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叛乱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

 lixj1028 2022-02-21

七国之乱,本就是削藩之战。

因此,无论是不是“七王”之一,但凡卷入了七国之乱的诸侯王,都会被趁机收拾。

齐王:有功而死

“七国之乱”中,齐王不但没有跟着造反,还站在朝廷一边,为朝廷平叛立下大功。

然而,齐王,却是第一个被朝廷收拾的诸侯王。

当年刘邦分封诸侯时,齐国是最大的诸侯国。

所以,无论是吕后,还是文帝、景帝,都着力打击齐国,齐国被一分为六。

备受打压,自然一肚子不满,齐地的诸侯王们也大多对朝廷不满。

所以,大家起兵前,将包括齐王在内的齐地诸王全部算为自己的盟友。

果然,七国之乱一爆发,齐地的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胶西王全部起兵,“七国之乱”,齐地的诸侯包了四个名额。

齐王却犹豫不决,没有响应。

这可不行!四个齐地诸侯王立刻上去围殴齐国,准备施加压力,让齐王也“下水”。

齐王一面抵抗,一面派路中大夫向天子告急。

汉景帝决心先对付吴楚,遂让路中大夫回报:坚守住!我们先破吴楚!

路中大夫回去时,被叛军抓住了。

叛军威胁路中大夫:你去告诉齐王,汉军已经败了,让齐也跟着一起起兵吧,不然我们可要屠城!

路中大夫假装答应,到城下时,却大呼:大汉已发百万大军,周亚夫已经击破吴楚,正来救齐,齐一定要坚守住呀!

路中大夫被杀,齐国坚守。

齐国的坚守,意义重大。

淄川、济南、胶东、胶西四国的军队全部被吸引在临淄城下,而赵国也不敢单独难下,叛军最初设想的三路进击计划,变成了吴楚联军与汉军的“单挑”。

吴楚败后,栾布等人率军来救齐,四国军撤去,临淄之围解。

然而···有功的齐王却被问责了。

原来,叛军围攻齐之初,齐王犹豫不决,曾与叛军通谋,只是没有谈妥而已。

如今,汉军并不打算放过齐国。

栾布表示要移军伐齐。

齐王恐惧,引药自尽了。

不过,齐毕竟没有参与叛乱,甚至还是有功的。

汉景帝说了“公道话”:齐国与叛军通谋,不过是“迫劫有谋,非其罪也”,给齐王平反,让齐太子继承了王位,保全了齐国。

齐王抗击叛军,有功于汉,没有得到封赏,仅仅得到“非其罪也”的“谅解”。

由此来看,在汉景帝看来,“公道”与否不重要,趁此削弱诸侯王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是关键!

胶西王:求降被拒,自尽国除

收拾完齐王,接下来就是胶西王了。

胶西王,因为当年有六县被朝廷夺走而心怀不满。

因此,胶西王是第一个跟吴王走到一起的诸侯王,后来淄川、胶东、济南诸王造反也都是被他拉下水的。

不过,汉军攻入齐地后,胶西王却是最早想要投降的。

回到胶西国后,胶西王立刻派人到汉军中请求投降。

汉景帝当然不可能饶恕他。

汉景帝派韩颓当向他宣读诏书:“王其自图”。你自己看着办吧。

看着办?能怎么办?

胶西王叹息:“如卬等死有余罪”!自杀了。

胶西王自杀,王子、王太后自然也知不能幸免,遂纷纷自杀。

汉景帝也不打算再立什么胶西王了,直接除其国,将其改为胶西郡。

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诛

其余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在汉军进入齐地后,也都纷纷撤回国内。

这些人倒是没有求降。

然而,在汉军的追击下,三王的结局只有一个:“诛”,全部被杀。

胶东国、济南国,被改为胶东郡、济南郡。

淄川国保留了下来,不过,担任淄川王的,却是另一位原本也想参与叛乱的诸侯王——原济北王刘志。

济北王:塞翁失马,得以改封

齐地六王,四王造反,齐王站在大汉一边,而济北王原本也是想造反的。

可是,“举旗”也是需要本事的。

各个诸侯国内,都有“朝廷的人”,他们会尽力破坏造反。

吴王、楚王,都是在除掉了国内拥汉官僚后才起兵的。

而济北王···却连旗都没有举起来。

或许是有人刻意破坏,起兵前,济北国的城墙坏了。

济北国借修筑城墙之机,劫持了济北王。

由此,济北王也就没有加入叛乱了。

旗都没有举起来就被搞定,济北王的能力确实堪忧。

济北国本就不大,其王的能力又不足,汉景帝自然要对他展现“仁德”了。

平叛后,汉景帝没有追究他与叛王通谋之事,继续让他作济北王。

后来,汉景帝又将他改封为淄川王,刘志及其后人作淄川王做了许多年。

在卷入叛乱的诸王中,刘志算是结局最好的了。

有时候,能力不足,反而是件好事了···

赵王:四方活动却孤立无援,自杀国除

七国之乱中,赵国是很活跃的。

起兵之前,赵国就联络了燕国和匈奴。

按照原计划,赵国要与燕国联合,攻夺河内、河南诸地,威胁汉军侧后,并争取与吴楚联军合为一体。

然而,赵王起兵后,立刻傻眼了:燕国没有造反,东边的七地诸王围攻临淄去了。

在吴楚联军没有打开局面的情况下,赵国自然不敢独自南下,只能在一边干着急。

不久,汉军调兵来攻,孤立无援的赵王只好退守邯郸。

邯郸难攻,汉军围攻了7个月不能克。

赵王一边死守,一边向匈奴求救。

可是,听说吴楚联军失利,匈奴也不敢入援赵王。

栾布在消灭济西王后,回师邯郸,与郦寄一起合攻。

赵王仍然拼死抵抗。

栾布也不废话,引水灌城。

邯郸城破,赵王自杀。

从刘邦时代开始,赵王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总是造反积极分子。

这样的诸侯自然不能留了。

赵幽王绝后,国除,入于汉。

楚王:景帝的“仁”

楚王刘戊,是仅次于吴王的“首要分子”。

吴楚联军被周亚夫所败后,楚王知大势已去,自杀了。

楚王自杀,楚军也悉数降汉。

楚王的家人趁朝廷的处分文件未到,抓紧时间,将楚王安葬到了徐州狮子山下的,尚未完工的楚王陵。

楚是叛军主力之一,楚王刘戊更是“七国之乱”中仅次于吴王的“首要分子”。

不过,楚既已破,威胁大减,汉景帝就要开始展现其“仁”了。

汉景帝没有过多追究楚王的罪责,同意按诸侯之礼将刘戊安葬于楚王陵中。

同时,汉景帝还立为楚元王的儿子刘礼,让他奉元王宗庙,继续延续楚。

没有威胁了,也就是统治者展现“仁”的对象了。

吴王:众叛亲离,无处可逃

吴王刘濞,是七国之乱的“首要分子”。

被周亚夫击败后,吴王南逃。

即便如此,吴王仍然有相当实力。

起兵之初,吴王曾让人袭击下邳,在徐州一带发展,队伍发展到10万人。

只这10万人,原本就是刘濞继续抗拒朝廷的基本。

然而,在与周亚夫的决战中,吴王刘濞是弃军而逃,丢人现眼。

下邳人见此,认为吴王不是成事之人,遂返归下邳,途中,领导人周丘病死,其部队一哄而散!

刘濞见此,只好逃到丹徒,收集散亡士卒万余人,企图依附东越国以自保。

然而,汉景帝绝不可能放过刘濞,他下诏让周亚夫亲自追击。

周亚夫一面猛烈攻击吴地,一面悬赏“购吴王千金”。

要保护吴王?恐怕东越国自己也扛不住吧!

于是,东越国以慰劳为名,将刘濞骗出军营杀死,取其头颅给朝廷请赏。

刘濞被杀后,朝廷以汝南王王吴故地,改为江都王。

需要一说的是,吴王刘濞的下场其实还算是比较好的。

尽管自己人头落地,但他的两个儿子逃到了闽越国,并常唆使闽越进攻东越,以报杀父之仇。

当然,无论如何,流亡闽越的吴王子,最多只能扰乱东越,其已不是大汉王朝的心腹之患了。

成王败寇,自古如此。

诸侯王们的命运,从战败的那刻即已注定,不可能有任何意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