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让“小水滴”闪耀儿童内生的光辉——“小水滴”班成长记

 老友茶馆 2022-02-21

(本栏目为《班主任》长期公益活动)

赵丽娜,清华大学附属小学高级教师。

从教 20多年来,赵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她着眼于小学六年的贯通培养,以儿童内生为主线,涵育从个体品格到集体精神再到共同成长的内生力,激励每个学生做更好的自己,促进班级的凝聚与共生,助力班级卓越发展。同时,她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低年级段注重“共在”,培养言行得体的少先队员;中年级段注重“共享”,培养知行合一的成志少年;高年级段注重“共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她所带班级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

赵老师是北京市骨干教师,曾获第四届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一等奖、最佳方略奖、最具智慧奖,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等荣誉。

让“小水滴”闪耀儿童内生的光辉

——“小水滴”班成长记

2014年,我又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通过日常细致的观察记录和对全班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我发现班级学生普遍依赖性较强,自主性与自理能力较弱,怕苦怕累,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包办现象严重,缺少让孩子自主成长的意识,同时又对孩子抱有较高期待,总想把自身成长经验复制到孩子身上。

有鉴于此,我从班级建设角度出发,着眼于小学六年完整周期的培养,确立了“以儿童内生为主线,涵育从个体品格到集体精神再到共同成长的内生力,激励每个学生做更好的自己,促进班级的凝聚与共生,助力班级卓越发展”的育人目标。

确立目标后,我开始寻找一个具象的事物,让学生们一下子就能有目标感。一次参观水文化博物馆的经历给了我们灵感。学生们说:“水滴虽小,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于是,全班一致同意用“小水滴”形象作为班级标识,我们班也顺理成章定名为“小水滴”班。

我和“小水滴”们共同构建了班级内生的育人体系,用水滴精神激发学生的内在成长力,实现完整人格的自觉发展。

滴水穿石:涵育儿童个体品格的内生力


适性扬才,搭建水滴班级的内生平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激发每个儿童的自我发展,涵育其内生动力,我努力搭建平台,让“小水滴”们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和意义。

小哲性格极为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为了锻炼他,我把在科技节上介绍班级作品的任务交给了他,可他低着头犹豫半天,始终不愿意,我还有些嗔怪他不懂珍惜机会。谁料一次课间,我竟发现他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述历史故事,其他学生都围坐在他身边听得津津有味。

我这才明白,原来他的兴趣点不是科技而是历史。我想,何不“适性扬才”,帮助他在这方面充分发展呢?于是,我为他开设了“小哲说史”小讲堂。

对此,他非常乐意,积极主动地安排自己的演讲内容和计划,从一年级一直讲到六年级,从班级小讲堂讲到了学校大舞台。从中,他发现了自我价值,变得越来越自信,还担任了学校戏剧社团的团长。

小哲的变化给了我启发,我开始用心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并给他们搭建适合的成长平台。

比如:对擅长书法、绘画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开“个人艺术展”;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我倡导他们组建“手工俱乐部”;对热爱表演、爱好声乐的学生,我鼓励他们组成“水滴剧团”;对喜欢围棋、象棋的学生,我让他们开小讲堂、成立社团……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与舞台。

就这样,从呵护兴趣到培养乐趣,再到激励志趣,每个“小水滴”的内生力都被激发起来,他们自主设计成长规划,实现个性发展。


主动担当,自制水滴班级岗位说明书


在适性扬才、呵护兴趣过程中,每个“小水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折射太阳的光辉。那么,如何让个人融入集体,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荣共生呢?我想最好的方式是给每个学生适合的岗位。

为激发学生自我担当的责任意识,我引导他们自主申报岗位、确定目标,指导他们制作自己的岗位说明书(见表1)。由于是学生自主创立且带有个体烙印的集体岗位,因此他们非常乐意承担。

小水滴班岗位说明书  表1

就这样,小水滴们通过集体岗位的历练,把个人融入集体,实现个体命运和班级命运的水乳交融。

河出伏流:涵育集体精神的内生力

点点滴滴的水聚集在一起,就能形成江河,蕴藏着势不可挡的力量。凝聚每一个“小水滴”,唤起他们的上进心,激起前进的动力,就会让他们为团队而努力,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环境文化营造集体内生的氛围


进行班级空间文化布置时,我充分发挥小水滴们的创造性,大家共同商议各版块内容,从色彩搭配到物品摆放,都以小水滴的自主发展为主题(见表2),使环境文化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中自主学习、自我明确并发现自身优势。

“小水滴”班级环境功能区域说明  表2


关键事件丰富集体内生体验


儿童的成长是有关键期的。我根据“小水滴”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每一个关键期都为他们创设关键事件,丰富其集体内生体验。

 低年级段,“小水滴”们“共在”,做班级中最好的自己

低年级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集体意识,关注点更多集中在自己身上。我顺应学生的身心特点,把这个阶段的班级建设定位为“共在”。

“小水滴”们共在一个物理空间,引导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其实就是做更好的集体的基础。因此,我们聚焦三个好习惯——“言行得体”“身心健康”和“经典阅读”,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小水滴”们不仅成就自我、体验成功,而且感受、领悟到“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的道理。

低年级段的小朋友特别喜欢画画。一次课间,我发现几个小朋友争相传阅一张漫画,走近一看,发现画的是班级生活小故事。我眼前一亮,何不鼓励学生把养成教育的相关要求变成大家喜闻乐见的图画呢?

学生们对我的提议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们结合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讨论该怎样说、怎样做,并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绘制出来,集结成《好好说,好好做》绘本,人手一册,让养成教育有本可依、有范可学,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创作《言行得体三字口诀歌》,在朗朗上口的歌曲中实现自我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慢慢将良好行为内化为自觉的习惯,由于“小水滴”们个个都言行得体,我们在一年级时便获得了学校最高荣誉——“卓越班级”称号。

学生们在做好自己的同时,激发了自信心,产生了要做得更好的强烈愿望。他们开始认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并深深感受到“我是在集体中闪耀光芒的小水滴”。

 中年级段,“小水滴”们“共享”,成就最好的集体

中年级段的“小水滴”开始逐步认识自我与集体的关系。在这个阶段,我把班级发展定位为“共享”,以期通过相互的分享和帮助,实现同伴互育,进一步涵育集体精神的内生力。

学校要求各班排演校史剧。我们拿到了现成的剧本,但是演完后发现部分情节不合理,“小水滴”们顿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最终,“小水滴”们决定全员上阵重排校史剧。

为此,他们采访榜样校友,共读校史书籍,动手制作道具,共同修改剧本、设计主题海报,从策划到定稿,从排练到公演,他们共享集体的智慧,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这样的过程,也是“小水滴”们彼此融合、互相教育的过程。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协商互助,自律自强。这样的融合孕育着强大的力量,让他们认识到“我是班级中和大家一起奔腾不息的小水滴”。   

 高年级段,“小水滴”们“共建”,面向未来的道德社区

高年级段,“小水滴”们的身心发展进入第二发展期。我抓住这个关键期,把班级建设定位为“共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不忘本来,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带着内生的使命感成志修远。

为此,小水滴班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见表3),在丰富的参与和体验中,促进集体的共建。

“小水滴”班级主题活动  表3

这些主题活动均由“小水滴”们自主讨论制定。每次活动会有不同的工作小组轮流牵头,举全班之力认真开展。

比如班级微公益活动,“小水滴”们会根据调研,发现校园、社区中需要帮助的人或事,然后由班长召开协调分工会,组成几个公益小组分头行动,活动结束后回到班级进行总结。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是学生共建、班级自治的结果。

再比如,在科技环保月中,小水滴们围绕“我为垃圾分类’献一策”开展了系列研究。

他们从班级垃圾分类问题出发,每人提出一条建议,为班级的垃圾分类群策群力。接着,他们又调研了学校垃圾分类的现状,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校学生提出垃圾分类的倡议。

此外,他们还亲身参与实践,在社区垃圾分类点进行值守体验,引发了更多对垃圾分类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小水滴”们召开了一次模拟协商会议,尝试从社会各界的角度思考垃圾分类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想法。

在这样的过程中,“小水滴”们从班级的共建,走向了学校的共建,并拓展到社区等各个方面,体现了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远大志向,他们在共建面向未来的道德社区中体会到“我们是集体中志存高远的小水滴”。

增值评价促进集体内生的进阶


学生在集体内生的系统中成长,还需要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帮助他们自省,由此,我建立了“过程数据+关键事件+榜样引领”的评价机制。

首先,我利用养成教育APP、打卡小程序、线上品格发展报告等,持续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班级成长过程数据记录,同时指导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手册”,并给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报告,让学生的成长可视化。

其次,我让学生自主梳理每一年集体成长的关键事件,从最初的手把手指导,到后来的不断鼓励逐步完善,再到学生全员参与、分工合作,现在他们已经可以自主完成班级成长报告书。

再次,通过成长记录,我们每学期评选出集体高度认同的榜样学生,深化班级内生文化,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每一个学生树立目标意识,激励自我成长。

这样的集体内生培养机制,既关注个体又带动全体,既有特殊节点的拔节又有长周期的记录评估,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保障,构建了班级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班级每学期都被评为“成志卓越班集体”,在全校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海纳百川:激发成长共同体的内生力

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我的班级里,学生是“小水滴”,家长是“大水滴”,大小水滴只有共同凝心聚力,才能形成奔腾不息的江海。


从协同到共育,融汇价值共同体


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只有价值认同才能将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45个家庭融汇成一个稳固的价值共同体,把价值导向转化为自觉行动。

基于此,我编制了《水滴班家长手册》,明确了班级育人理念,勾勒了学生成长样态,并对家长言行提出了相应的规范。

为了使手册更完善,我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全班家长一起进行修订,修订的过程就是逐步学习、了解、认同的过程。

最终,手册中列出了家校共育的十大约定,明确提出了“家长誓词”:

我是小水滴班的成志家长,认同自强不息的班级精神,努力用尊重、欣赏、垂范,助力小水滴们健康、阳光、乐学地成长,把家校共育当作自觉的责任和使命。



从单向到多维,构筑成长共同体


 开展系列家校共育课程

为进一步指导家庭教育,增进家校沟通,凝聚共育合力,我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家校共育课程(见表4),努力构筑家校共同体,实现从概念共识到真实共识的彼此协助。

“小水滴”班家校共育课程 表4

 建设“水滴班”三级家委会

班级形成了三级家委的组织形式:一级为家委会常委,负责整体组织协调;二级为学伴小组组长,依据个人特长招募家长自愿参加,组建学伴小组,例如水滴读书会、水滴足球俱乐部、水滴书画社、水滴实验室、水滴研究所等,定期组织活动,共同学习进步;三级为家长志愿者,他们纷纷成为班级的交通导护员、展演化妆师、球赛教练等,人人有分工,个个有担当。

 传承好家风,树立好榜样

班级连续六年评选“水滴好家风”家庭,分享好家风故事,树立班级好家风榜样,引导更多的家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主动育人,不断激荡起自强不息的磅礴力量。

此外,我们还努力协同各学科教师参与班级文化创建,充分调动多方共育的力量,促进集体内生力的发展,逐步打造文化浸润、环境美育、家校共育的成长共同体。

滴水穿石,“小水滴”们在经历了一次次自我挑战与超越后,学会了坚持不懈、自律自强;河出伏流,水滴的凝聚让他们懂得了协商互让、勇于担当;海纳百川,志存高远的“小水滴”带着成长的历练,带着内心生长出的美好品质,永远团结向上。 

栏目: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

作者:赵丽娜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责编:陈秀娣

MO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