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力:文字学| 古今字、异体字、 繁简字

 艺草天涯 2022-02-21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三发布古代文学。发布时间分别为7:00、9:00。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3](332939566)古代汉语文学QQ群[2](314120068)、古代汉语文学QQ群[1](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向本公众号发送关键字“群”“费”,也能收到加群方法。(不是向QQ群发送)

~●~●~●~●~●~●~

——以上内容非正文——

*上方所列QQ群中可下载高清思维导图。

【何谓文字学】

文字学旧称小学,指古代幼童启蒙之学,见第一章“国学名词释义·经部”“小学大学”条。文字二字,文是指图画,独体为文,如日、月。字的本义指生育,人与鸟生子称为字,因此将从独体字上衍生出来的文字称为字,合体为字,如江、河。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苍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文字学广义来说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部分,主要研究汉字的形体、读音、意义、结构、变迁等。字形即狭义文字学。字音即音韵学。字义即训诂学。这是文字学的三种基本学科。

【文字的构造方法】

关于汉字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理论,《周礼·地官·保氏》郑众注云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则以为六书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清代以后,一般人於六书的名称采用许慎,次序则采用班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序》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今天看来,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至于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下面一一加以说明。

在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象形文字以图画为基础,但图画决不是文字。直到图画表示的概念固定,线条简略,成为形象化的符号,并与语言里的词发生了联系,有一定的读音,才成为文字。如山、水、牛、羊、犬、鱼、鸟、耳、目等,最初都是描画事物形状来表示意义的。

指事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指示符号或减少笔画来表义,其中增加符号如“上”的古文如“二”,上面一短横或一点是用来表示“上面”的意思。还有“本”字,是在木字的下面标一横,表示根。又如“刃”,原理相同。减少笔画,如“夕”字,是在“月”字的基础上减少笔画而成。象形、指事二者区别还在于具体与专一的多用象形,抽象与普通的多用指事。

会意字是两个或三个象形字合为一字来表义。如明,日月交辉,当然就很明亮。又如“信”字,人加上言,表示人说话算话就是信。三个独体字合称的字,如祭字,由又(右手)、肉、示(神祇)三个部分组成,表示手拿肉(祭品)祭祀神鬼。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本原则的,但形声才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形声字所占的比重日渐增长。形声也是数量最多的,《说文》九千三百多字中形声字就有七千六百九十字。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形旁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旁表示形声字的声音。古汉字的偏旁位置很不固定,在形声字里尤为突出。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配置方式是多元的,其结构可分为:

1.左形右声,如江、河、防、肌;

2.右形左声,如鸽、雌、胡、斯。

3.上形下声,如芹、崔、霖、宇。

4.下形上声,如盂、斧、婆、岱。

5.声占一角,如旗、房、病、近。

6.形占一角,如疆、颖、滕、修。

7.外形内声,如园、阁、衷、衙。

8.内形外声,如哀、闻、辩、齑。

但并不是说形旁声旁可以任意更换位置,有些时候,同样的形旁和声旁由于配置方法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形声字,如忡不等于忠,怡不等于怠,吟不等于含。这一点应当注意。

形旁相同的形声字,在意义上大都和形旁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例如以贝为形旁的形声字财、货、贿、资等,都是和财物有关的字。不敢形旁相同并不就意味着词义相同。只有少数字的形旁与字的意思完全相同,如船、爹。大多数的形旁只是跟字义有某种联系。如黝字,意思是微青黑色,形旁是黑。轴,轴是车的一部分,所以形旁用车。刻,雕刻需要刀,因此形旁用刀。意思相近的形旁有时可以互换,如粳稉、咏詠、迹跡、嘆歎等。

声旁表读音,与形声字读音相同的声旁很多,如声旁为皇的凰、煌、蝗、湟等。或者相近,如空字,声母K,声旁工的声母是G,本就相近。但也有很多声旁与字的读音都不完全一样,有时差异很大。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变得一点表音作用都没有了。另外,共用一个声旁的形声字往往有很多种读音,如赭、诸、奢、都、屠、绪。声旁和形声字的读音有差异,一是由于古今语音变化造成的。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所用声旁一定是尽量与字的读音符合的。二是造字的限制,声旁既然要表示读音,就不能选用生僻字,所以在读音上就不能那么严格了。声旁也可以替换,如舐舓、稉秔、啼嗁、裤袴、灯燈、鞋鞵、踪蹤等。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兼有表意的作用,可以称为有义的声旁。如惛,心不明为惛;驷,一车套的四匹马。诽,用言语非毁他人。琀,死人口中所含的陪葬品。

会意、形声的区别在于,虽然他们都是合体字,但会意的两个部分都表示意义,而形声则一表声一表义。

转注的争论最多,本书采朱骏声说,认为是引申。《说文通训定声》云:“转注者,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他不但修改了转注的定义,而且更换了转注的例字。按照朱骏声的说法,引申就是转注,许慎说的假借例子令长,就是字义的引申,应当属于转注。转注的例子比如,弟字有次第的意思,引申为兄弟之弟。西字本义是鸟在巢上的意思,因为日落西边鸟才回巢,因此引申为东西的西。文字意义的引申就像水流一样辗转不绝,因此得名。

至于假借,就是用借字来表示本来意思,可分三种情况:

一是本无其字,有些新事物、新语汇产生,但仅有语言读音而无字,因此古人拿一个同音的字来代替,比如第一人称代词没有本字,假借本义为一种锯类工具的“我”来代替。又如来字,本义是麦子,借用为来去的来。还有虚词“其”“之”“犹豫”等,都是假借。许多音译的外来词汇也都是用假借的方法记录的,如沙发、苏维埃、尼龙、巧克力等。

二是后来造了本字。如“躲避”、“开辟”、“邪僻”等意义也都没有本字,只是借用本义是“法”的“辟”字来表示。为了文字表达的精确,后来为“躲避”的意义造了“避”字,为“开辟”的意义造了“辟”字,为“邪僻”的意义造了“僻”字。又如狮、蜈蚣、徜徉,最初的写法都不固定,仅模拟其音而已,后来才用造字法创造了这个本字。又如凓冽,“凓”字原来借用栗子的栗表示,后来才添了形旁“冰”,创造了“凓”字。又说话的谓字,出土文献都用“胃”字来代替,后来才加了形旁言部,造了谓字。

三是本有其字,而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写了一个同音字。比如“小击”的意思本字是“攴”,人们书写时写作“剥”,《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剥”是“攴”的假借字。又如草木的“草”,本字是“艸,而草字本义是栎树的果实,就是借草为艸。球的本字是毬,而球的本义是美玉,这是借球为毬。[1]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汉字中不同形体的字可以分为三大类: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一、古今字

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例如“辟”字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则辟字为古字,避、僻、嬖、譬等为今字。又古文“责”字兼有债务、责任多个意思,后来分化为债、责等字,那么责是古字,债是今字。

古今字很多,现在再举一些例子(古字在前,今字在后,今字不见於《说文》的归a组,见於《说文》的归b组)如下:

a.大太 弟悌 閒間 說悅 孰熟 竟境 隊墜 塗塗 赴訃 馮憑 賈價 屬囑 厭饜 縣懸 陳陣

b.共供 辟避 知智 昏婚 田畋 戚慼 反返 錯措 卷捲 尸屍

二、异体字

异体字就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只有用法完全一样的字,才能称为异体字。如棄弃、齎賚、睹覩、廐廄、詒貽、諭喻、鷄雞、蚓螾、照炤、憑凭、罪辠。

异体字根据其结构或形体上的差别,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造字方法不同。如“泪”是会意字,“淚”是形声字;“岩”是会意字,“巖”是形声字。如“豔艶”,一形声一会意。

2.改换意义相近的形旁。如从攴束声的“敕”,变成了从力束声的“勅”。从欠的“歎”,变成了从口的“嘆”。从糸的“絝”,变成了从衣的“袴”。

3.改换声音相近的声旁。如“綫”从戔得声,而“線”却是从泉得声了。“袴”从夸得声,后来改成从库得声了。

4.变换各成分的位置。偏旁相同,但位置不同,如棋棊、蟹蠏、鑒鑑、鹅䳗。有的是改变声旁和形旁的位置,如“惭慙”、“和咊”、“鹅䳘䳗”等。有的只是改变了声旁或形旁的写法,如“花”又写作“芲”。

三、繁简字

简体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汉代民间应用的简体字就有不少;北魏时代,亂字已经简化为乱;宋元以来简体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今天我国通行的简化字,绝大部分都是历代相传下来的。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既要掌握简化字,又要掌握繁体字;因为一般古书都用的是繁体字。繁体字和简化字之间的关系是:

1.绝大多数的简化字跟繁体字是一对一的关系,我们只要把繁体字记住就行了。例如:

爱:愛

罢:罷 

办:辦 

达:達 

递:遞 

矾:礬 

茧:繭 

籴:糴 

窃:竊 

灶:竈 

隶:隸 

粪:糞

只有少数是一对二、一对三或一对四的关系。例如:

当:當噹 

尽:盡儘  

坛:壇罎 

干:干幹乾 

台:台臺檯颱

2.有些简化字是可以从古书中找出根据来的。其中有些是本字,有些是异体字或通用字。例如:

舍:捨 古今字。

荐:薦 古通用。

夸:誇 古通用。

踊:踴 古通用。

启:啟 开启的启本作启。

网:網 网是網的本字。

气:氣 氣本作气,餼本作氣。

礼:禮 古异体字。

粮:糧 异体字。

了解这些关系,我们可由此知道古代已经有了这些字,今天简化,只是选择了笔画较少的,放弃了笔画较繁的。我们切不要以为现在的“舍”字在古代都该是“捨”,现在的“荐”字在古代都该是“薦”。这样,反而是弄错了。

3.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本来在词义上是毫不相干的,或显然有区别,仅仅因为是同音的关系,简化时就采用了那个笔画较简的。这就是说,在古书中,本来是有分别的两个字(或三个字),经过简化之后,混为一个了。这种情况最值得注意。如果用现在简化字所代表的那个词义去解释古书,就会发生误解。现在举些例字分别加以说明。

(1)后後 在先秦少数古籍中曾以“后”代“後”,但不普遍,后代一般不再通用。至於“君主”、“皇后”的意思,决不能写作“後”。《孟子·梁惠王下》:“书曰:'蹊我后,后来其苏'!”两个“后”字都是指商汤而言。《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中的“后”,也是指君,这些“后”字决不能写作“後”。

(2)适適 在古代汉语中“适”和“適”是根本不同的两个字。“适”音kuò,適音shì。《论语·宪问》:“南宫适问於孔子曰……”这里“适”不是“適”字。又宋代有人叫洪适。这种地方如果不知道它和“適”的区别,就会弄错了。

(3)征徵 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除了在征赋(税)的意义上有时相通之外,决不混同。“征”是旅行(特指在外服役)、征伐。徵是证验、征兆、征辟、征求;又是音乐中的五声之一(用於这个意义时读zhǐ)。像《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中的“征”,决不能写作“徵”;《战国策·燕策》中的“为变徵之声”的“徵”,决不能换成“征”。反过来看,《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中的“征”,不能改作“徵”;《周易》的“征夫不复”,也不能写作“徵夫”。

(4)余馀 “余”是第一人称代词,“餘”是剩余的意思。在古籍中两个字如果都写作“余”,或都写作“餘”,许多话就会无法解释。如屈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中的“余”,如果换成“餘”,“餘马”就不通了;杜甫“隔篱呼取尽餘杯”的诗句,如果把“餘”换作“余”,那就成了“尽我的杯”了。[2]

【文字形体】

文字形体的变迁主要为古文、籀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八分、飞白、楷书、草书。

古代文字学的著作可分几类,一是普及读物,如《史籀篇》《仓颉篇》《急就章》《千字文》;二是字书,如《说文》《尔雅》《方言》《广雅》《玉篇》《类篇》《康熙字典》等。

传统文字学的研究主要是《说文》学,我们研究文字学也应当从《说文》的学习和研究开始。关于《说文》比较重要的著作有清代王筠的《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近代章太炎先生有《说文解字授课笔记》。通俗入门的有陆宗达的《说文》。

现代文字学重要的入门书有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

明了《说文》之后,方可开始金石、甲骨的学习和研究。

清末河南安阳小屯出土大量龟甲,上面刻有符号,经学者辨认,认为是商代文字,多为占卜文字,因此称甲骨文,又称殷墟书契。契,刻也。

金石文字指商周青铜器和秦汉以来的碑刻文字,在古文字学上有重要的价值。金文主要有青铜器铭文,其中有礼器、兵器、农器、衡量器、钱币、印章等。石刻则包括纪功碑、墓志、摩崖石刻、石经等。此外还有砖块、瓦当铭文等。

最后,历代俗字的研究也是文字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块。


[1]本条摘自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五》。

[2]本条摘自王力《古代汉语·古代汉语通论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