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酒醉后给一小国赐名,国名一直被沿用至今,现已成世界强国

 避风得水 2022-02-21

古语有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一名。”由此可见,姓名对一个人的重要程度,对个人尚且如此,对国家更是无需赘言,一个国家的名字,体现了它的精气神,更是民族凝聚力的表现。

1300多年前,一个小国派遣使者来到强大的唐朝进行朝贡,而除了朝贡,使者这次前来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便是请求唐皇为他们国家改名,这个国家便是日本,而那时候的它们,还被称为“倭国”。

众所周知,日本这个国家本身是没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根据现有资料可知,“日本民族”是由古代中原人、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微量马来人等人混合而来,逐渐迁移到日本生活,才繁衍了下来。

公元57年,正值我国汉朝时期,国力非常强盛,九州的倭奴(日本福冈县的一个小国)国王听闻后,便派出使者来到汉朝朝贡,并请求汉朝皇帝给他们赐个名字,由于日语中的“我(わ)”发音为“wa”,所以最开始接触他们的人,便将其音译为“倭人”。

《后汉书》中记载:“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称呼日本为“倭国”,当年光武帝刘秀还赐给他们一枚金印,上面刻着“汉倭奴国王”,也就是说,日本正式接受了“倭国”的称呼。

然而随着日本人对汉字的理解加深,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倭”还有“矮小”的意思,而“奴”更是非常低贱,这下他们自然不愿意,于是在公元607年,派出小野妹子向隋朝上表文书,希望我国可以给他们改个名字,但隋炀帝并没有理会他们,日本只能继续使用倭国这个称呼。

终于,他们等到了一个好机会,时间来了公元670年,唐高宗平定了高句丽,日本立马派使者前来祝贺,当然了,主要目的不是祝贺,而是找机会请求唐高宗改名,《新唐书》记载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

没错,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想出了“日本”这个名字,理由是国家的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处,故而名曰“日本”,这样自大的国名,唐高宗一听眉头皱了皱,故而没有同意这个请求,日本只能继续等待机会。

再后来,倭国便爆发了“壬申之乱”(公元672年),天武天皇上位以后,立刻中断了与唐朝的外交关系,不过等到公元701年,文武天皇上位,又赶紧恢复与唐朝的外交关系,并且马上派出以粟田朝臣真人为首的代表团出使唐朝。

而这个时间,正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帝武则天统治时期,她客气地款待了倭国使臣,由于这次倭国带了不少好东西,并且态度非常不错,武则天一高兴就喝多了,看着女皇喝醉,日本使者立马抓住机会,再次请求皇帝为他们国家改名。

武则天虽然喝醉了,但人还是清醒的,她对这个倭国还是有点印象,以前他们不是提出想改名为“日本”吗?今天高兴,就随了他们吧,也不是大事,倭国使臣一听,那是感激涕零,等了那么多年,终于成功了,从此以后,倭国便改名为“日本”,并沿用至今。(《史记正义》上书: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史记正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