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与十国》第3篇:做皇帝就是要吃喝玩乐嗨翻天

 金色年华554 2022-02-22

大唐咸通十四年(即 873年)七月十八日,懿宗身死,懿宗家的老五,十二岁的李儇被宦官集团扶持上位,史称唐僖宗。

说起唐懿宗,那真是大唐朝出了大风头的有名昏君,对于国家大事儿,基本不咋管,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基本没有含糊的时候。

懿宗这个人吃喝玩乐样样齐全,什么好吃吃什么,什么好玩玩儿什么,吃喝玩乐嗨翻天!

《五代与十国》第3篇:做皇帝就是要吃喝玩乐嗨翻天

每个月宫中设宴要有十几次,山珍海味什么都有,在吃这个事儿上,懿宗很是推崇至圣先师的号召,子曾经曰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据说有一道叫做灵消灸的菜,从羊肉中精选出来,一头羊精选四两肉,烤制而成,做成之后"虽经暑毒,终不臭败。"

还有一道菜,叫做红虹脯,具体怎么做的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做好以后,贮于盘中,一缕缕的腱丝如红丝挺立,高达一尺,但用筷子一压,则缩成三四分,筷子一移,它又能恢复原状。

这也就罢了,帝王家么,吃得金贵一些,可以理解,但是懿宗每次设宴都要听音乐,看优伶演出,殿前供奉的常驻乐工有五六百人支队,懿宗只要高兴,对这些优伶乐工随手的赏钱都能有上千贯。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您在算算这上千贯到底是黄金几何?

懿宗除了这个,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旅游,但是你想想身为天子,走太远了又不太敢,就只能在长安附近转悠转悠。

好在长安城历代古都,名胜古迹不少,一天到晚闲不住的懿宗每次出游都是"内外诸司扈从十余万人,所费不可胜也。"

打着祭拜祖先的名义游十六陵,就是唐朝历代帝王的陵墓。

《五代与十国》第3篇:做皇帝就是要吃喝玩乐嗨翻天

十六陵分布在山西境内的六个县里,懿宗今儿去一个地方,明儿还一个地方,每次出行都要带上"钱十万,金帛五车,十部乐工五百人,犊车朱网画香车五百乘,诸卫士三千。"

懿宗有一女同昌公主,是宠妃郭氏所生,这个懿宗也是个女儿奴,对同昌公主百般宠爱,同昌公主也因此成为唐朝最金贵的公主。

懿宗亲自选定进士出身的韦保衡作为女婿。

韦保衡是咸通五年(864年)进士,祖父、父亲均进士出身,是标准的书香子弟。对于这门亲事,懿宗很看好。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咸通十年(869年)正月,二十一岁的同昌公主正式下嫁韦保衡,韦保衡拜驸马都尉,后累官至宰相。

同昌公主出嫁之日,可谓是唐朝最为盛大的婚礼,正好对应唐朝最金贵的公主。

《五代与十国》第3篇:做皇帝就是要吃喝玩乐嗨翻天

她的嫁妆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史书均有记载如下:

《杜阳杂编》"不可具载,自汉唐公主出之盛,未之有也。"

《旧唐书·韦保衡传》:"出降之日,(懿宗)倾宫中珍玩以为赠送之资。"

《资治通鉴》:"赐第于广化里,窗户皆饰以杂宝,井栏、药臼、槽匮亦以金银为之,编金缕以为箕筐,赐钱五百万。"

为了同昌公主,懿宗几乎倾其所有。

说来也可惜,同昌公主注定享受不了这么大的福分,第二年就死了,懿宗伤心到上头,竟然迁怒于翰林医官韩宗召、康仲殷用药无效,不但将这两人斩杀,更将其两家宗族"枝蔓尽捕三百余人,狴牢皆满。"

宰相刘瞻因此事闹得"物议沸腾,道路嗟叹",召来谏官叫他们上疏劝阻,哪知这些言官连一个敢应承的都没有,刘瞻只好自己上疏,却不想惹得懿宗大怒,即日便被罢相出京。

等到同昌公主下葬之日,排场更大,送葬队伍竟然长达二三十里,又令百官献上无数珍宝,加上皇宫之物,放在韦氏庭前一把火烧了,以致京城百姓竞相到"韦家争取灰以择珍宝。"

这还不叫事儿,懿宗笃信佛教,不顾财政亏空,广造佛寺,又倾国之力,在法门寺迎佛骨。

此时的大唐正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际,但唐懿宗一意孤行,甚至"削军赋而饰伽兰,困民财而修净业。"懿宗直言:"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

也是巧了,咸通十四年三月佛骨入京,懿宗七月便不治而死。

一代昏君唐懿宗的死,并没能为大唐的国祚添香续命。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宦官集团推送上位的唐僖宗李儇,昏庸程度比起他爹来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儇这个人非常聪明,《资治通鉴》记载他"骑射、剑、法算(算术),至于音律、搏,无不精妙。"

《五代与十国》第3篇:做皇帝就是要吃喝玩乐嗨翻天

很明显这是在称赞李儇是个全面型人才,俗话说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你这人聪明有啥用呢,不干事儿一样没用。

李儇同志就是这样,工作态度极其的消极,家国大事一概不管,整天和宫中的小太监混一起,只要这些人能给他弄高兴了,打赏那是大大的有,没钱?不是还有国库么,取钱去。

这小同志可比他爹出手还要大方,朝中事无大小,一概交给大太监田令孜去办,这种事儿千万不要烦到咱们李儇同志。李儇同志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僖宗好赌,不是打麻将推牌九那个赌,是喜欢赌鹅。

一头鹅赌注动辄高达五十万钱,有句话叫家财万贯,用来形容一个人是个富豪,一贯是一千文,这样的家产给了僖宗,也就是几头大鹅的钱。

《五代与十国》第3篇:做皇帝就是要吃喝玩乐嗨翻天

僖宗还喜欢打马球,这也是当时很流行的娱乐活动,僖宗自称"朕若应击球进士,必为状元。"

朝廷选三川节度使,僖宗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一不考察,二不培养,直接让他们打马球比赛,按比赛成绩安排工作。结果天随人愿,这次选拔出来的陈敬瑄,杨师立到了后来都给他惹了大麻烦。

再说大太监田令孜,本姓陈,咸通年间被宦官收为养子,去势后(阉割后)带入宫中。僖宗小时候就是他照顾的,所以僖宗和田令孜感情很深,背地里称田令孜为阿父。田令孜也不客气,真拿自己当爹看,每次去见僖宗,都带点儿水果点心,俩跟人吃喝聊天后田令孜转身就走,国家大事儿一句不提。跟哄小孩子一样,僖宗还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我也是纳闷,中国古代皇帝里,缺德的有的是,缺爹的就这么一个。

有人说当时田令孜权力太大,僖宗也没办法,我看这也未必,太监说到底不过是伺候皇上的奴才,他就是权力再大,僖宗不乐意,还犯得着管他叫爹吗?

不过话说回来,唐末宦官权势之大,为历朝历代所未有。

明朝太监专权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大太监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也算一代风云太监了。不过要是把他放到晚唐时期,那就彻底白给了。

崇祯一上台,动动小手指头就把魏忠贤给灭了,跟晚唐这些太监根本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晚唐最后十个皇帝,有七个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这其中有两个被他们害死,一个被他们活活气死,正所谓"弒君,立君、废君,形同儿戏。"

宦官集团能有这么大的权力,是跟他们掌握了主管京畿戍卫的神策军的军权是分不开的。

《五代与十国》第3篇:做皇帝就是要吃喝玩乐嗨翻天

神策军原本是天宝年间名将哥舒翰所创,驻守在甘肃临洮,用以防御吐蕃,到安史之乱时,这支军队入京勤王,指挥权便落在了大宦官鱼朝恩之手,到安史之乱平息后,这支军队便留在了长安,正式成为唐朝禁军之一。

开始的时候,还不显山露水,但晚唐时期,朝廷克扣军饷,而这支军队却由于一直由宦官统领,待遇从优,所以边关将领都纷纷要求隶属于神策军,这样一来,神策军军威大振,德宗时便有十五万人之多,成为晚唐六大禁军中的绝对主力。当时宫禁内外有四贵之称,即指由宦官担任的枢密使二人和神策军左右中尉各一人。这四名宦官内属皇帝近侍,外控禁军兵权,把持朝政,权倾四海,甚至可凌驾于皇帝之上,故史有"弑主立君,出于中尉,生杀予夺,决于北司"之语。

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唐朝的南衙北司制度,南衙是指皇宫以南以宰相为首的政府机关,北司则是指皇宫以北以内侍省为首的宦官集团。这两个机构分掌唐王朝的军政大权,可谓是分庭抗礼。

但在封建社会里,信奉的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宰相为首的政府机关无力对抗手握兵权的宦官集团,在权力争夺中一直处于下风。

僖宗时期更是如此,当时的宰相卢携眼见田令孜势大,不敢与其抗衡,便一头扎进其怀里,极进阿谀奉承之能事。田令孜大权在握,为所欲为,公然卖官鬻爵,毫无忌惮。

又在朝堂之上,遍插亲信,偶有正直官员上疏弹劾,还没等僖宗看到奏章,人便已被田令孜派人加害了,而僖宗对此从来都是不闻不问。

有君臣如此,国焉能不亡?

懿、僖二宗时代,大唐亡国之相已尽显无疑。懿宗继位仅四个月,浙东人裘甫树起反旗,短时间内就有数万人相从,天下震动。同年,原大唐属国南诏国主酋龙,撕毁了与唐朝政府签订的盟约,自称皇帝,建国号大理,派兵攻陷了大唐的播州(今贵州省遵义),两国战争正式爆发。

咸通九年七月,徐州戍桂林士兵的哗变,更是给了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以致命一击。

Ps:欢迎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关注此号

Ps: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五代十国!

Ps:每周三,周六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