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下人家》的写作学习与理解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2-02-21

相信,孩子到了四年级,写出试卷中的修辞句式理应不在话下,要比喻会比喻,要拟人会拟人,要排比会排比……要动作描写,要写出一些形容词呢?时间、空间顺序排句子呢?肯定也会。

这样的答题能力从单点评价来说,应该都游刃有余。

综合在一起从时间、空间,从修辞与用词的综合运用去表达自己所见所闻和感受,会不会呢?如果不会或者不擅长,又需要怎样的学习理解呢?

欢迎来到读写转换小课堂,今天我们就走近作者,回归乡下人家,感受被唤醒的天真烂漫。

《乡下人家》一文给了大家很好的写作学习理解示范。乡野是人类最早的生活家园,人类的审美也是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境地。唤醒这些回忆的方式应当和乡下普通的植物一样,用文字自然地攀爬。

问一个寒假回老家的孩子,老家好还是嵊州好?孩子说,嵊州好。为什么?老家都是泥巴。孩子的回答是原生态的,生活舒适度自然是江浙更好,而当询问孩子有没有老家的美好回忆时,孩子并不能答上来什么。也许,孩子只是和家长回去而已,也或许,孩子心中没有种下欣赏自然的美好。

你看,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一样事物。第一段是种瓜,第二段是种花种竹,第三段是养鸡,第四段写养鸭,第五自然段写了夏天生活情景,第六自然段写秋天恬静的夜晚,最后做了总结。相信,作者绝对是一个真生活在乡下人家里的人,或者作者也和班里回老家的孩子一样,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观察。要说,乡下生活自然是单调的,日复一日都是同样的景和物,但是是否枯燥呢?

显然不枯燥。

随着时间的变化,同一景物在春、夏、秋、冬的表现也不同。

同一景物在白天、傍晚、夜间也不同。

所以,随着时间的变化,乡下人家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总有一个时间,曾经令你动容。

空间上,房前、屋后都不一样。也许,你就是最喜欢屋后的泥巴地,就和《祖父的园子》一样有着许许多多的快乐。也许,赶走屋前来偷吃晾晒稻谷的鸡儿们最快乐,也许在屋前的檐下看看虫鸟白云最快乐,也许是和太阳玩耍,也许是看雨点跳舞,无论如何,一切事物都一样却又完全不一样。

他们的与众不同是为什么呢?

你看,第一自然段里,瓜是“攀”上棚架的,“爬”上屋檐的,不是长的呢。在你的试卷里,不是会让事物做人的动作了么,那一题拟人的分数不是得到了么?那生活中的这些事物,真的和你一样有着喜怒哀乐,和你一样比赛着生活?

是的,竹笋“探”出来了,你不是也曾经“探头探脑”地看过别人家门后的院子和你家有什么不同。你不是也探出脑袋,又偷偷跑开。你家屋前屋后的植物们,不是也和你一样么,他们就是另外一个自己呢。

你率领小伙伴们一起玩过么?你大摇大摆地走在村里的晒谷场么?是的,你家的母鸡也是率领小鸡仔们这样玩,你也和大公鸡一样骄傲,这与你在匆匆忙忙、形形色色的大嵊州截然不同。乡下生活,就是鸭子戏水,从不吃惊,悠然自得。

现在,你明白了第一单元第一课为什么编排三排闲适的乡村诗文了吧,语文书的编者也期待你能够看见身边一切事物的美好呢。

当你能够把时间与空间发生的事物交错在一起时,你就理解了乡下人家的生活,更理解了如何写作文。

乡下生活就是这么淳朴安适,尤其夏天的记忆更为深刻,那是你玩耍和长大的季节,夏天的丰收会带给你无比的喜悦,与秋天丰收的忙碌是截然不同的。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里,用自己的双手装点家园,这样的美好生活,也需要你用文字去编织空间、时间的美好,学会这样的编织,学习人生更美好。

但是,请你相信,无论你会不会学习,一切都是按照他们自然的美好而生长着,并不会等待你,而你的人生就是忙碌地追求与发现,也因此,农村生活是忙碌的,你看都是忙着“种、养”,所以,学习也是艰辛的,需要你来种来养,那一种闲适与美好的结局,则需要亲手创造。

不信?

夏天吃瓜乘凉不是父亲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么?

美味可口的晚餐不是母亲在灶台前满头大汗做出来的么?

你辛勤地观察过自己的生活,辛勤地用文字发现他们的美好么?

乡村是立体可感的,有无比的吸引力,因为乡下有勤劳的人!

你能勤劳地观察,勤劳地思考,勤劳地用文字表达么?

分享大家,期待留言批评讨论,谢谢!

END


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