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慎,写下一首千古名篇,写尽了五千年沧海桑田

 雨夜听荷yu 2022-02-21

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作《东周列国志》,开篇一首《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总括从上古时代到先秦时期,朝代更迭带来的风云变幻,写尽了五千年沧海桑田。这首词语言自然流利,气势雄浑,音节铿锵,无奈不署作者本名——杨慎。

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作《东周列国志》,开篇一首《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总括从上古时代到先秦时期,朝代更迭带来的风云变幻,写尽了五千年沧海桑田。

这首词语言自然流利,气势雄浑,音节铿锵,无奈不署作者本名——杨慎。此词出自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的一本通俗历史读物,后来被改成了《二十一史弹词》。

冯梦龙“不问自取”,当然不是为了“掠人之美”。只因为这首词在明清两代,家喻户晓。不过时过境迁,“弹词”已经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后人想要读到杨慎的这些“怀古词”,倒要从冯梦龙和毛宗岗的作品中去寻找了。那么,毛崇岗点评《三国演义》,冯梦龙撰写《东周列国志》,为什么都喜欢引用杨慎的“怀古词”呢?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首《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来粗浅地分析一下,杨慎的词作之所以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赏析

《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明·杨慎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杨慎“怀古词”是用明代白话写成,遣词造句非常通俗,如今的人基本不需翻译也能读懂。但是为了照顾一些对古词不太熟悉的朋友,这里还是简单翻译一下,随后再加一点注释说明。

道德高尚,如同上古时的三皇、五帝;功名盛大,堪比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王。一朝“礼崩乐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纷纷登场,扰乱了历史的春秋。

秦朝何其强盛,不过十数年间,便成了汉朝。青史只留下了几行姓名,北邙山上,却埋下了无数的孤坟。前人打下的江山,让后人占了个便宜。说什么龙争虎斗,又有什么意思?

这首词写在杨慎《二十一史弹词》的第四段“说三分两晋”,谈的是三国到两晋的历史。词中说,古往今来的明君贤主,论道德高尚者,谁能及得上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指包括伏羲、神农、女娲在内的上古神话中,最完美的君主形象。除了这批人之外,再论及帝王建立的功业之大,就要数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开国君主了。

有网友认为,“夏后”在这里指的是“夏朝之后”,其实夏朝的君主就叫“夏后氏”。周朝后来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慢慢就到了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时代。

国家的统治秩序被破坏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就纷纷兴起了。“五霸七雄闹春秋”中的“春秋”,不是指春秋时期,而是借孔子《春秋》,作历史的代称。

因为“礼崩乐坏”,时代发生了巨变,历史逐渐进入了一个风云争霸的时期。时势造英雄,你看那“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

秦王横扫六合,不过才十五年的时间,结果天下就改姓了刘。时间来到汉末,正是三国争雄的时代。魏、蜀、吴人才辈出。

既有明主曹操、刘备、孙权,也有贤臣荀彧、庞统、诸葛亮、鲁肃、陆逊等,还有关羽、赵云、周瑜、太史慈等等,数也数不尽的名将。

可是,历史上多少的风云人才,最后都化作了洛阳城外,那北邙山上的孤坟呢?能在青史上留下姓名的人,又有几个呢?

北邙是洛阳城外的一座山,是古代著名的乱葬岗。历史上许多失败的帝王将相,死后也埋在那里。

词的最后两句,“前人耕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意指“三家归晋”。点了本章“说三分和两晋”的主题。

说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朋友发现。这首词实则包括了杨慎对“三国归晋”里,晋国司马氏的评价。

三家归晋之后,因为晋代司马氏的无能,造成了“衣冠南渡”,所以世人往往因此骂司马家族的品行和能力不足。

但是杨慎却认为,一个朝代的兴亡是自然规律。就算司马氏贤明如三皇五帝,能力等同于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他们也改变不了历史规律。

于是杨慎再次感叹,历史上那些争强斗胜的豪杰英雄们,没有早点悟出其中道理。他们不断地战争,杀得尸山血海,搅得地覆天翻。

可是最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连在史书上留名的机会都没有。最后只能埋在北邙山的乱葬岗之上,与风烟为伴,做了孤魂野鬼。

杨慎所有的“怀古词”,都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带着很有“元曲”风格。押韵是一韵到底的,读起来是朗朗上口的。历史典故的运用,也是通俗易懂的。

词里既包含了道家思想,却又带着明显的个人情感色彩。元曲押韵往往不分平仄,因为南北历史的大融合,以及汉语的“入声三派”,后来的人渐渐不识平仄。

元曲创作是为了照顾社会底层人民,大量采用口语,让人觉得非常亲切。杨慎曾经写了一本文学理论书,叫做《词品》,他在书中提到:

禅为绝欲之说,欲之所以益炽;道家有忘情之说者,情之所以益荡者。

所以杨慎认为,像禅家和道家那样彻底地绝欲忘情,是不可取的。于是我们看到,他的“怀古词”,尽管带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但是同时也有着对英雄们的深切同情。

另外,杨慎又在他的《词品》里面提到:如果有人用了前人的典故,“读者不知道其出处,不见其工”,会影响对词的鉴赏。

所以杨慎特别推崇一些“词俗意佳”的前代词作。自己填词,也不避俚语俗言。因而在撰写通俗历史读本的时候,他会故意运用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和明白晓畅的语言。

杨慎这样的做法,明显扩大了自己词作的受众范围。冯梦龙、毛宗岗等文人,能读懂其中的典故,自然要为他叫好了。

即使是不知晓这些历史典故的人,读了杨慎的“怀古词”也能领略词中的大意,并为其中铿锵悲壮的风格感动。

有不知“夏后”是何物的人,读了以后也能知道“夏后商周”大概是在指三代的帝王;有不知“北邙”的人,看到“荒丘”,也能猜到是在指失败者的孤坟。

因为运用了白话俚语,且一韵到底,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所以大家都很爱读。

一首词中,既有国人最喜爱的历史兴衰话题,又有普通人能够接受的人生哲学,还带着对历史上那“执迷不悟”者的巨大同情,想不成功也难。

结语

据说杨慎是明代文学家中,最早进行“文学通俗化”的名人。他的“怀古词”,格局雄浑,音调高亢,因此被清代宋凤翔赞为“字挟风霜,调铿金石”。

由于这种文词并茂的创作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杨慎的作品被人改编成了弹词。而他在卷首、卷尾的词作,又被人引用到传奇小说当中,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弹词与古典小说创作。

从此,古典章回小说的开篇,总是会引用一首某人的《临江仙》,或者是《西江月》。这种风气,一直从明朝延续到了当代。

当武侠小说兴起的时候,梁羽生创作《萍踪侠影录》等作品,每个章节,还会亲自填词。金庸虽然不擅长填词,但是也会把章回目录写得像古诗词一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