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冷到“下雪”!4招3方,驱寒、养阳、防感冒!

 傻小手 2022-02-22

《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身体内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如果阳气失却了正常的位次,就不能发挥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也会暗弱不足。由此说明了养护阳气就是养生治病的根本,当阳气不足时,疾病都会找上门!中医讲,春夏养阳,立春后阳气开始升发,也正是养阳的好时机,那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今天会详细讲解, 家长一定要认真学习。

首先,家长要知道什么是“阳气”。简单来说,阳气是人体的活力之源,人体的生、长、壮、老过程,皆与阳气相关。

古人将阳气比作阳光之于大自然的作用,没有了太阳的照耀,大自然的万物就无法生长,阳气对人体也一样,没有阳气的温煦,其温养脏腑的力度不够,气血功能就差,孩子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阳气更是人体对抗外界病邪的一道防御机制,就像是大气层对自然界生物的保护作用,也就是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抵抗力”,所以一旦阳气不足,病邪则容易侵入。

《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人体阳气潜藏,所以在刚过去的冬季,我时常提醒家长要帮孩子把阳气“藏”好。到了春季,气温逐步回升,自然界的阳气从地下的封藏状态逐渐升发到地面之上,体内的阳气也逐渐向上向外散布,此时要开始养阳。

 

避免阳气的耗散就是在养阳气

立春以后,家长要把孩子体内积累了一整个冬季的邪气赶走,帮孩子守住阳气,养好阳气,升发阳气,为接下来一整年的消耗做好储备。

其实,阳气就像是我们体内最宝贵的“矿产”,“适度开采”才能生生不息。所以,养阳气不仅要做到“开源”,更要重视“节流”,不做损耗阳气的事,把阳气好好守住,才是最有效的“养”!

1、养阳“捂”为先,不要帮孩子过早减衣

中医讲,“风邪居六邪之首,乃百病之长”。春季多风,风邪又是春季的主气,是流行病、外感的主要致病因素,此时流感、水痘、肺炎、支气管炎、手足口等传染病是很高发的。立春以后,人体的阳气开始顺应自然,开始向上向外升发,皮肤腠理逐渐张开,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袭。特别是冬春交接期,气温变化大,岭南地区“倒春寒”的现象更为常见,家长要适当地帮孩子“春捂”,避免感染风寒。否则,孩子一生病,病邪与病中使用的药物都会对阳气造成极大的损耗。

但家长也要注意,也不要“捂”得太过,穿得太多太紧身会阻滞身体气血的运行,限制身体气机舒展,也不利于阳气的升发。而且,帮孩子穿太多,容易把他“捂”出了大汗,汗出当风也容易中招。春季着装应遵循“下厚上薄,宽松”的原则,可以选既挡风又透气保暖的宽松款式。

2、防寒驱寒护阳气,不要让孩子受寒

立春后,自然界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时期,阳热渐生,但阴寒未尽。特别是岭南地区的“倒春寒”,这种“寒邪”的威力一点也不输冬季的寒,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除了要帮孩子保暖,驱寒的工作也不能放松。

就像最近几天,广州这边的天气一直以阴冷为主,又冷又下雨。在六淫之中,寒邪和湿邪都是“阴邪”,最伤人体的阳气。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内的阳气本来就像一朵小火苗,一旦受到寒邪的侵袭,这朵“小火苗”就更脆弱了。所以,家长要懂得帮孩子驱寒,这段时间可以用“感利通草本泡澡液”帮孩子泡脚、泡澡驱除寒湿(泡脚取半包、泡澡取一包),每天一次,每次10~15分钟。当孩子出现明显的受寒症状,可以连续用2~3天,冬季日常保健可以一周1~2次,孩子有热证时不用。

3、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生冷寒凉之物

在这段时间,家长要注意控制好孩子的饮食,不要让孩子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损伤脾阳。家长需要知道的是,生冷寒凉的食物不只是雪糕、冷饮,还有性味寒凉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如桑葚、雪梨、草莓、香蕉等,这段时间都要少吃或者不吃,尽量选择性味平和、温和的水果,如苹果、橙子、葡萄等。在给孩子吃一些寒凉的蔬菜、瓜类时,如胡萝卜、菠菜、绿豆芽、冬瓜等,家长要加上性温的姜葱蒜中和寒凉之性。所以,家长主动学习食物的性味是很重要的。

4、不要让孩子太晚睡

中医认为,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晚上的9点到凌晨的3点,一天中的这6个小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宜入睡休养,安眠养阴。如果这时孩子没有入睡,反而在疯玩疯跳,阳气就无法归藏,对阳气同样是极大的损害。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让阳气得以归藏。

 

养阳的关键是养脾胃

现在,我们知道了春季养育孩子的关键是“养阳”,家长要避免做以上四件容易损伤阳气的事以外,还要学习如何正确养阳气,其中的关键就是养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孩子脾胃健运,体内的阳气就会充盛;反之,脾胃运化功能疲软,气血生化无源,阳气也会不足,防病能力下降,孩子病痛变多,生长发育也会缓慢落后。

1、养脾胃第一步是控制消化

养脾胃的第一步就是不要损伤它,要保证它的正常运转。脾主运化吸收,如果孩子吃得太多、太杂,超过了脾胃承受的程度,吃进去的水谷精微就会停滞在脾胃,形成积食。孩子一积食,脾胃就无法运转,阳气的生产自然就锐减了。

家长要每天坚持用“10秒判消化”去观察孩子的消化状态,根据孩子当天的消化情况来调整当天的饮食内涵。当舌苔、口气、大便、睡眠其中有一项或以上不正常,就代表孩子积食了,此时就要及时地助消化,吃软、吃少、吃素、吃新三星汤,坚持2~3天。日常保健可以每周安排一次新三星汤或疏春方(食疗方见文末),都能起到很好的预防积食、预防疾病的效果。

2、饮食上适当添加助阳的食物

家长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应季的升发蔬菜,如春笋、香椿芽、荠菜、豆芽、韭菜等蔬菜在菜市场是非常常见的,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很有好处。食疗方面,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韭菜炒土豆丝、韭菜炒蛋、绿豆芽炒青椒、绿豆芽炒肉等,这些菜谱在《儿童食疗大全》中都有,家长可以翻阅查看。

3、消化好时要积极健脾,滋养阳气

在孩子消化好时,家长要额外地帮他补益脾胃,滋养阳气,每周安排1~2次白术佛手汤,全方健脾与疏肝相结合,具有健脾化湿、理气疏肝、调和肝脾的功效,尤其适合春季调理体质用。

如果孩子不太接受白术佛手汤的味道,可以选择我的经典小儿健脾方——新四神汤。它由山药、芡实、白扁豆、南杏仁四味材料组成,具有健脾祛湿、固肾益气、利肠通便的功效。这四个食材都是家庭常用的,药食同源,性质平和,非常适合孩子娇嫩的脾胃,可以作为日常保健的健脾方。每天1~2条,每周可用2~3次,2岁以上孩子用。

4、天气晴好时要多晒太阳助阳气

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家长要抓紧时间带孩子到户外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的作用。春夏可以重点晒晒孩子背部和头部。人体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晒晒背部有助于调理脏腑气血,温煦经络;而“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所以晒太阳不妨重点晒晒头顶。

 

疏春方

材料:陈皮2克,谷芽10克,广藿香5克,木棉花8克,芒果核12克

功效:消积祛湿,健脾养胃,疏风理气,预防伤风外感。

宜忌:

◆ 喝小儿疏春方时不用再喝其他助消化的汤水。

◆ 3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白术佛手汤

材料:白术10克,佛手6克,土茯苓15克,陈皮2克,猪瘦肉适量

功效:健脾化湿、理气疏肝、调和肝脾。

宜忌:

◆ 适用于孩子胃强脾弱、口气大的症状。

◆ 3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