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千年古刹厦门同安太华岩寺

 闲庭斋阁 2022-02-20

莲花山古称“金冠山”,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山体突兀雄伟,山上古木奇石,珍禽走兽,奇花异草,山泉涌汩其间,自然风光极其秀美。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有太华岩石、太华岩寺、石释洞、莲花石、朱熹手迹“太华岩”、“灵源”、“圣泉”、“留心石”等石刻、碑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是同安五大历史名山之一。

清乾隆年间曾任福建、浙江提督倪鸿范慕名到此游并赋《太华岩》诗:“为怜西岳高堪仰,聊把莲花拟岱宗”的佳句。

走进千年古刹厦门同安太华岩寺

太华岩寺,始建于宋朝,后两座大殿,依山就势,气势恢宏,极具闽南寺庙建筑风格。

大雄宝殿,一副楹联曰:

法门广大,普被三根,因兹九界同归,十方共赞;

佛愿洪深,不遗一物,故得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宋时理学家朱熹任同安主簿时,曾三次探访莲花山。朱熹前两次行至白沙仑时上山上云雾笼罩,不见真颜,勒马而返,第三次行至白沙仑又是如此,乃祈天曰:“吾对此山无不利”,云雾方散去,朱熹遍游了鸡冠山,至今留有“留心石”、“灵源”、“圣泉”、“太华岩”等墨迹。

走进千年古刹厦门同安太华岩寺

“太华岩”,三字,题刻,位于寺前。

太华岩,寺前“香炉石”,盖取“华岳莲花”之义。该石高7.5米,宽11米,形似芙蓉(莲花),势如华山西峰(即莲花峰)。几块岩石下构成了天然石洞,该洞深2.3米,宽3.5米,高2米,南面砌一石门,当地村民称之为太华石室。置有石桌、石椅供游人休息,洞内冬暖夏凉,是一处避暑的好地方。朱熹,在巨石北面竖刻楷书的“太华岩”三字,每字高1米,宽0.79米,是目前厦门地区年代最早、字体最大、字迹最清楚,保存最好的摩崖题刻。字体结构严谨,笔力苍劲。

走进千年古刹厦门同安太华岩寺

“ 灵源”,二字,题刻,位于太华岩半山腰

走进千年古刹厦门同安太华岩寺

石释洞

山顶有一天然巨石裂为十八块,形似莲花瓣,只是没有莲心,这就是莲花山“十八叶”石。因莲花湖一带多住“佛岭”叶姓的村民,所以当地便有“莲花无心单单叶”的俚语流传。站在山的最顶峰俯瞰山底,则房舍田陇,尽收眼底,而举目远眺,则惟见远处青山,连绵起伏,令人有海阔天空、心旷神怡之感。如果在雨后在山顶还可以看到云海,只见四周、远处青山云雾弥漫,白茫茫一片,让人有一种海上蓬莱仙岛之感。当然那是可遇不可求,这就是莲山三景之一的顶峰观海的自然景观。

走进千年古刹厦门同安太华岩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