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的江湖——如何加入青帮

 金色年华554 2022-02-22

 在民国形形色色的民国帮会中,名声最大、成员最多的可谓是青帮了。青帮有严密的组织,“家谱”从祖师爷排下来,一丝不乱。内部有秘笈,称“通漕”,也有写作“通草”。大多数青帮史册都这样记载:祖师爷是一苇渡江的达摩大师,经过禅宗五祖神光、僧璨、道信、弘忍、慧能,传到金碧峰大师,才到了青帮的源头。

青帮前三祖为金碧峰、罗清、陆逵,均是出家人。其实,从达摩到“前三祖”,跟青帮没任何关系。青帮真正的创始人,应该是后三祖翁岩、钱坚、潘清,三者都是罗清的弟子。

青帮的起源有几分神话色彩。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某天,反清志士翁、钱、潘三人正在闲谈如何起事,罗清突然闯进来,说:“当今朝廷挂榜,征求天下奇才押运粮米。若能肃清运河匪患,保证粮船安全进京,便有重赏。你们去揭了黄榜,沿水路招安会党,定成大事。”三人大惊,遂拜罗清为师,遵师命去揭黄榜。后来,三人果真收编了运河一线无数会党,有了青帮的开始。翁、钱二人性喜礼佛,青帮事务主要由潘清操劳,故而青帮中人又称“潘家人”。

另外一种说法跟洪门相印证:雍正三年,洪门总舵主派部分弟兄假意去帮清廷办漕运,组成“清门”,用以刺探消息,为首的三个是翁岩、钱坚和潘清。为了避免清廷怀疑,三人便以罗清弟子做掩护。

青帮传说种种,跟历史也大致相符。雍正年间,清廷的确被汉人大大小小的起义闹得相当揪心。各地运往京师的粮饷动辄被抢。雍正不得已之下,授意以江湖治江湖,出皇榜由钦差田文镜招民间力量兴办漕运,一则避免陆路运输意外损耗。二来分化民间反清势力。清朝中期,京畿重地的粮食基本靠漕运,即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田赋,经运河运到北京。漕运之量巨大,每年所运之粮超过四百万石。后来,从事这个行业的有几十万水手和上万艘粮船。

据传翁、钱、潘三人揭了皇榜后,组成了“安清帮”,也称“清帮”。为了扩大发展教众,还有二十四字派,便是“清静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兴礼,大通悟学”。后帮中长者担心二十四字不够用,又续订二十四字,即“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度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明乾坤”。到民国初年,基本是“大通悟学”四代弟子当权,如张仁奎、杜心五就是“大”字辈,黄金荣、张啸林是“悟”字辈,杜月笙是“学”字辈。

最初,清廷将浙江杭州至河北通州(今属北京)的河段分成128段半,分封三祖门徒128人以及书童一人为码头官,其职位从四品都司、五品守备、六品千总不等,师徒世袭。每一河段都有个名称,如江淮一、江淮二,兴武一、兴武二等。各地的码头官有职无权,可以自己收徒弟,退休时则选一名优秀弟子继承衣钵,名为“关山门”。在香堂上,老头子传位给继承人,此后不得再收弟子。倘若遇到特别优秀的人才或者碍于对方身份,且对方不会觊觎新码头官的地位,能偶尔破例一两次,叫“重开山门”。“重开山门”的仪式非常隆重,必须有多位船帮的老头子在现场做见证。新码头官上任后才能收弟子,其他人无论辈分多高,都不许收徒弟。

到了清末,漕运荒废,粮食改走海路。青帮逐渐瓦解,在民国时只剩下几十个帮派,规矩变了许多。

您要是想加入青帮,得先拜个老头子,进香堂。

各地青帮的规矩礼节大致相同,有人本来不是正规的青帮中人,只是了解一些切口(暗语),被帮中人称为“空子”。青帮“允充不允赖”,即便是空子,只要经得起盘查,或者持某老头子的名帖,也会受到帮中人好好招待。有些人把青帮规矩吃得非常通透,称作“玲珑空子”。还有人混出了点名堂之后,也冒充老头子收徒弟,但被青帮发现了就惨了。黄金荣就曾冒充是青帮“大”字辈,收了不少徒子徒孙,一次意外漏了馅,上百个青帮大佬要寻他问罪。后来,黄金荣矮颠颠摆了十几桌酒,正式拜了个老头子张仁奎,此事才算平息。

青帮的香堂分为大香堂和小香堂。无论大小,开香堂在青帮中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小香堂分两种,一种极为简便,另一种则稍具规模。

第一种称为“临时小香”,随时随地都可举行。找一个僻静的屋子,在堂内上首正中间摆张大供桌,供奉“天地国亲师”排位,在大供桌旁摆张小供桌,供的是“翁钱潘三祖灵位”,香烛一份,钱粮黄表若干就算完备了。

开香时,必须有三个师父,主要是“本门师”(也有称作“本命师”),这是收徒的老爷子;其他两个是“引进师”和“传教师”。引进师是介绍人,传教师则是香堂的灵魂,负责讲解青帮的辉煌历史和各种帮规戒律。

三个师父必须分属不同帮会,以纪念三祖。在仪式上,三个师父会告知本帮名号和三代老头子的姓名籍贯,因为三个师父不是一个帮,称之为“三帮九代”,新人必须牢牢记住。

青帮讲究“身家清、底事明”。拜师之前,得先找两个介绍人,写个拜门帖子,格式大致如下:

门生黄某某,三十岁,上海浦东人,由许文强、马永贞介绍,自愿拜在张老太爷麾下为徒,终身聆训,听候驱策。三代:曾祖黄药师,祖黄天霸,父黄国强。

门生黄某某叩呈

民国二十年九月初八

帖子写好后,备上一份厚礼,由介绍人领到师父家拜门。面见师父时,要一跪三叩首。然后,师父会问几个问题,无非是家庭、个人背景之类。师父觉得没问题,就会择日开个“临时小香堂”,请来两个同辈不同帮的老头子做“引进师”和“传教师”。

在香堂上,每个人都会神情肃穆,字辈再大也不许坐。新人基本只需听口令,不停磕头。等三帮九代和十大帮规念完,仪式就结束了。

“正式小香”的仪式较为繁杂,招收的弟子也会多一些。

先由收徒者选定日期,请传道师、引进师各一人,还要发帖请些老头子和门人前来观礼。开香堂的时候,任何人进门都必须洗面漱口,肃立两旁。香堂中间摆设三张供桌,正中间是“历代佛祖莲位”,两边是“金罗陆三祖莲位”、“翁钱潘三祖灵位”。供桌前的案上,分别有烛台三对,香炉三座,案前置一炉檀香。有些香堂还在门外也摆一张供桌,据说是供奉“小祖”。小祖姓陈,对青帮中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因犯事被逐出帮外,弟子们为纪念他,就格外加了一个供桌。

此时,传道师的责任非常大了,因为所有仪式都要他来完成,如“申表”、“请祖”、“上烛”、“点香”等,一面念念有词,一边配以姿态动作。接着,是收徒者参祖,香堂各人依字派大小参祖。最后是一群新人齐跪堂前,本师问:“你们是情愿进帮,还是朋友所劝、妻子所迫?”弟子答:“自己情愿。”然后,本师挨个叫弟子的姓名、字派、籍贯、出身、职业,并致训词:“训尔后生,仔细听真,吾道宗旨,信义为尊,三一不二,枝叶同根,亲疏远近,从来不分,尔后受戒,洁已修身,和平处世,忠厚待人,国法须遵,帮规宜守,作词训诫,毋负谆谆。”同时,告知本帮帮名和太师公、师祖以及自己名讳籍贯。

接着,引进师和传道师分别告知自己帮名以及三代老爷子的姓名、字派、籍贯,并致训词,无非是些打油诗,如:“人讲礼义有先,树以花果为园,仁义能行天下,英雄寸步难前,安青本在义气,师徒前世有缘,不过借道交友,会用必能安全。”

最后,传道师讲解帮规戒律,然后弟子才能起身分立左右。传道师申表“送祖”,口诵送祖歌:“祖师生长在杭州,武林门外把道修,三位祖师头里走,弟子磕头在后头。”

一个小香堂,就能把人跪得七荤八素。别急,还有大香堂。进了“小香堂”的,可以算“家里人”,但不能自称“弟子”,只能称“门生”。这时候,还“一只脚门里,一只脚门外”,需要三到五年的考察期,叫做“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进了大香堂,才能称“内围子”。同一个师父的徒弟之间称为“同参兄弟”。民国年间,一些官僚商贾拜老头子只图个身份,一直就是门生,没进大香堂,但也被视作“家里人”。

“大香堂”又名“上大钱粮”,规模宏大,礼仪庄严,清末通常都在深山古庙之中举行。民国年间,青帮成了半公开的组织,也可借用一些庵堂寺院内,寺院的主持多半也是“家里人”。举行仪式,必须严防外人进入。

黄金荣的师父、杜月笙的师祖张仁奎在1935年曾经开过一次大香堂,仪式相当隆重。张仁奎,山东人,青帮“大”字辈,早年参加过义和团。辛亥革命的时候,他在浙江镇海带着几百名徒弟反清,被收编成一个团。北洋时代,当局为了拉拢他,给了一个师的编制,故而他得以进入军政界。晚年定居上海,广收门徒,未发迹的蒋介石都曾递上门贴。

张老太爷开香堂,自然非同寻常。参与者崔锡麟老先生曾详细回忆了当时的经过。崔老先生是新闻人士,早年加入青帮。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他的叙述大致如下:

张老太爷要开大香堂,提前一个月,门内师兄弟们就开始准备了。在开大香堂前十天左右,老太爷门下各省的徒弟和门生都陆续赶到上海来参加盛会。所有人都送来“贺仪”,按能力大小,多者千元,少的十元。这些礼物,都充做开大香堂的费用。按照青帮规矩,香堂要在郊外寺院举行。但师父年纪大了,就定在张府内了。

当天来参加的有徒众有一百多人,像韩复榘(山东军阀)、黄琪翔(广州军人,国民革命军上将,北伐、抗战时的名将)、陈铭枢(国民党上将,民革创始人)等外省大人物均委托同参兄弟代表送礼参加。上海青帮名人黄金荣、陈世昌(杜月笙的师父)、杨虎(蒋介石的拜弟),以及一些工商界的名流,都于晚八时到张府。

香堂正中悬挂着罗祖画像,是明代衣冠,文人装来。供桌上从左到右依次是钱祖、翁祖、潘祖之神位,神位前供干果四包,荤素菜八件。沿供桌置有香炉、烛台,桌下又置一香炉,门外设有“陈四小祖”神位,设香炉供四菜。青帮内讲究“一师皆师,一徒皆徒”,固有三位师父主持,本命师(本门师)张仁奎属兴武六帮,传道师樊锦臣(张啸林的老头子)属嘉海卫帮,引见师高士奎属江淮四帮。

三位师父入堂之后,由二位先进山门兄弟担任香堂执行兼司仪。燃点五束用红纸条裹着的香烛插在桌下的香炉内,名唤五指抱头香,象征帮中兄弟团结。然后司仪口称:“请本命师张师父孝祖。”张仁奎便在三祖师神位前三跪九叩首。依次樊、高二位师父。接着三位师父到门外陈四小祖神位前行一跪三叩首大礼。三位师父回入香堂,在香案左边就座(也有人回忆三位师父是站着,因为青帮香堂内不许坐),司仪宣布:“各兄弟孝祖。”所有徒弟一起跪下,对祖师三跪九叩,接着转向门外,对小祖行大礼。然后,全体起身立于堂前。

这时,司仪请三位师父移坐在香案前正中位置,宣布:“各位先进老大参师,新进弟兄陪拜。”于是全体跪下,再行大礼。礼毕,新进门的师兄们站到两边,新人站在中间。司仪宣布:“各位新兄弟跪下受训。”新兄弟又跪于堂前,传香师把桌下五指抱头香提起,给每位新人一支,新人跪着听训。三位师父分别训话,再由司仪每人发一份油印的十大帮规和三帮九代的名单。训话完,新人起立,将手上的香恭恭敬敬插回香案上的香炉内,而不是插入桌底下香炉。接着各人再回到原位站立,张仁奎指示道:“这是我们门里绝密之宝;要妥为保存,不得对外泄露,上不可告诉父母,下不可告诉妻女。你们只要牢记三帮九代,腰中不带柴和米,走遍天下有饭吃,这就是你们的终身饭碗,切记切记。”

司仪等张师父说完,便称“新兄弟向三位师父谢恩,行三跪九叩首”,接着新兄弟向各位先进老大(先进老大就是同门师兄)行一跪三叩礼。新人叩首完毕,先进老大还要一同向三位师父道喜,行三跪九叩礼。最后,司仪焚香送祖,宣布礼毕。然后大伙由司仪领着,新兄弟在前,老兄弟在后,去拜见师母,全部过程结束。

一切忙完,已是午夜,司仪对大家宣布,师母已备好元宵,请大家入席团圆。第二天上午,师父要请弟子吃酒。于是翌日大家又在张府团聚,新老兄弟亲若家人,席间还有许多名人前来捧场贺喜,最后与师父一起合影留念。第三天,弟子集资设宴,回请师父和先进老大,在一家西餐厅,黄金荣、杨虎等人推脱有公事没到。至此,全部活动就圆满结束。

崔老先生说张仁奎是最讲究青帮礼仪的人,故而他的香堂很有权威性。20世纪30年代,全国“大”字辈也不过四十人,想必各地老头子的大香堂也差不多。

“开香堂”的时候,除了三位师父和投师的人外,其他人都称作“赶香堂”。来者也分几种情况,一是三位师父的门生,前来观礼祝贺;二是其他帮里有名望的老头子,受邀而来;三是介于开香堂之人的名头大,特意前来巴结的,辈分低的话,也要跟在场叔伯们磕头。即便如日中天的黄金荣和杜月笙去“赶香堂”,磕头都能把他们磕晕,所以就派个代表。

最后一种是辈分高、资格老,怀疑收徒者不够格,带人前来“闯香堂”搅场子。这种人最难对付。在香堂上,来者会用暗语盘道。经过交锋,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来者见开香堂的人或传道师等都是有“道行”的“家里人”,又有许多有名望的朋友在场,仪式也比较正规,就会改口“祝贺”,双方冰释前嫌;也有可能相持不下,盘个没完,就会有人出面“拉场”劝解,基本也能和解;也有来势汹汹,但敌不过主方,最后反被轰走,这种情况很少;也有开香堂的人真是“空子”,想骗点“钱粮”,被人一盘站不住脚,香堂就给砸了。

不管大小,在正式香堂上收的弟子,都称为“上大钱粮”。开一次正式香堂,得择良辰吉日、发帖邀请引进师和传教师以及同辈好友,门生们也要送一笔贺仪,整个流程费时耗神,故而都是聚集了一大批门生之后偶然为之。如果有个别弟子名望很高想拜师,也可以选择“上小钱粮”,连“临时小香”都不必。

山东军阀韩复榘拜师的仪式就很简单,找几个介绍人,向师父张仁奎投了个帖子,附上“押贴费”多少,然后请师父、师叔和同门兄弟,在某酒店摆几桌酒,就算“上了小钱粮”“进门”了。韩复榘是有名的草莽,独霸山东近十年,连蒋介石的账都不买。张仁奎是山东人,在滕县老家有大片良田。老韩想拜老张,能让他三拜九叩磕头么?

上小钱粮的人,大多社会地位不寻常,属于客大欺店那种。但这种人算不上是青帮弟子,也没有另外两帮的师父,不必记“三帮九代”和切口。遇到青帮中人“参教”,问:“老大尊姓?可有门槛?”(青帮中人初次相识,不知对方字辈,通称“老大”)答:“在家姓潘,出门姓某,曾在某太爷门下,上过一份小钱粮。”对方再问,就告知帮名和老头子的名号,要这样答:“子在家不能言父,徒在外不能言师,弊家师是江淮四帮,张师父上镜下湖(张仁奎,字镜湖)。”或者:“弊家师是兴武六帮,杜师父上慎下愧(杜心五字慎愧)。”师父名头响亮,对方就不会再盘根问底了。

拜了老头子之后,“三节一生”要送礼,三节是端午、中秋、春节,一生是生日。老头子有其他喜事,如娶了姨太太、搬了新家,门人也要“随份子”,上千不多,几十不少。有些老头子不从事任何职业,就凭着徒子徒孙们孝敬也能活得很滋润。更有老头子贪婪无比,连姨太太的生日也会发帖子大肆操办,让门人苦不堪言。

您入了门之后,从进小香堂、进大香堂,还得访码头、闯江湖,到逐渐有了名气,老头子就会允许您自立门户收徒弟。倘若不经允许就自己干,就会被认为是“爬香头”,得罪所有帮内兄弟。收第一个弟子,叫“开山门”,您一定要慎重选择,这关系到您的名誉和地位。不能收自己的儿子当徒弟,儿子也想混青帮,得另外投师。“开山”多年之后,徒弟都能收徒弟了,您就得宜布“关山门”,收个“关山弟子”,从此归隐江湖。否则,您新收的徒弟会成为一些名气比较大的徒孙们的“前人班子”,让徒孙很尴尬。

如张仁奎本已关了山门,后来碍于拜山的人都是些军政名流,故而不再开。老爷子也很讲究:军人起码是上校,商人必须家业殷实;政客不得低于县级。即便如此,杜月笙还是很不满,曾对手下人说:“你去拜访下老太爷,他每年收弟子能拿多少钱粮,我给他便是,别给我弄一堆师叔。”倘若你不乐意关,也不行。如杜月笙发迹之后,就把老头子陈世昌供养了起来,强行给关了山,张啸林对老头子樊瑾丞也是如此。

给老头子上了钱粮,行走江湖有什么好处呢?下文详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