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方吃一年才治愈,也不慢

 张下载4ry1b71w 2022-02-20

慢性病的治疗,不但有方,还需要有守。朝寒暮热,忽攻又补,是治杂病所切忌的。

有人问,杂病虽多,概括起来,不外气、血、水、虫等方面,应当识破它的本质,抓住它的特征,药随证转,有的放矢。若呆呆守方,不怕陷入本本主义,贻误病人吗?

是的,扁鹊曾说:“人患病多,医患道少。”

疾患虽属慢性,而夹杂掺合,在所难免,辨证论治,难囿一隅。主次矛盾,常多转化,随机以赴,又何可拘于一方一药。但我所谓有方有守者,是在辨证后,或是痰得豁,或是虫得驱,或是滞气得疏,或是疲血得活,只余元气待复,又或是伤寒温病与大失血之后,气血待补。

亦或系慢性传染病,如肺痨、大麻风等,或现代医学之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等,病情若相对的稳定不变,审证既确,当守方勿替,亦何悖乎辨证论治?

一些慢性病,都是由渐而来,非一朝一夕所致,其形成往往是由微杳的不显露的量变而到质变,其消失也需要经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应当知道,在慢性病量变过程中,病势多相对稳定,不仅医生观察不大出,连病人本身也投有多大感觉。

一个对症药方,初投时或无任何效验可见,若医生无定见,再加上病人要求速效,则必至改弦易辙。但这还不会有大妨害。最怕的是,药已有效,就是还未显露出来,正在潜移默化地量变阶段中,它的前进,好像儿童学步,屡起屡仆,屡仆屡起,无需扶持,方始成行。倘一中止药方,或另易它方,不仅前功尽弃,还恐怕枝节横生,甚至造成另一种疾病。

当然,非必死疾患,患者本身又有自然疗能,经过一段时期与疾病的艰苦斗争,也有痊愈或延年的。

古人治疗慢性疾患,在医案中常常见到三十剂而愈,五十剂而愈,甚至百余剂而愈的记载。表面看来,似乎迟缓颟顸,驽骀十驾,有逊于骏足千里。实际,非有卓识定见和刚毅的精神,是不能长期守方的。
就治病来说,对久虚积损之证,药投之数剂,即立冀有效,也往往是不合逻辑的。

即曾记得1935年,我在山东菏泽时,对治疗慢性疾患,急于求功,成绩不够多也不够好。

一位名老中医临症富有经验,我在旁留心看他治疗慢性病,疗效很好。一年以后,我请他传授给我一些秘诀奇方。

他笑了,接着说:“哪里有什么秘诀奇方,您不是经常看到我临床的处方吗?”我听了猛然觉悟过来说:“是的,您老先生治疗慢性病的处方,除掉一般的调气理血、滋阴温阳的几个寻常方剂外,并未见到有什么奇方妙药,那末,怎么就会有那样多那样高的疗效呢?”

他又笑着说:“治疗慢性病,除掉先认识到疾病的本质,再辨证准确、遣方恰当以外,'守方'要算是第一要着。您曾见过一个患肺痨病的青年吗?他五或七日一来,一年未间断,现在已痊愈不来了。他的病是肺痨更兼脾虚泄泻,您见到他吃得是什么药方吗?”

我说:“恍惚记得在一个阶段中是六君子汤加味。”

他说:“不错,但不是一个阶段中,而是一年中,始终坚持服那一个方,除了元旦停服药,共服了三百六十四剂而基本痊愈了。”


我很诧异地问:“怎么见那人五七日一来,都是欣欣然持新方而去呢?”他说:“那是应付病人要求改方的一措施,有时把方中的白术换成扁豆、苡仁,有时把陈皮换成橘红,有时把砂仁换成蔻仁等,几个星期又换回来,归根到底,基本上还是加味六君子汤。在一年中,培中治肺,脾胃健旺了,营养得以充足,肺痨就慢慢好转痊愈了。
十二个月治疗肺痨收到全功,在疗程上不算迟缓,视数日一改方,月余一易法,蹉跎失时,一回首二三年已成过去,而病情如故,或有因杂药滥投,更使病情加重,孰得孰失,孰迟孰速,不待辨析可以知道的。”
我自此以后,才明白了“有方”还要“守方”,对慢性病的治疗,比较能掌握分寸,获得一些成绩。
近年在中医研究院工作,曾见到蒲辅周老医生治疗“习惯性”感冒的病人,患者触风寒,即鼻流清涕,打喷嚏,周身淅淅恶风,翁翁发热,兼有其它慢性疾患,在治疗上,一受感冒,即碍手治其它的病。

蒲老医生决定先为他治疗“习惯性”感冒,开玉屏风散,共量270克,碾成粗末,分作三十包,每服一包水煎作一日量分二次服下,一月后患者感觉好大半,又为开一料继服,两月后虽冒风触寒,亦毫不再发。
因回忆到我也曾用玉屏风散预防过“习惯性”感冒,大剂服用二三帖,服后胸闷鼻干,感冒虽暂止,五七日又复如初。常思索这里的缘故,是不是“习惯性”感冒,属于卫气无力捍御外邪,要想改变体质,必须由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决非一两剂所能收功?这里蒲老医生小量长期使用玉屏风散,看来虽平易,可是不细心虚心学习,是做不来的。

万病不离一个寒字,慢性病的人,一般都是内寒外热。如何治疗?首先去寒。寒乃身体之敌,正气之虚,邪气必盘踞而阴成形(阳化气,阴成形),表现为肿瘤、癌变、膨胀、疼痛(正邪相搏)。

中医治疗慢性病基本路线图

发烧要挂水,就是个笑谈,三阳病虽然又快又猛,但其实并不重,毕竟寒气在身体的外层,没有深入到内层三阴。

文章图片1

挂水其实就是盐水加抗生素,消炎的目的就是把寒气从身体的外层逼到身体的内层,好了以后必然表现出,咳嗽,乏力,食欲减退,睡眠变差的三阴症状,三阴症状虽然体察不出来,但却是非常严重的,所谓家贼难防,人的身体本来对外层的东西感觉比较敏锐,但是对内脏的感觉就弱了,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

挂水的结果往往让内层有了寒气,其实是加重了病情,白血病,糖尿病,高血压其实都是感冒发烧吃西药,挂水的结果。长此以往,身体根本就不会发烧,不会御敌了,因为自身的内脏器官全是寒气,怎么能抵抗外来的寒气呢?

慢性病的人,一般都是内寒外热。这表现在容易上火,特别是牙齿会痛,口红,头发白黄,口臭,脚气,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四肢无力,特别握拳没有放射的力量感,给人的感觉就是萎靡不振,这就是中医上所谓的阳虚,整个人没有活力,气短声低。

而目前,人们都是看到了外热的情况,认为要降火清热,其实仅仅看到了外热的表面现象。其实外热是因为内脏的寒气太重,把热的元气逼到外面,元气本来深藏在肾中,元气越充足的人,越收藏的很深,很牢固。不充足,自然被寒气逼,放散到身体的外层。即所谓元阳外越。

如何治疗?首先去寒。寒去元气自复,元气被比喻为龙,龙要回宫镇守,是身体才能无恙。去寒当用热,四逆汤去肾寒,附子理中汤去脾寒,小青龙汤去肺寒,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去肝寒,桂枝干姜汤、白通汤、去心肾之寒,这些寒气被热化变成水,好像冰化为水一样。

寒气一方面化成水,一方面夺路而逃,逃跑的路线是从内到外,从肾到脾到肺到胃再到最外太阳。逃到脾用附子理中,逃到肺,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逃到阳明胃用葛根汤,逃到太阳,用麻黄汤,桂枝汤。越往外,身体的感觉越明显,也最难受,这个是身体自然的机理。但是吃药的时间反而成反比,去肾寒至少3个月,脾也要1个月,后面就快了,太阳只要几副药就够了。

寒邪出逃大致路线

厥阴->少阴-> 太阴 ->少阳->阳明->太阳

寒在厥阴,上热下寒,精气血虚,恶梦连连,治也缓之,去寒补血,乌梅丸,当归四逆所属,治后寒退至太少二阴。

寒在少阴,睡眠质量不好,想睡睡不着,起来仍疲惫,元气外散,阴盛格阳,外强中干,治凭脉象,四逆汤,白通汤,回阳饮。治后寒退太阴。

寒在太阴,运化不力,肥胖,腹泻(因为阳明大肠有寒气,而阳明太阴相表里,葛根汤所主),咳吐清痰(手太阴肺有寒,小青龙汤之所主), 太阴统用附子理中,兼少阳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水邪湿邪,上面用苓桂术甘汤,下面用真武汤(少阴太阴合症)。

寒在少阳,初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降少阳火兼治太阴,纯热象不多,治后寒出阳明太阳。

寒在阳明,阳明多气多血,寒邪在此化为热邪,但是阳明太阴表里,通常不会太热,多是寒热交替,表现为大便前硬后软,严重的经年腹泻,葛根汤之所主,几付就可,实在爽。

寒在太阳,气化不利,小便不畅,感冒发烧,温度越高,寒邪出的越多,桂枝汤,麻黄汤所属,一付就行,以防亢龙有悔。

此过程有可能有反复,循环,总之随症而治,三阴基础打好,三阳就容易多了。

中医药对慢性病治疗的意义


俗话说,“并要三分治七分养”,说明调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对于慢性病更是如此。
一、辨证论治,遣方灵活。慢性病症状多,辨证施治的难度较大,但是中药对慢性病的治疗就有较大优势。因为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用药,非常地方便。比如慢性乙型肝炎,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等证型的区别,中医的辨证论治,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手段多样,简便易行。慢性病病情复杂,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措施,中药的内服外用、针灸、艾灸、推拿等,简便易行,老百姓在家里就可以操作。

三、未病先防,注重养生。慢性病往往是人们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比如,脂肪肝的发病,就是与本人长期大量饮酒,营养过剩,运动过少密切相关。而肺癌的发病,每天吸烟一包以上者,比不吸烟者要高出50倍。
情志的调节,在中医的养生思维中,占到很大比例。所谓“相由心生,病由心生”,“你快乐,你健康”!正如《内经》中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四、中药天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药取自天然,其中很多的中药,本身就是日常食物。老百姓可以就地取材,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更适合慢性病的长期治疗。

五、与西医药治疗比较,优势明显。西药抗生素治疗慢性病,抗药性的产生无可避免,只能以不断加大用量,或更换更高阶药物来维持疗效,而这样的疗效,有不可避免地以内脏器官不断被侵害为代价。治疗时间越长,受损越大,直至不治。从经济角度讲,中药尽管并不便宜,但其价格基本上是一个常量,上下变化不大。而西药一开始可能价格不高,但随着治疗的深入,不断更换更高阶的抗生素,价格往往呈现指数级升高。治到最后,更是费用高企,一些患者也只能放弃。

慢性病的中医治疗绝对不会是“一剂知,两剂已”的,那是对急症而言。慢性病不好治,既需要大夫诊断用药正确无误,又需要病人能判断出大夫辩证准确从而坚持服药,需要医患双方的良好信任和配合。大夫开错了药,病人再坚持也好不了,而且会越治越差。大夫开对了药,病人身体有些反应,可能以为大夫看错了,就换其他大夫了,这也治不好。所以,正确判断大夫疗效很重要。其实,如果看对了,每次大夫开的药吃完,病人身体都应该是有感觉的,感觉有些症状改善了,有些症状变化了,病去如抽丝,需要用心体会。不可能长期服药也没啥感觉,吃药成了安慰,如果几服药下去症状就感觉消失了,可能只是短期效果,以后会加重,也是治错了。

中医到底是怎么治疗慢性病的?为什么中医能治慢性病?那就得先了解下所谓慢性病。

慢性病嘛,就是治不好的病。慢慢治。比如现在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包括一个湿疹,等等。既然西医说了,不能治愈,需要终生服药,那就是慢性病,中医怎么看待这些慢性病呢?或者说,我怎么看待这些问题?我个人的看法,不是中医治不了,而是现在的人,普遍无法坚持服中药。现在临床很有意思,哪些人能真正坚持服用中药?只有那些得了重病,比如肿瘤什么的,才会坚持服中药。不然很多人,可能身体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亚健康状态,仍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主动干预。所谓亚健康状态,其实本质是,西医检查不出来疾病的状态,就叫亚健康状态。在这个状态的时候,其实中医已经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了,比如我们身体之间,五脏之间可能已经出现失衡,但是因为没有所谓西医诊断的疾病,我们仍然不会太重视。在我看来,治未病只是一个传说。人群不可能去理解,我们的中医更无法完全解释。所有的问题,可能你告诉患者,你就是气血虚!这样可以吗?最近在看一位中医大家的书,就是李阳波老师的书,可以说,他是大陆为数不多真正领悟中医精髓的中医。如今,中医在现代生存环境下,被改造成为不中不西的中医,其值得我们思考。在未来,中医的发展里面,我提出,要建立中医一条街,就是让所有立志中医的人都搬到一条街,开中医诊所,政府监管,自由发展,谁水平高谁生存。中医的出路在这里。中医一条街。患者可以集中在这里看病。

再说慢性病的事,我对慢性病其实有自己的心得,可惜的是,很多人还没有这个意识,去真正面对慢性病的时候,坚持服药治疗。带着一种急躁的心态,中医的医生也只能随波逐流,患者愿意怎么那我们就怎么。这也是我的一种无奈。

所谓慢性病就是指在临床那些西医认为不能根治的长期困扰患者的且缓慢加重的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早期或中期、慢性炎症、免疫系统疾病等。实际生活中,慢性病是真正困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以及给群众人体带来痛苦最多的疾病。在目前临床一线的治疗手段中,西医与中医对慢性疾病都有对应的诊疗方法。但基于我的临床经验,我认为治疗慢性疾病应首选中医治疗。

原因有以下几点:

文章图片2

首先

中医对慢性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华文明上下5千年,始终是中医中药在守护中华民族的繁衍与生息。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医对人的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有深入透彻的总结,并结合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理论体系。中医对一个症状乃至一个疾病的认识是系统的立体的有层次的。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创新,形成了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六经辨证等经典的有效的认识疾病的系统理论,并通过临床实践对这些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疾病和症状采用对应的有效的治疗措施。很多现代医学尚难以理解或原因不明的疾病包括慢性疾病可以根据中医的这套成熟的诊治理论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文章图片3

其次

中医可以同时通过调节多个发病机制治疗慢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慢性疾病往往涉及复杂的发病机制。比如很常见的慢性鼻炎,其发病机制就涉及过敏、炎症、病毒、免疫等多个作用机制,而且这些机制往往同时影响病情的发生发展。西医目前的一线用药往往是作用单一靶点,影响某一个作用机制,而且有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有研发出成熟可靠的治疗药物或方法。因此,西医对许多慢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疗效有限,往往仅仅是一个慢性鼻炎,西医都已经束手无策,久治不愈。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我们认识到由于中医始终坚持整体论治的思想,通过调节多人体蛋白靶点、多发病途径的模式去治疗疾病,可以对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多种发病机制,如免疫机制、病毒机制、炎症反应机制等均能进行有效地干预。因此,中医在治疗慢性疾病中比西医要具有明显临床优势。

文章图片4

最后,我想再指出一点,中医药的毒副作用较西药小。不可否认,无论中医或者西医对人体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是西医由于作用靶点单一,属于化学药品,而且需要终身或长期服用,其治疗作用相对较快,但对人体的药物副作用也突出。而中医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不仅单味药的副作用较小;而且由于中药之间有君臣佐使的关系,因此,中药与中药之间可以相互减少彼此的副作用;此外,中药由于是从病根治疗疾病,病治好了就是好了,不需要用中药长期控制疾病,患者可以间断服用中药,不用长期服用,这样就给人体一个对药物代谢的时间,较之西药的终身服药其副作用更加不明显。

基于以上几点分析,尽管今日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如此发达,慢性疾病的治疗仍离不开古老而传统的中医药的干预,中医在慢性疾病的防治中的作用是主要的,是不可替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