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翰墨丹青,写不尽的宋代旖旎

 泊木沐 2022-02-21

中华文化浩瀚辉煌,但要说精致,则是在两宋时期。王国维曾说:“故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春秋百家争鸣,秦汉浩瀚粗犷,盛唐雄健大气,到了宋代,文化已经变得柔媚而精细,达到历史的鼎盛时期。之后的元朝是粗鄙的,而到了明清,大一统的专制让文化走进了万马齐喑的局面。这,不得不让我们怀念宋朝,怀念那个玲玲剔透的文化百花园。

书法神采

宋代的艺术成就,首推宋代的书法。它承上启下,开创了一代新风。至今我们印刷品的宋体字,都是宋人创造的。在书法上,宋人打造了一个巍巍的高峰。

宋代有着浓郁的书法氛围,朝廷专门设立了“书院”,网罗研究书法的人才。统治者的重视,进一步推动了宋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宋淳化三年(992年),皇上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淳化阁帖》局部

宋代的书法,不同于唐人的正襟危坐、法度森严,不再追求博大沉稳、壮丽豪放,更专注于内敛含蓄、恬静素雅,安详雍容、平淡天真,更追求空灵素雅、情趣烂漫的意境之美。

可以想象,在晴窗之下,喝了一杯茶、看了两页书,忽兴之所至,铺纸研墨任意挥洒,那份自在、随意,怎一个美字了得!

宋人的艺术,是人间的艺术,透着亲切与和蔼,也展现着慵懒和随意。可以说,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书法气氛浓郁,翰墨高手林立。而真正开启一代书风并取得卓然成就的,是被后世称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四大家的书法各有特点:苏轼的字“肉丰骨劲,拙中藏巧”;黄庭坚的字“凝练有力,结构奇特”;米芾的字“欹纵变幻,雄健清新”;蔡襄的字“翔龙舞凤、富含古意”。

“宋四家”本来的“蔡”是蔡京,因其为人为政多受人所诟病,所以改成了蔡襄。其实,从纯书法的角度看,蔡京的字是非常漂亮的。

宋代,还有个大咖级别的书法家,就是宋徽宗赵佶。他独创了“瘦金体”,瘦劲俊逸、屈铁断金,锋芒毕露、美艳无比,将洒脱的性情和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徽宗不仅书法好,绘画也是登堂入室。他作为被皇帝职业所耽误的艺术家,字和画都堪称瑰宝。

赵佶 瘦金体

纵观宋朝书法,北宋要高于南宋,从北宋书法家个人艺术特点来看,也是南宋无法企及的。例如,蔡襄的天资高标、苏东坡的自出新意,黄庭坚的承古创新、米芾的萧散奇险,都有一股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於笔墨之间,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

南宋也有很多书法家,如吴说、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使书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但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

绘画美韵

和书法一样,宋人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致。画家们“笔墨舒展、技艺高超,心平气和、宁静肃穆”,在手法上,精工细致、刻画巧妙。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水准,各种题材的画作琳琅满目、喷薄四射。

宋代官方更是倾尽全力,重视画院建设,发展绘画事业。朝廷设立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同时,也注意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当时的画院,集中了社会上的优秀资源,很多知名的画家都走进的画院,成为体制内的一员。

郭熙《早春图》

不仅网络人才,官方还不断地搜访名画充实内府,导致了宫廷绘画的兴盛。

正是如此不懈努力,使宋代绘画达到了中国历史的高峰。

宋代多数帝王都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都有着较高的绘画水平,创作出了许多传世不朽的作品。尤其是皇帝宋徽宗赵佶,不仅在当时是名家,其作品千年之后,也是精品珍品,珍贵无比、价值无限。

两宋期间画卷,传流后世的作品非常多。如:郭熙的《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李唐的《采薇图》、《万壑松风图》、《虎溪三笑图》,马远的《踏歌图》、《水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赵孟的《秋山仙弈》……等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而宋徽宗本人在绘画上,就具有较高的修养和技巧。流传至今的作品很多,都已是稀世珍宝,如《雉鸡图》、《竹禽图》、《瑞鹤图》等。

赵佶《竹禽图》

其实,书法和绘画,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不管是使用工具还是操作技法,都有极大的相似度。所以,在中国文化中,有“书画同源”之说。而在宋文化中,最代表宋朝韵味的就应该是“书与画”。这一点,正好与朱军岷“宋韵十雅”相吻合。

朱军岷,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专业研究生,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金星铜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对于宋文化,朱军岷大师有着痴迷般的喜爱与独特的视角,他将宋代的文化元素总结为“宋韵十雅”,即“书画诗酒茶,琴棋石香花”。在传承非遗的道路上,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将浓郁的“宋韵”作为艺术开发的素材,同时,又将传统“清供”元素加入期间。多元文化的介入,使他的铜雕艺术作品“更上一层楼”,时刻展示着无与伦比的美。

遒劲、旋转,蓬勃向上的荷枝,与隶草行篆竟是何等相似?铜条的舞动是生命的伟力,笔墨的飞扬是历史的遗存。

不管静与动,不论面与体,艺术的生命,竟是彼此相通,隔行不隔理啊!

宋人山水

饱满、嶙峋,铜雕与笔墨,异曲同工也!点染挥毫、铜钩银画,撇捺折挑,闪展腾挪,好一个书法世界!

《清姿雅韵》

跳荡的笔触,炫目的线条,演绎着宋代书法的奢华。“藏锋露白、挥毫泼洒”已是常态,字字珠玑、风卷残云之间,散发着金石的质感。

书法烘托熔铜,字迹更加硬朗;铜枝滋润翰墨,笔画刚柔分明。非深得“宋韵”之人,无法托举此惊人之作!

《六鹤同春》

取自于宋代绘画,请来皇上墨宝,铜雕诠释丹青,将历史融进当今。铜与画,坚硬与柔软,诉说着宋朝的话题。熔铜制作、古画衬托,草丛形象逼真,六鹤活灵活现。一幅春意浓浓的画卷,一首豪放激昂的生命之歌。

鹤,在宋代是画卷中的常见主题。宋徽宗的绘画中,鹤,就是常见的素材。朱军岷大师运用非遗铜雕技艺,依托宋代文化,将平面变成了立体,将二维变成三维,使静态的鹤变成了动态。给画卷以立体,给仙鹤以生命。艺术之美,温婉自然!

有道是“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其实,铜雕何尝不是画?那细腻之处,岂止是临描?那艳丽之处,正与丹青比肩!铜的厚重、铜的多彩,在匠人的构思下,精彩处,一览无余。

《鹿喜华堂》

莺与鹿,都是宋画常见的素材。“此处早莺落暖树,谁家小鹿卧清溪?”以心驰骋,心与物游,心灵完全释放。匠人以画笔的手法,皴染立体的铜雕。怡然,清雅,颇得宋代画家的品行、修养之神韵。

宋人山水系列

构图严谨,取法山水自然。线条分明,颇有画卷之精魂。起伏转折间,蕴含丹青之雅致。宋韵的色彩之美,就在这熔铜山水之中。

“匠人倾心运作,文化生生不息”。笔墨的山水、铜雕的画卷,形与神,古与今,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在这盛世花开之际,让我们诚挚地说一声“谢谢您,军岷大师”!

咏朱军岷宋韵之“书画”

坩埚熔出枝上雪,铜水奔流日正红。

尺幅行楷案头立,方寸花鸟锤下行。

镂雕熔铸话翰墨,錾刻镶嵌说丹青。

梦回宋朝三生事,继往开来月照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