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纯干货,原醛症诊断经验分享!肾脏除了净化血液,以及排污排尿之外,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除了自身分泌激素调控别的器官外,也可以成为一个靶器官,被别的器官所调控。 肾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肾脏、心脏和血管的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该系统激活是很多常见病理状况的中心环节,比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 传统观点认为,RAS的核心是“AGT-Ang Ⅰ-AngⅡ”这根轴,它始于肾素使其底物血管紧张素原(AGT)分解,止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其受体相结合,发挥一系列作用,比如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结合,可以收缩血管、促进钠被重吸收、促进醛固酮分泌等等。 接下来展开说一下,几个重要成员和肾脏相关的功能: AGT:主要由肝脏合成,它是肾素的唯一底物。脑部、大动脉、肾脏、肾上腺和脂肪组织也可产生AGT,不过肝脏是AGT的主要来源。 图2:肾脏的球旁细胞(图片来源Uptodate,作者陈舟重绘) 肾素:由肾脏入球小动脉中的球旁细胞分泌。肾脏灌注不足(由低血压或容量不足引起)以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是刺激肾素分泌的主要生理因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ACE由血管内皮细胞中生成,它可以催化血管紧张素Ⅰ(十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八肽)。这种转化在肺部最为广泛,当然肾小球以及其他很多组织中也存在ACE。 AngⅡ:AngⅡ通过与2种特异性AngⅡ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即AT1R和AT2R。其作用大多由AT1R介导,包括经典的收缩血管作用、刺激醛固酮释放、增加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以及许多有害作用(比如:纤维化和炎症)。 重点说一下它与AT1R结合,可以发挥两大作用:
当人体出现低血压或低血容量时,通常会刺激肾素分泌,通过以上两种作用基本上可以实现快速逆转。 醛固酮:醛固酮是一种肾上腺甾体激素,可影响多个组织,在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AngⅡ是刺激肾上腺醛固酮分泌的最强效因素。在肾脏,醛固酮可以增加远端小管中上皮钠通道的表达,导致水、钠重吸收以及钾离子分泌,具体机制可以看下图。这些作用会促进细胞外液容量扩增、血压升高、血清钾降低,以及在醛固酮生成过量时引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标志特征为低钾血症)。 图3:远端小管中钠离子和钾离子转运的示意图(图片来源Uptodate,作者陈舟重绘) 钠的再吸收过程:肾小管中的钠离子通过钠通道进入细胞,再由钠-钾-ATP酶泵出细胞,进入到毛细血管。 钾的分泌过程:主要由钠-钾-ATP酶泵入细胞,再由钾通道排到尿液中。此外,阳离子钠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使肾小管的管腔带有负电,从而为钾向管腔分泌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梯度。 醛固酮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钠通道数量和钠-钾-ATP泵的数量,导致钠离子重吸收增加和钾离子分泌增强。 药物的应用:钠通道抑制剂通过直接抑制钠通道,减少水钠潴留;螺内酯和依普利酮是醛固酮受体阻滞剂,可以发挥保钾利尿的作用。 下面我们再聚焦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在临床实践中,这个系统非常的重要,出现问题时会导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这个病可以占到5%-10%高血压病因,因此,很多指南主张通过测定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而不是测血钾水平)来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素和醛固酮临床上怎么测定? 肾素 目前临床上可以测定肾素的活性和浓度,两者相关性较好,虽然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更耗时,但有条件时应优先测定PRA,而不是血浆肾素浓度(PRC)。 ●PRA是一种间接测定肾素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酶动力生物测定其生成AngⅠ的能力,根据AngⅠ的生成速率由此计算PRA。 ●PRC通过直接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肾素前体和肾素。 正常值:坐位受试者的清晨PRA正常范围为1-4ng/(ml·h),即0.8-3.0nmol/(L·h)。相应的PRC为8-35mU/L。 醛固酮 采用放射免疫法可以测定血清醛固酮浓度(PAC)。 正常值:对于不限制钠摄入量的正常受试者,坐位时的清晨血清(和血浆)醛固酮浓度为5-30ng/dl(140-830pmol/L)。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因素会影响醛固酮和肾素水平,通常大多数医学中心,抽取的是清晨下床活动且直立体位患者样本。 什么患者需要测? 1.高血压合并低钾血症; 2.严重、顽固性高血压; 4.高血压合并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5.小于30岁就出现了高血压,继发性可能性大,建议测; 6.家族性高血压,有中风家族史; 7.持续性低钾血症。 图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排查流程图(图片来源Uptodate) 如何判读肾素和醛固酮的实验结果? 1.醛固酮增高,肾素降低(源头在肾上腺,肾素受到抑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多见于肾上腺的腺瘤、增生、肿瘤。 2.醛固酮增高,肾素增高(源头在肾素):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多见于肾动脉狭窄、肾素分泌性的肿瘤。 3.醛固酮降低,肾素降低: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也会表现为高血压、低钾、代碱),比较少见,比如:Liddle综合症。 警惕:若高血压患者存在PAC升高至≥10ng/dl(277pmol/L)而肾素水平低下[PRA<1ng/(ml·h)或PRC低于正常下限],则提示可能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C高、PRA或PRC低)。 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确定标准: 1. PAC升高至≥20ng/dl; 2. PRA<1ng/(ml·h); 3. 自发性低钾血症(没有应用利尿药)。 123同时满足,诊断成立。而如果没有3,有2,并且PAC>30ng/dl的患者,也可以直接确诊! 如果123不能同时满足,需要做确诊性检查,来制造一个高容高盐状态,正常情况下醛固酮应该会被抑制,如果没有,说明出现了病变。注意:若心衰患者,应用了足量的RAS抑制剂,醛固酮已经升高,不用做确认试验,其实就可以诊断了。
必须对每名重度高血压患者评估饮食摄钠增加的风险。此外,由于钠负荷通常会增加尿钾排泄,并导致低钾血症,应每日测量血清钾,并根据需要开具氯化钾,积极补钾。在高钠饮食的第3日,测量血清电解质,同时收集24小时尿标本测量醛固酮、钠和肌酐。24小时尿钠排泄>200mEq(4600mg)才能证明钠负荷充足。在这种情况下,尿醛固酮排泄>12μg/24h(33nmol/d)提示醛固酮增多症。
如果明确诊断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其最常见的病因是醛固酮瘤(APA)和双侧肾上腺增生,建议进一步做肾上腺CT,以区分是腺瘤,还是增生,此外,肾上腺CT也可排除肾上腺皮质癌(肿瘤通常会大于4cm,密度不均)。 最后补充一个实用的知识点:在临床上测肾素,除了可以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还可以帮助降血压,指导药物选择: 1.比如说,降压治疗已经用了RAS抑制剂,此时若测得肾素值高,说明RAS系统是被激活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抑制剂量。 2.如果测肾素降低,应该针对容量,应用利尿剂,加大剂量,或者换更强的利尿剂。 参考资料: [1]Overview of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Uptodate ,2022 [2]Diagnosis of primary aldosteronism.Uptodate,2022 |
|
来自: 新用户8040824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