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春华|“囊萤映雪”读书笔记(3)

 一棵树2021 2022-02-20

在写今天的读书笔记之前,文思游动中,我想起了“两位妈妈”——我的母亲和岳母。我的母亲健在,我的岳母已离世。无论怎样,两位妈妈给予我的是诗般的生活指引,她们告诉我关于生活的点滴真相。

向来懒得读诗词这些咿咿呀呀的东西,总觉得奇谲拗口,晦涩难懂,甚至觉得简直是文字的拼凑游戏,不足为奇,那时的我尚未成家,也未生娃,对于生活,耳闻的都是好事,目睹的都是好人。总之,涉世未深。

而今的我已至不惑,参加工作已二十年,成家已十五年,有女有儿,工作还算顺利,生活也算平安,但对于生活的感受不再像从前那样直白和肤浅。起码的,我深刻领会到,福祸相倚,否极泰来,或者泰极否来。总之,生活不会永远和风细雨,也不会永远风吹日晒。最要紧的,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

因此,现在的我再读诗歌,颇有种“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的顿悟。如同烈酒之于人,人喝的不仅是酒,更是岁月的沉淀,生活的沧桑,个中滋味,过来人才知道。

想要读诗,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对于我而言,不容易。一是自幼就少有古典文化滋养心智的氛围,难有慧心,二是参加工作后,对于诗词教学也只是按部就班,少有深究,三是诗词世界浩如烟海,穷尽毕生,恐皮毛难得。因此,我需要“撷取精华”,方不负读诗之心。

于是,我遇上了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也遇上了徐飞老师的评论文章——《诗歌,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读完这篇文章,读完《唐宋词十七讲》,首先触动内心不是诗词艺术的独有魅力,也不是超越时空的眷眷深情,更不是那匠心独具的遣词造句,那是什么呢?

一是叶嘉莹先生的艰难生活经历。她出生于书香门第,青年时代正值抗日战争,父亲远在他地任职,她们母女生活艰难。在她刚进入辅仁大学后,慈母病逝。成家不久,随夫赴台湾。女儿刚出生,丈夫便无辜入狱,她也受牵连失去谋生之职。房屋被收回,只能寄人篱下,连一张床都没有,晚上只能借一条毯子抱着襁褓中的女儿睡在走廊下。后来找到教书的工作,为生计和营救丈夫而奔波,缝补浆洗苦苦支撑。三年后,丈夫出狱,但是脾气大变,动辄发怒。46岁时,她移居北美,为用流利的英语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夜夜挑灯苦读,除了家庭琐事,还要面对丈夫的坏脾气。终于年逾五十的叶嘉莹先生事业有成,又遭遇了她人生中的最大的打击——长女和女婿车祸身亡。

假如是我自己,经历了叶嘉莹先生的经历,还能够以坚强的意志面对?还能够抱有对古典文学的拳拳热爱?还可以淡去功名,活出生命的本真色彩?我想是比较艰难的。

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意思是说上天把很多凶险的处境安排在世人的经历里,使得诗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就是,一个诗人应当把所有的东西,甚至包括不幸,转为对他的馈赠。不幸、挫折、耻辱、失败,这一切都是诗人的创作素材。

于是,在奇崛不平的现实生活与敏感真挚坚定的内心之间,便有了叶嘉莹先生对诗歌的追随,有了她独到的体悟和领会。

中国古典诗歌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有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必须把它看作一个活泼的生命,绝不能把它搞成僵死的教条。

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苦难的打击可以是一种催伤,但同时也是一种锻炼。而诗歌的写作可以使悲痛的感情得到一种抒发和缓解。

从诗词中我们感受到的心灵、品格,可以使你终生受用不尽,并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以上是叶嘉莹先生对于学习、欣赏古典诗词的深刻领悟,这种种体悟是融合于生活现实和她的丰实内心之间的,是与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徘徊唱和的,可以说代表了不屈的灵魂和追求美好的心灵。

生活、生命、情感、诗歌,生活不死,生活永远继续,客观的外在的现实总能给予这样的那样的情感,还有什么体裁能比古典诗词更懂烟火下的终生之心?

因此生命不死,诗歌不忘;向内求,抚慰心灵;向外求,人间离合悲欢,家国情怀;心灵受不得压抑,需要自由、灵性的滋养,现实不得,孜孜以求于平仄抑扬。

读诗词,就是读生活之丰,人性之美,读情感之美。在叶嘉莹先生90岁生日时,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向她发来贺信,温家宝在信中称赞她心灵纯净、志向高尚,诗作给人以力量,“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

很幸运,我读到了《阅读——教师的第一修炼》,遇到了叶嘉莹先生。每每遇到下“先生”,我便感觉自己又褪去了几分低俗、几多浅薄。便为自己一时的想法而感到羞愧不已。

与叶嘉莹先生相比,我有多苦呢,有多累,有几分优秀呢?谁人不困厄中,谁人不在乐观过活?

最后,以叶嘉莹先生之恩师顾随先生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阅读分享——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态过乐观之生活。

更要感谢今天所读,因为上面这句话,我想起了两位妈妈——我的母亲和我的岳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