀利、恰切的文笔完成了《畏庐文集》《讽喻新乐府》《巾帼阳秋》等40余部书,成功地勾勒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人生百态;并与魏翰、陈家麟等曾留学海外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百余部西洋小说,其中有许多出自外国名家之手,如英国作家狄更斯著的《大卫·科波菲尔德》、英国哈葛德的《天女离魂记》,俄国托尔斯泰著的《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法国 森彼得的《离恨天》,英国司哥特著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迪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等。


林纾虽然不懂外语,但他译书的速度却是令人惊叹。据史料记载:“口述者未毕其词,而纾已书在纸,能一时许译就千言,不窜一字。”林纾是古文家,他用古文义法来译小说。他翻译的外文小说有着独自的特色和成功之处。如其所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颇能保有原文的情调,人物也能传原著之神。《孝女耐儿传》中,写胖妇劝主妇之母为主妇出气以重罚其夫一段,不仅原作情调未改,有时连最难表达的幽默也能表达出来。


林纾翻译小说,不光把外国小说艺术技巧介绍到中国来,更是把他的爱国热诚,通过翻译感动读者;他还通过自己的出众的文学素养,弥补一些原作的不足,使他的译作竟胜过有些原作。他借助他人口译来翻译的小说,其中的成功译作至今还具有生命力。这些西洋小说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并牢固地确立了林纾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的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