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韵之写画(一)|苏轼:画得像才是艺术?幼稚!

 860277 2022-02-21
宋朝绘画在一般人心中的特点是写实的、现实主义的,注重形似,注重物象的质感和物理等等。

难道画得不像就不是宋画?

那些品质确实是宋画的突出特点,但也不尽然。

01


· 绘画 vs 写画 ·

宋元时期,画家们常常把绘画叫作“写”,画更带有雕琢的痕迹,而“写”则意味着胸中情感的自然抒发。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所谓的写意画。

图片
  ▲ 南宋《溪山清远图局部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宋代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后来的南宋与北宋的绘画风格又是截然不同的。在南宋的绘画风格形成的过程中,夏圭等“南宋四大家”,是开创并促进发展山水画的中坚力量。《溪山清远图》可为夏圭山水画的代表作,此图在用水上见长,称拖泥带水,在画法上有所发展。

写意画,写的是什么意?

如果写的是人的精神境界,写的是诗意,写的是文化和人类文明,这不就是“文人画”吗?所以,虽然文人画这个概念是后起的,但本质上,在宋朝就孕育和逐步形成了。

02


·画得像 vs 画不像·

北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苏轼,他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

难道非要画得像才是艺术吗?

苏东坡喜欢画画,但是恐怕画得不怎么“”,因此他就作出一些“狡辩”额......,是解释说: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如果看画只论画得像与不像,这个想法就很幼稚。正是这位缺乏“绘画技巧”的业余文人,推动了艺术标准的重要转变。

苏轼画的画传世极少,比较受到关注的是一幅很小的手卷《枯木怪石》。平淡无奇的土坡上,一株枯木因为根部被怪石压住,倔强盘曲地朝反方向生长,最在有似鹿角的枝头展露生机,以重墨勾写,呼应怪石后面冒出的竹丛。

所有的物象都用线条感的笔触画出,形成浓淡、干湿、长短、快慢、方圆的对比和节奏,某种程度上可以脱离所描绘的事物,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图片

  ▲  北宋 苏轼《枯木怪石图》 

03


·常形 vs 常理·

苏轼将绘画的题材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常形的,如人物、鸟兽、建筑、器物。另一类是没有常形的,如云水、树木、山石。

更重要的是功夫在画外?

他在《净因院画记》中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苏东坡要表现的不是常形,而是常理。这里的“理”既是画中物象的自然规律,又是文人的画理与画法,更重要的是画外的功夫与修养。

明代文人画家董其昌说过:“学画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胸襟开阔,见识深远”。将学养、气质、品格、情趣纳入作品,这样画的意境自然就提高了。

讲起宋画  自然要提花鸟

资料来源:

[1] 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2] 图片及部分文字来源网络

声明:

文章仅用作知识传播(侵删歉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