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愿臣服于人的利己主义者,浅谈军阀隗嚣的割据梦想

 瓜子心 2020-08-12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

对于乱世之中的豪杰来说有着多种多样的人生选择,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样的时代中人们既可以选择成为逐鹿天下的领袖,也可以出将入相,成为明君麾下的得力助手,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而除了这些野心勃勃的豪杰之外,人们当然也可以选择成为隐逸世外的隐士,在乱世中求得一份安宁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一个人既有一定的野心,但是对于高风险的事情又十分抵触的话,那么他大概率就会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了。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也不算少数,而西汉末年占据陇右的隗嚣就是其中之一。

王莽篡汉

在王莽篡权之后,中国各地先后出现了反对其统治的声音,后来这种不满的情绪逐渐演变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中央政府在这时对于国家大部分地区的控制也已经十分薄弱了,因此中国的不少地区都出现了割据政权。而隗嚣也占据了陇西一带,并成为了那里的实际统治者。

在当时他是以匡扶汉室的名义起兵的,后来也确实先后归顺了更始政权和刘秀的东汉政府,但最终隗嚣还是发动了叛变,投靠了蜀地的公孙述与刘秀作对。而之所以隗嚣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是因为其内心一直有着割据陇西的梦想,并且不甘心居于他人之下。

西汉末年割据军阀隗嚣


匡扶汉室,隗嚣起兵占据陇西地区

隗嚣出生在西汉末年,其家族并非西汉时期的名门望族,因此隗嚣并没有很好的政治资源。不过其从小就热爱读书,对于经史一类的典籍都有所涉猎,这让他被举荐成为当地的地方官员。在工作中隗嚣的才华逐渐显现,被当时的朝中重臣,学术大师刘歆发现,将其收到自己身边为自己做事。在与刘歆共事的日子里,隗嚣的学识和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其名望也有了空前的提升,成为了当时的名士。

不过刘歆之后却卷入了一起大案之中,其联合了朝中的诸位大臣准备推翻王莽的统治。但是在他们行动之前王莽就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计划,于是刘歆和其他主谋都被处以了极刑。这样以来隗嚣就失去了在京城中立足的根本,只得返回家乡。

西汉末年名士刘歆

隗嚣的叔叔隗崔是当地的豪杰,在百姓之中有着不俗的声望。当时王莽政权正遭受着全国各地起义军的围攻,而南阳更始帝刘玄的军队更是在与王莽军的战斗中连战连捷,其中昆阳和宛城的战斗重挫了王莽军的主力,让王莽政府军的军事优势荡然无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和他的兄长隗义和上邽人杨广、冀人周宗开始商议起兵的相关事宜。

由于隗嚣曾经在政府中供职,而且有着不错的声望,因此隗崔希望隗嚣也能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之中,可是此时的隗嚣并没有建功立业,夺取天下的野心,他清楚地认识到一旦隗崔起兵,那么他们的整个家族就会走上一条不归路。当时的天下大局未定,隗嚣并不确定这次行动能否取得胜利,因此一开始他是相对抵触的,他不但自己不想趟这趟浑水,也建议隗崔不要做这样高风险的事情。

但是隗崔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还是纠集了几千名部众,对平襄城发动了进攻,斩杀了王莽安置的镇戎大尹,正式与王莽军展开了对抗。隗崔在自己的家乡虽然颇有名望,但是对于其与地方的百姓却没有太强的号召力,这对于义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隗崔便再次对隗嚣发起了邀请,希望其能出山成为义军的领袖,然后利用他的名声来增强义军的实力。

之前还对这件事情十分抵触的隗嚣此时却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他表示自己可以成为这样的领导者,但是隗崔以及其他举事的将领们必须要服从其统治,否则自己便不会接受这样的邀请,隗崔等人答应了他的请求。

平襄古城

在隗嚣成为义军的领袖之后,选择怎样的政治路线就成为了他要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当时隗嚣派人邀请平陵人方望做自己的军师,因此其便向方望请求帮助。

不过现在民心所向的更始帝刘玄远在南阳,暂时无法和隗嚣的部队取得联系。因此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为汉高祖,汉太宗和汉世宗建立宗庙,之后进行虔诚地祭拜,表面自己为汉室起兵的决心。待到天下出现可以依托的明君的时候,再前往归附,这样一来不会失却民心,二来师出有名,是一个完全之策。方望的建议在《后汉书·隗嚣传》中有如下记载:

"足下欲承天顺民,辅汉而起,今立者乃在南阳,王莽尚据长安,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将何以见信于众乎?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也。且礼有损益,质文无常。削地开兆,茅茨土阶,以致其肃敬。虽未备物,神明其舍诸。"

于是隗嚣便按照他的说法在当地建立起了汉室先帝的宗庙,并带领其麾下的群臣前往祭拜。之后他们歃血为盟,约定为汉室的复兴而战,不得有自立的私心,这样的行为让他们赢得了百姓们的信任和好感,因此其势力也在一天天壮大。

隗嚣与众将领歃血为盟

在整顿好兵马之后,隗嚣便开始了与王莽政权之间的战斗,他将进攻的目标选定在了安定。在屡次劝降守将未果的情况下,隗嚣对安定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由于当时的王莽政权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因此也没有办法派兵支援安定,守军终于被隗嚣击败。与此同时在长安城中也发生了叛乱,王莽被自己手下的将官所诛杀。隗嚣趁此机会攻占了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城镇,都取得了胜利,而其势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成为了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从隗嚣起兵早期的表现来看,其态度的转折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细节,在隗崔最开始邀请隗嚣加入自己的队伍的时候,隗嚣是十分抗拒的。但是在他们攻下了平襄城之后,隗嚣的态度就出现了改变,虽然也有推辞,但是却愿意成为他们的领袖了,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不难看出隗嚣的几个性格特点。

农民起义军

首先是隗嚣是一个相对精明的人,他对于利益的考量要远远大于其对于道义或者政治正确的追求。他前面不愿意出山的根本原因是他对于高风险的回避,而在他看到收益之后便立即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因此其自身的利益才是他作出一切决定的出发点。

另一方面,隗嚣是一个有野心,不愿意屈居他人之下的人,这从他要求隗崔这样的起义元老都必须接受自己指挥的条件中就可以看出,而他的这个特点也让他希望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不愿意成为他人的臣子,是他日后背叛刘秀的最重要原因。

隗嚣背叛光武帝意欲割据称王

在隗嚣占据陇右的同时,更始帝刘玄的队伍也已经开赴到了长安城下。由于王莽已死,更始帝没有遭遇什么抵抗就占据了长安城,成为了名义上的国家统治者。由于刘玄乃是汉室宗亲,而隗嚣自己又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因此其便打算归附于更始帝。不过其军师方望却认为刘玄并不是能够统治天下的人,现在就向其称臣是十分不明智的行为。然而隗嚣并没有将他的建议放在心上,方望因此对隗嚣十分失望,选择弃官回乡,他的离去对于隗嚣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更始帝刘玄

在隗嚣和隗崔等人到达长安并向刘玄表示归附之后,他们便留在京城等待赏赐。不过更始政权内部的大臣们此时都在争抢功劳,根本轮不到他们这样的外人。这让隗崔和隗义等人十分不满,打算发动叛乱攻击更始帝。隗嚣也知道了他们的计谋,不过他认为隗崔等人成功的概率实在很小,如果加入他们的行动,很容易落得个惨死的下场。于是他向刘玄告发了自己叔叔们即将谋反的事情。

刘玄在得知此事之后,立即将隗崔,隗义抓捕入狱并很快处死,而隗嚣则因为其"忠心"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并被授予了御史大夫的官职。此事在《后汉书·隗嚣传》中有如下记载:

"嚣等遂至长安,更始以为右将军,崔、义皆即旧号。其冬,崔、义谋欲叛归,嚣惧并祸,即以事告之,崔、义诛死。更始感嚣忠,以为御史大夫。"

不过更始帝毕竟只是一名庸才,更始政权也在其统治下逐渐走向了灭亡。隗嚣此时与更始帝之间也出现了分歧,隗嚣便打算挟持更始帝去投奔刘秀的叔叔刘良,但是他的计谋被刘玄得知,于是两者便彻底决裂。隗嚣于是逃回了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

当时的势力割据图

不久之后长安城被赤眉军所破,更始帝刘玄也被活捉,此时原来更始政权中的重臣都逃到了隗嚣占据的陇西,其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当时在中国的东部,刘秀的部队已经基本肃清了中原地区,开始向关中地区进军。当时刘秀麾下的大将军邓禹在云阳驻扎,其麾下的裨将冯愔发动了叛变,向西逃往天水。不过冯愔之后被隗嚣击败,这让邓禹十分高兴,便授予了隗嚣西州大将军的职位。而刘秀也知道隗嚣势力强大,声名显赫,于是他向隗嚣赠送了不少礼物并积极通使,希望其能成为自己的强大助力。

东汉名将邓禹

但是我们前面提到过,隗嚣不是一个能够久居人下的人。恰好其麾下的谋士王元进言称隗嚣不应该接受刘秀的册封,因为更始帝的败亡还历历在目,而隗嚣险些在那时丧命。现在天水陇西一带都在隗嚣的掌控之下,兵强马壮,又兼有陇道之险,进可平定三辅,谋求中原。退可固守城池,称雄一方,要比向刘秀称臣好得多。王元的提议正中隗嚣的下怀,因此其便开始消极对待刘秀的命令。

当时东方都已经被汉军所平定,只剩下蜀地的公孙述还在负隅顽抗,于是刘秀要求隗嚣从天水出兵进攻蜀地,但是隗嚣以"白水险阻,栈阁绝败。"为由拒绝了刘秀。刘秀也看出了隗嚣的异心,开始着手进攻隗嚣。而隗嚣也看出了刘秀的变化,于是他接受了公孙述的册封,正式站到了刘秀的对立面上。

割据蜀地的公孙述

反复无常是隗嚣后期政治生涯的最生动诠释,他可以成为任何人的盟友,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时背叛。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隗嚣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其只想在乱世之中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而他这种短视的决策方式让他没能看清当时的天下大势,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一意孤行终迎败亡命运

在隗嚣决定背叛刘秀之前,其种种举动已经暴露出了他的小心思,因此当时还有不少忠臣良将苦劝隗嚣,希望其能够回心转意。其中就包括名将马援。他作为隗嚣麾下的重臣,在刘秀的身边生活了很长时间,他深知刘秀的能力之强大,也明白他就是复兴汉室的最好人选。

因此他劝隗嚣接受刘秀的调动,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当时的隗嚣已经被自己的野心冲昏了头脑,其一心只想着割据的事情。因此他不但没有接受马援的意见,还怀疑其已经背叛自己投靠了刘秀,这让马援十分失望,终于离开了他。

马援的离开是隗嚣的一大损失

而当时隗嚣帐下还有大儒班彪,他也曾经表达了对隗嚣打算割据的不满,他认为这样背盟的行为是不仁不义的表现,如果隗嚣真的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会尽失民心,迎来灭亡的结局。但隗嚣此时深信王元的言论,认为自己在陇道上建立的防御体系是无敌的,哪怕真的招致刘秀的进攻,也能抵御住其大军的进攻,无碍于自己的割据梦想。隗嚣回复班彪的话语在《后汉书·班彪传》中有如下记载:

"生言周、汉之势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

从隗嚣此时的表现来看,其已经被自己膨胀的权力欲冲击地失去了理智,完全听不进他人的建议了。而隗嚣引以为傲的防御体系确实在战争初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多次击退了刘秀大军的进攻。但是在来歙奇袭略阳之后,他的防御体系便直接瘫痪。而刘秀的大军也很快夺取了陇西,这位一代枭雄也在之后的逃亡生活中郁闷而死,其割据称王的梦想也终究变成了一场幻梦。

现在的略阳城


结语

在两汉交接的乱世之中,隗嚣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存在。其并不像其他的义军领袖那样有着远大的理想,也没有高远的政治目标,唯一驱动他的是其对于名利的欲望。这让隗嚣很难赢得百姓的支持。而与此同时,隗嚣作为一个曾经接受过大儒刘歆教育的儒生,却没有仁义之心。

他对于道义的轻视让他多次作出了背叛的举动,无论是告发自己的叔父,还是先后与刘玄,刘秀撕破脸皮,都可以看出其对于道德的漠视和对于利益的贪婪,这在两汉时期是十分致命的缺点这是隗嚣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隗嚣除了利己主义之外,还有着一定的野心和傲骨,他不愿意臣服于别人。这两点综合起来让他在这个乱世之中只能追求割据称王的路线。但是国家大势是不会考虑个人意愿的。在天下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他依然自欺欺人地认为刘秀不过是昙花一现,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够不失败呢?我们只能说此时的隗嚣已经被自己的野心冲昏了头脑。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其占据陇右的贤臣在看到其利己主义的一面之后纷纷离他而去,而王元这样的佞臣则身居高位,这种亲小人,远贤臣的做法让他很难得到正确的建议,在自己的幻想中越走越远,终于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可以说隗嚣的败亡完全是其不自量力,咎由自取,是完全不值得惋惜的。


参考文献

1《后汉书·隗嚣传》

2《后汉书·马援传》

3《后汉纪》

4《资治通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