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明的管理者做事不蛮干,而会善用这3个心理效应!

 谋略那些事 2022-02-21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8卷,汉纪三十
王莽地皇三年(壬午,公元22年)


【原文】

原文太长略,不影响阅读。

【译文】

译文太长也略,不影响阅读

【解析】

你觉得世界上的事到底是多数人推动的,还是少数人推动的?

个人认为,绝大多数人只能够做跟随者,只有少数人才能够做带领者,这些人某种程度上可以用管理者、领袖来称呼他们。

但,人都有七情六欲,且五花八门,如何统一他们,如何让他们跟随自己的意志这是个难题。

常见的无非是威逼利诱,萝卜大棒齐下,自然是乖乖听话。

换个场景,如果是对方占据主动,你如何让这些人来听你的、按照你的想法来行动呢?

这个问题不妨看看,两千多年前汉光武帝刘秀起兵之初是如何做的。


一.巧用意见领袖

王莽新朝末期,天下大乱,各地起义此起彼伏。

南阳地区刘氏宗亲有一定势力,刘秀家族也颇有财产,他的大哥刘演纠集了一批人准备起兵。

虽然刘演平时素有威望,但是起兵造反这事不是儿戏,对此刘氏内部出现严重分歧。
于是分遣亲客于诸县起兵,自发舂陵子弟。诸家子弟恐惧,皆亡匿,曰:“伯升杀我!”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在面对利益的时候,更多的是追求确定性和安全,真的愿意豁出去搏一把的人少之又少。

此时刘秀出现。
及见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

刘秀穿着如此穿着,不是为了耍帅,而是说明他也参与了刘演的起兵。

刘氏中原本反对、犹豫见状,于是也都决定参与。

在相关材料中,可以看出,刘秀在平时的表现就是,有才智、踏实本分、厚道。

这样的人居然也参与了造反,说明这事有搞头,相当于他用自己的行动给旁人喂了一颗定心丸。

在现实中,人的想法看似多,其实飘忽不定极易改变,而绝大多数人可以说他们没有想法意见。

但是在他们的周边必定存在一些人,是价值观、想法的输出者,有极高的可信度,俗称KOL即意见领袖。

这些人说的话往往能够左右绝大多数人或者一个群体的走向。

因此,想要搞定这一群人,就必须先找到意见领袖并搞定他们。

相比较搞定一群人,搞定一个人那就容易许多。


二.善用权威效应

伴随南阳地区起兵,中间发生权力斗争按住不表,刘玄称帝史称更始帝。

王莽慌得一比,立马征召关东数十万大军进攻南阳地区,首当其中的就是刘秀屯守的昆阳。

俗话说,“兵上一万,无边无沿,兵上十万,扯地连天”。

王莽数十万大军铺天盖地,彻底把义军给镇住了。

不少将领本就是土匪出身,参与义军也是打酱油借机敛财,见如此不妙纷纷为自己打算退路。

刘秀对众人一番劝,勉强安抚住众人,但如此力量悬殊对比,拖延日常必然生变。

刘秀选择主动出击。
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

一番砍杀,为诸将树立信心,更让众人看到王莽大军并非不可战胜,于是士气大涨。

其中最关键的是,刘秀如此作战树立了敢战的威名。
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众将纷纷请战,接下来刘秀带领义军对王莽大军又是一连串猛攻,连战连捷。

前面提到,人都有追求稳定、确定性的需求,尤其是在面对未知、恐惧的时候,退缩、怂是必然

敢于尝试、率先迈步的人永远是极少,如果是不利局面,更是如此。

而要打开这个局面,那就要在意见领袖的基础上再用一个加强版,权威效应。

人的经历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了解,因此在面对未知的时候,必然会参考一些权威者的意见。

比如看病挂号专家,医药广告则必然穿白大褂等等,都是利用这一类权威形象来做影响。

当然,权威除了专业性,也有个人威望影响力,这里区别与意见领袖。

还有一种权威就是话语权、权力、社会位阶的居高临下释放影响。

简而言之,因为此人有权威性,那么他说的话就是可行,就能干。

因此,如果你想推动一个事情,反对者多,那么找一个权威给你背书,或专业性,或权力高位,都是可以的。


三.运用从众效应

面对刘秀率领义军连续打击,王莽的数十万大军连战连败,士气大跌。

终于,溃败产生。

古代作战士兵的死亡主要并不是砍杀,而是一方军队士气崩溃之后,四散逃亡造成的踩踏或自相残杀。

占据主动的一方只需要在后面掩杀驱赶让溃兵不听逃亡即可。

比如,苻坚淝水之战,就是因为降将朱序在苻坚下令军阵后退时大喊苻坚兵败,造成士兵不明所以,真以为兵败,于是整体崩溃。

任何以少胜多都是如此。

当王莽大军崩溃时,昆阳城守军见状(原本想投降但不被接受)也出城配合作战。
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

战果逐渐扩大,王莽这数十万大军彻底灰飞烟灭。

依然是人的趋利避害,但是单独的个体在群体中,往往会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变成群体的附庸。

而度群体智慧又往往幼稚无法深思考。

因此,当群体行为产生时,哪怕再不可理喻,个体都有极大可能顺着群体行为去行动。

王莽、苻坚兵败,士兵顺着人多逃跑是从众,昆阳城内看着刘秀乘胜追击一改守态,也出城作战,也是从众。

所以,再深想一些,一件事情想要推动,必然要依靠大多数人来支持。

这话辩证地来看,意味着并不需要谁都争取,只需要争取大多数人即可。

另一方面,当这种大势起来之后,事情也就基本成了。


【闲扯】

我党在做工作的时候,有一个优良传统,抓两头,带中间。

别看就六个字,其实里面大有学问,你在看了上面拆解刘秀故事的时候,相信对此会有更深的感触。

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留给你自己思考。

个人认为,世间事必然是难干的,尤其是越大的事越不好干,阻力也越多。

想要做事,不二法门就是要把握主要矛盾。

首先,利益上必然是要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其次,起势上必然要利用一些意见领袖来带动部分人先动起来。

再次,统战上必要用权威来把一些反对者给堵上嘴。

最后,当绝大多数人动起来了,跟你走了,事情就好办了。

何为抓两头、带中间,两头就是意见领袖和反对者,中间就是绝大多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