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陈中

 淮阴语文 2022-02-22

忆陈中

张延才

谁的青葱不迷茫、不稚拙,又不鲜活、不燃烧?人生来去匆匆,陈集中学高中阶段的岁月不是歌胜似歌,想想我都激动不已,正处知识大跃升、智慧大开悟时期,那种育脑、育心、育性的记忆必定令人清晰、喜悦而泪花肆意澎湃,如海潮长年撞击山石,回响必然久远于生命。

我不会忘记,高中阶段学过笛子和口琴,都是私下里不为人知的行为。我还集过邮、剪过报,随时间推移,邮品报本皆已遗失不知去向,甚为遗憾。无疑,我思维的活泛、精神的陡增,基本是在高中时期形成并固化下来的,对艺术诸如绘画、音乐的喜爱同样如此,只这两项眼下仍停留于欣赏,这一生虽难圆梦却永生痴情,才让我至今老且年轻着,依然在散发出青葱的味道。

一样不可置疑,我的想象繁杂且多元,比如曾想画人生长卷,像“清明上河图”或绘画本那样,以画的形式将生命历程、主要时空流于笔端落于纸面,但依旧只会是空想,缘于根本不懂绘画技艺。不管怎么说,自由想象总是可以做到,想得有多长远和细致,根本不是什么难的事。

在我的想象画卷上,我曾把所有的老师想成棋高一着的棋圣,无论学生怎么下,全在如来手心掌控着,他们不停捋须看你挪子,在暗中引导你学走步、识棋谱,悟性高的学生学得透又多,自然进步快能量大未来远。而我那时一直懵懂不清,很难开智顿悟获启萌,这也是我给人“呆相” 印象的一个原因。

在想象的流动长卷上,我还把老师想成丛林里的每棵树,他们拼命把我们往上顶向上送,要我们尽快展绿叶、打骨朵、绽花蕾、飘馨香,希望我们这一生尽早栉风沐雨、迎向阳光去翱翔,感受滋润与温暖中创造辉煌。

在我的“画卷”上,老师早已画好乐谱,他们教我们弹,他们不断指点、我们不停地奏,老师和我们都变为琴弦上闪出的音符,飘逸灵美悦耳动听。老师教我们弹出了画面,弹出了场景,弹出了故事,弹出了远方,于是个个终于成为人物,与社会一道配合默契协调,演出和谐,造出美妙。

我的“画卷”必绘上这几位老师,他们位置明显,无可替代。数学老师李从范烟瘾很大,大概除夜间睡觉不抽,一旦睁眼醒来就要点上一支,给我的最大印象是烟火不少次把批改的试卷、作业本烧个大洞,因工作过于投入而常不发觉。在李老师的教学引导下,我对数学的兴致大为增加,对我可谓影响深远,以至于日后做什么事都喜欢找规律,甚至有的硬要列出公式才肯罢休,不然难以释怀。

还有我们高一年级四班班主任陈淮波老师,他背英语文章尤其厉害,带我们朗读事实上他自己背诵,而且口齿非常流利清晰。他教授记单词的方法,连同他爱打篮球、络腮胡子和戴高度近视的眼镜一起让我难忘。

高一年级我们班教语文的夏儒铭老师,在教“芮”字时留给我的印象极深,说可从两个方面加强记忆,一是意思可理解为你们现在所处年龄,也就是草初生的样子;二关于读音方面。“我给你们讲个笑话听,在一场演唱会上,主持人拿着话筒报节目:'下面有请台湾歌手苏内上台,为大家演唱一首好听歌曲,让我们用热烈掌声表示欢迎!可全场众你瞧我、我瞧你,不知道'苏内这人是谁,隔两秒后场下立刻爆发轰笑,弄得主持人很为尴尬,马上向大家表达歉意。这样的教法,确实让我记得深刻,到现在那堂课的氛围,特别是老师的动作、语气、表情包括长相,都还历历如昨。

这三位老师所教课目,我到现在仍十分喜欢,它们的敏觉度和实际发挥,一直给我带来很大影响。当遇到工作或生活中的加减乘除时,基本能做到口算解决,速度快方法多,让同事和家人另眼相看。喜欢英语,对单词、组合词敏感,因而对编程感兴趣独立编出几款中档型应用软件,如写作产品等,那可是全英文词的程序代码,当然同时也是数学爱好的较好运用,软件功能的核心就是运算公式,然后用代码将各块组合成结构体系统有序执行。至于语文方面,能有些今天的写作能力,完全离不了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跟表达,相信还会坚持发挥下去,尽量做出成果来,寄望赋予生命更多意义,亦不负所有老师的启发和教诲。

陈集中学高中三年,季国兵老师也做过我的班主任,他原来不仅与我同在寿塘村,还是我大哥张延林的陈集高中同届校友。季老师教我们生物,有一件事提起来我得一辈子感激他。我打小有个坏毛病,爱吃泥巴,那些下过雨又晒干的细灰我特别喜欢往嘴里塞,故意一手拎耳朵一手扇风,学戏团玩杂技那样,慢慢吹出烟雾状来逗人笑,但这只是场面上的,实质原因就是吃泥恶习,每回咽进肚子里都有很多,平时偷着吃不知有多少上学不爱说话爱单溜,一方面是性格孤僻,一方面就为在路上捡泥吃,从幼儿到高中前半段依然如此。后听过季老师的生物课,讲到生理,讲到卫生,讲到很多这方面知识,我某日豁然警醒,于是不再贪吃泥巴,使得往后的身体不致虚弱,由少生病到基本健康。我从小吃细土,歪头啃墙上黏土,连父母哥姐都没吓阻得了,就那样被季老师讲课给彻底扭转,让我不得不深深记住他,是给我生命带来不小影响的一位老师。

教过我们的老师里,彭德老师后来官至淮阴教育局副局长,杜凯老师曾任淮阴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在校为老师后提拔调任官职的应该还有,只是我不了解更多情况。他们不仅桃李满天下,也为官一任造福四方,是学生心中永远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永远无穷。

从陈集中学培育出去的能人很多,比如有不少在乡镇、在城里,还有回母校当老师的,像姜梦军、侯冬梅、张丽琴、刘家宝、张等人皆如是,听说张永胜还当上校长,更有张前忠当了另一所学校的书记,真为他们感到自豪,十分敬佩各位校友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他们都应在我的“长画卷”上位置显赫。刘家宝还是我三年高中周一上学周末放学,沿河陪伴走上几公里的同伴。姜梦军做过班长,毕业前与几位同学一起在他家吃过饭,他与多位跟我谈得来尤为要好的同学,都对我十二分关心,成为我长久回忆中的诸多闪光点。

我的“画”上毋庸置疑该有陈集中学样貌,虽然那些老式建筑早已不在,换成了现在的现当代样态,从教学楼到校舍,从老师到学生,从过时仪器到新式设备,从旧制度到新体制,几乎全套换装变样,但不变的永远是育人的校风校,像一根线牢牢系住牵着爬坡过坎,始终深度影响到每位在校离校师生,引领学生向更高更强进取,向未来的栋梁之材迈步,彰显并铸就惟属陈集中学的特色灵魂风景。另外,我不仅是从陈中走出来的学生,还因我大哥就在该校任职,现还居住在陈中校园里面,前年回老家,他带我到校图书馆上下楼观览一番,让我极为感叹学校的美好变迁,教学硬软资源已然十分富足,绝非我们当年条件可比。记得当时边随意翻看书籍,脑子里边想到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情形广泛阅读对人一生的思想、情感、理论还有作为,所产生的变化或推动力十分巨大,书是人一辈子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取之不竭的宝藏,知识是人心、人性、人为的压舱石与擎天柱,也是发动机和能量池,积蓄发挥好了便可放出无限光芒,以至能够挪移乾坤,就如伟人毛泽东那般。

少年不知愁滋味,忆往昔却青葱岁月愁,处全方位立体式向快要成熟期跨阶段过渡,必然愁于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不定型不定心,对人生去向广泛感到迷惑。所谓塑型期,从身理到心理到志向莫不如此,而当心气已定、喜好显露,走进大学便不再疑惑愁苦,尽管按拟定目标往前冲,学现在的流行语,叫什么也别说,干就完了。确实,在陈集中学那些日子,学校用尽办法加长我这把尺的刻度,用特有的容器铸造出我今天的形状,要感谢感恩是怎么都说不尽的。我们如今年岁渐老,不会愁苦不再惑,对万事趋于泰然,生活可以要多好有多好,生命要多美就可以多美。我常常在青葱弹奏的回味中尽情享受,我骄傲我是陈中人。因近来常看家乡淮阴文化人发的公众号文章,尤有几篇写的就是我念高中时的陈集中学,不禁激发起我怀念母校之情,加上2015年国庆节同学聚会,那时即想动笔写些文字下来,今终于如愿记之,甚为愉悦。相遇是缘,相识是分,人生缘分三年处,当永生不相忘。现在,我甚为想念我在的母校南陈集中学时光。

         2022年2月20日写于家中





作者简介:张延才,笔名苏北、华园梦,祖籍江苏淮安,现居江南句容。创作长篇小说三部,中篇小说一部,有多篇(首)诗歌、散文、随笔、短篇小说发表于《中华文学》《汉江文艺》《金陵晚报》《镇江日报》《江苏警视》《执手文学》《山东散文》《缘创》《缘酒文化》《江南文萃》《安阳文创》等纸媒,以及诸如网络《诗歌周刊》、《淮阴语文》公众号等多种电子刊,曾获奖数次。有诗歌评论被腾讯新闻客户端转载,有自说自话的“闲谭”文三十余万字,有散文、诗歌评论等录用三种正规出版选本。《中华文学》杂志签约作者。文学观:用黑冷的炭,燃出温暖的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