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滋味不够,时间来凑,老白茶闷泡1分钟,茶汤真的会更加醇厚吗?

 小陈茶事 2022-02-2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雨下了一夜。

清晨,没有停的意思,仍旧是阴雨连绵。

南方没有暖气,只能窝在家里开着空调、小太阳度日。

但温度没升多少,倒是水汽被抽干了,觉得干燥无比。

这种天气,煮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不但能增加室内的湿度,也能带来一些温暖,让寒意消散。

恰好,李麻花刚从仓库拿了一饼2018白露饼来。

冬天煮茶,还是煮老白茶才好,哪怕年份浅一些,3年起步,贵在年份真实,于身心更有益处。

洗好茶壶,备好茶叶,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坐下来煮茶。

按照惯例,先煮水,后投茶,不一会儿,周围便茶香四溢。

丰富的香气,既能融于水,又能扬于空气中。

本打算关火出汤,茶友来聊天了。

他问,“怎么样才能把老白茶的醇厚感泡出来?多闷泡一会儿,有用吗?

正想着该如何回复,抬头瞥见桌上的煮茶壶里,茶汤颜色渐深,急忙倒出茶汤。

尝了一口,果然,浓了,苦了,不好喝了。

《2》

望着这壶汤水略微泛红的老白茶,觉得可惜。

但没办法,一时走了神,错过了最佳的出汤时机。

又忽然想到,茶友的问题,不正好能用这壶老白茶来解释吗?

煮得过浓的茶汤,从本质上来说,和盖碗闷泡无异。

不管是闷泡,还是长时间煮茶,都会使得茶叶中大量不必要的物质,浸出在茶汤中。

比如茶多酚,比如咖啡碱,而长期喝这样的茶汤,极有可能对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

既然如此,为什么仍然有人喜欢闷泡老白茶呢?

相信有很大一部分茶客,都和这位茶友抱有相似的看法——闷泡会让老白茶变得醇厚。

其实不然。

就比如,前段时间,店里来了一位客人。

据说是春节回福州过年,因为特殊原因,好几年没回来了,偶然逛到了附近。

天气冷,路过店里,就进来喝杯茶。

仙女泡了桌上的白牡丹,2021年的《鹊桥仙》,香气特别清雅。

大概介绍了一下后,就烧水打算泡茶。

怎料,对方看到仙女行云流水的出汤动作后,反而觉得奇怪,问,“你们泡茶怎么这么着急?茶叶才刚刚碰到水,就倒出来了,这样有味道吗?”

仙女耐心地向茶客解释,“我们这是高山茶,内质很丰厚的,一定要快出水。”

分汤以后,把茶杯端到客人面前,淳和饱满的茶汤刚一入口,对方立马就说,好清甜,好喝!

于是,一口气喝下了两大杯。

看来,这位朋友已经动摇了内心对“闷泡才有茶味”的看法。

好白茶,内质丰厚,不闷泡,快出水一样好喝,一样醇厚。

新茶也好,老茶也罢,尤其在前几冲的时候,都建议快出水,不闷泡。

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最好控制在7-8秒,干净利落地完成出汤以后,一杯香清甘活的茶汤,便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优质白茶,完全经得起快出水的考验。

《3》

至于醇厚感,其实和闷泡无关。

所谓“醇厚”,是指茶汤喝起来是否有内容,是否饱满丰腴。

简单来说,和品质有关。

产区、工艺、储存,三点因素,决定了一款白茶的品质高低。

如果品质出众,那么即便快出水,白茶汤也是醇厚的,稠滑的,有质感的,像是在喝温泉汤。

而茶汤是淡是浓,是清甜是苦涩,才看冲泡。

喝茶的时候,切忌把一杯泡得又浓又苦的汤水,当成是醇厚。

茶圈里有一句经典,“浓非厚,淡非薄。”

一般来说,喝茶多年,经验丰富的老茶客,喝茶时除了评价香气外,更注重汤水的厚度。

唯有营养物质丰富,才能带来醇厚、丰腴的口感。

茶汤入口后,是沉甸甸的,仿佛里面包含着大量的养分,有嚼劲。

简单来说,好茶是醇厚的,但如果闷泡,就会被泡浓泡苦。

反之,劣质茶内质匮乏,闷泡不会凭空带来醇厚感,只会出现浓酽苦涩的滋味。

主要表现为,茶汤颜色加深,入口刺激性强,但厚度却不增,汤水喝起来仍旧是空洞的,没有内容。

如果继续增加闷泡时间,或是增加投茶量,亦是如此。

浓度加深,厚度却不会提升。

因为白茶的品质就摆在那里了,如何能让匮乏的物质被填满?

除非世上有魔法。

所以,只要苦涩物质含量多,随便一款白茶都可以做到“浓”,但很难形容为厚。

这就类似于喝汤和喝水的区别,比如米汤就很“厚”,有内容,与水不同。

很多喝茶的人,也喜欢用“米汤”来形容一款茶有厚度,有浆感。

对于圈内老茶客来说,茶汤的厚薄很好判断,一喝便知。

可对于圈外人,却带有误导性质,常常将“浓”当成了“厚”,买到劣质茶而不自知。

《4》

什么样的白茶才需要闷泡?

答曰,劣质茶。

试想一下,内质充盈的白茶,只要快出水,就能带来醇厚柔润的汤感。

闷泡反而会释放出过量的苦涩物质,影响口感,甚至带来不好的喝茶体验。

当然,如果这款白茶的品质差,没有内质可言,那就另当别论了。

比如,做旧茶。

经过渥堆、暴晒、高温烘干等摧残而来的做旧茶,茶叶内的物质早就消失殆尽,成为了一幅“躯壳”。

在它沧桑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一颗劣质茶的心。

所以,售卖做旧老白茶的商家,往往会建议客人,闷泡,或者直接煮茶。

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让茶叶多与水接触,让内质尽可能多释放出来一些。

美其名曰,时间越长,茶味越浓,滋味越醇厚。

实际上,做旧茶或许能带来浓的口感,却断然不可能醇厚。

没有内质,谈何厚度。

不过,也不排除有一些茶客的喝茶口味比较重。

喝惯了浓茶,味蕾早就习惯了那种刺激的、浓烈的味道,再去喝快出水的清甜鲜爽,反倒觉得“淡”。

故而,这部分茶客,依旧坚持着闷泡白茶。

浓度和厚度并存,才能符合他们心中对“有茶味”的标准。

可对大多数的茶客而言,尤其是新茶友,还是喜欢喝清甜的白茶汤。

又苦又涩,并非白茶的本味,鲜香醇爽,实乃优质白茶的精髓所在。

《5》

醇厚的茶汤,不管泡的浓还是淡,都能让你感到茶中有“内容”。

就像一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

而单薄的茶汤,含在嘴里,即便浓苦,也让人觉得“空”。

这种空,不会给你带来太多的感受。

喝完了,也就喝完了。

就像喝超市里的泡袋茶,在杯子里泡上几个小时,喝起来虽浓,滋味却单薄寡淡。

什么好茶的层次感,醇厚感,浆感,更是微乎其微。

一般来说,浓和淡,只要味蕾没问题,都能喝出区别。

可厚和薄,则要靠舌头去感受,靠大脑去判断和记忆。

其实不难,喝的多了,比较多了,好茶劣茶都尝过了,就能见分晓。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