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大方图解》上卷010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2-22

【小柴胡汤】

治伤寒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喜呕,口苦,耳聋,脉弦数者,此是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证,宜此汤和解之。

柴胡半斤(准今法二钱以上) 黄芩三两(准今法二钱)

人参三两(准今法二钱) 半夏半升(准今法二钱)

甘草三两(准今法一钱半) 生姜三两(准今法四大片)

大枣十二枚(准今法四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人参、半夏,加瓜蒌实。若渴者,去半夏,加瓜蒌根。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温覆取汗。

云说:柴胡汤加减法甚妙。不渴,未伤津液,不用人参;外有微热,加桂枝取汗。小柴胡汤原文甚多,细细看之。

原文: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甘草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云按,同前方)

云说:第一行为病机。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云按,同前方)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云按,同前方)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云说:长病程。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甘草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十二枚

云说:热入血室,本方用生甘草。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云按,同前方)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云说:热先,黄芩在前,用炙甘草。

230.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解也。(云按,同上方)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云按,同上方)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炙,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云说:太阳病不解传经,此方用炙甘草。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云说:发热,黄芩靠前,用炙甘草。

394.伤寒差已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柴胡八两 人参二两 黄芩二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二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云说:本条为伤寒瘥后。此处人参、黄芩、甘草、生姜各二两,用炙甘草,煎煮法同。

《金鉴》注曰:方以小柴胡名者,取配乎少阳之义也。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所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尽之矣。少阳脉循胁肋,在腹阳、背阴两岐之间。在表之邪欲入里,为里气所拒,故寒往而热来。表里相拒而留于歧分,故胸胁苦满。神识以拒而昏困,故嘿嘿。木受邪则妨土,故不欲食。胆为阳木,而居清道,为邪所郁,火无从泄,逼炎心分,故心烦。清气郁而浊,则成痰滞,故喜呕。呕则木火两舒,故喜之也。此则少阳应有之证。

方中以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豁痰饮,降里气之逆。人参补久虚,助生发之气。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营卫,相须相济,使邪无内向而外达也。

至若烦而不呕者,火成燥实而逼胸,故去人参、半夏,加瓜蒌实也。

渴者,燥已耗液而逼肺,故去半夏加瓜蒌根也。

腹中痛,水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去黄芩以安土,加白芍以戢木也。

胁下痞硬者,邪既留则木气实,故去大枣之甘而泥,加牡蛎之咸而软也。

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水邪侵乎心矣,故去黄芩之苦而伐,加茯苓之淡而渗也。

不渴,身有微热者,半表之寒,尚滞于肌,故去人参加桂枝以解之也。总之,邪在少阳,为表寒里热,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汤,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加减下有加五味、干姜止嗽一条,屡用之皆不应,而嗽反重。或以干姜助火、五味敛邪故也。恐非经文,故不敢录。

云说:太、少、阳明均可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