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停下来思考,就不知道你的风险有多大

 澹泊的修炼笔记 2022-02-22

01 这世界上最愚蠢的就是把当下看成永远

每天上下班,我们穿梭在这城市中,总会遇上拥堵的车辆,拥挤的地铁,匆匆的行人。日复一日,我们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我们还会把白天上班、晚上加班甚至周末开会变成一种习惯。

有时,我们会想,每天这么忙碌,什么时候能够财务自由?

我们总会算计着,按照现在的薪水,多少年后可以买到房,我们还憧憬着哪一天会幸运降临,我们得到一大笔钱后可以辞职不干。

如果你现在很舒适、很乐观,这篇文章你可能看了会有点难过。

我们是不是经常恐惧一天都要过去了任务还没完成? 我们也会恐惧市场竞争的突变,我们还会恐惧老板突然通知你明天不用来上班...

但相比下面要说的,这都不算什么。

我曾经送走过身边最亲爱的人,当时钱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样,根本无暇关注花了多少,能起多少作用。中山三院一个主治我夫人的外科医生跟我说:每次面对无数生离死别和背负天文医疗数字背后的病人,他心情都很难平静,他早早就给自己买了几份重疾险。另外,在夫人在生前一两年,她还曾组织人给一位孩子得了白血病的同学捐款,据说她的同学为了救孩子卖了在北京的房子。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窝囊,可以去医院走走看看,那里有很多真正不幸的人。从那以后,我经常会对大家说:“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聊天吃饭,就是最幸福的”。


能坐下来聊天、吃饭,就是最幸福的

每个故事都有结局,但是故事完结后人生还是在延续的,很多故事都有难以预计的下半场:

  • 王子和公主终于在一起了,或许两三年后他们在闹离婚;

  • 当年看美剧《权力的游戏》时,最惊叹的就是各种“主角”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瞬间领盒饭,然后留下一地鸡毛;

  • 十几年前还在诺基亚工作的技术人员,会认为那是一个好的归宿,那现在你不是也认为在腾讯或阿里会是一个好归宿?

  • 终于做了老大,是否想过以后一直就可以呼风唤雨了?当平时对你唯命是从的员工决心离职的时候,你发现在留他的过程中,自己还是一个孙子...

这世界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这一刻的幸福和成功,却无法预测下一秒可能出现的风险,世上最愚蠢的人,就是以为当下就是永远。

风险就是这样,我们明明知道可能发生,但是却无法真正有效规避。

02 我们居然有这么多的风险!

小品中都有这样的段子:

活得太惨: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还没赚到;
活得太短: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还没花完;
活得太长:人生最最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活着,钱花完了;

连活得太长都是罪...

既然要思考风险,那么我们总要识别我们人生会遇到哪些风险。

很简单啊: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

但这不会引起我们什么思考和焦虑,我们天生对抽象的东西不会太在意,正所谓知道越多,痛苦越多,我们就来具体梳理一下这些风险。

1、人生风险

  • 重疾:如果你对重疾不够敏感,可以再回去复习一下《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人工肺开机 6 万,每天 2 万,存活率 30%”,有最长的治愈记录是 122 天!所以记住:你离破产之间,只有一场大病而已

  • 伤残:一旦出现意外伤残,当下的痛苦和生活不便是一回事,更关键的是很可能失去稳定的工作收入。

  • 早亡:本来说一死百了,但是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孩子怎么办? 人生如果没有担当,就失去了意义,看着后续的困难,酒泉下也都难眠。即使已留下了一笔钱,因通胀、理财不当、孩子败家等,还是存在风险。

  • 养老:没有计算就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假设当前有一定质量的生活费是5000元/月,如果 30 年后 60 岁退休,通胀率 4%,那么退休后 20 年(活到80岁)的生活费是 5000元 x (1+0.04)^30 x 12(个月) x 20(年) = 389 万元,看到这个数字是否会对你的养老有点担心呢?这还是个粗略计算,如果我们不幸“活得太长”,又会怎样? 如果还要请个阿姨照顾,又会怎样?我只能感叹,养儿是为了防老? 真正实在的是养好老才能防儿(不孝)


图片来自网络

  • 教育:孩子成绩不好,我们会担心他的生存能力;如果孩子学得太好,我们还会担心没能力给他请更好的老师...(我们真苦),浪费孩子的天赋就是我们的罪过,那么动辄几十万的教育费用我们从哪里来?

2、财产风险

  • 房产:据统计房产占了中国人 77.7% 的资产,远超美国的 38 %。你有没试过煮饭忘记关煤气炉?有没有想过半夜各种充电可能导致火灾?天知道什么时候会地震或者地陷?还有洪水、雪灾呢? 如果因为意外导致房产损失,那么我们这辈子就白干了?

  • 政治/战争:银行、保险的信用来自国家,这问题想多了就会杞人忧天,万一哪天国家的信用出问题怎么办?战争、恐袭会产生什么后果?我们要不要买点金条? 或是把钱存在瑞士银行?

  • 其他:家有名画、古董等的我就不说了,毕竟都是少数人。

3、责任风险

  • 车辆责任险:第三者 100 万是标配,有车的都明白,万一你的车子刹车失灵不幸撞了别人...

  • 雇主责任:有律师告诉我,你家请的保姆如果不是家政请来的,那么她在工作中的伤害(如擦窗户摔下),雇主要负责。我们经常忽略这样的问题,从家政请人,虽然贵点,但是却相当于买了一份保险。

  • 其他责任:你家的熊孩子有意无意造成的损失,例如用玩具枪打瞎其他小朋友眼睛,这结果谁都无法接受...

以上这些焦虑虽然令人不愉快,但是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人,怎能不考虑这些呢?

世上有一个定律叫做“墨菲定律”,意思是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更何况,通过统计数据,可发现重疾这种东西原来并不“稀有”,下面是来自中国保监会关于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这里截取男性的统计,ix 代表该年龄发生重疾的概率:


来自保监会发布的数据

据上表,做个简单换算,我们就可以算出 0-x 年龄的发病概率统计,0-10、0-30、0-60、0-80岁 重疾概率发生率分别为 0.44%,1.48%,19.6%,65.4%,也就是说假设你想活到 80 岁,一半以上几率患重疾。

03 用小钱去转移人生的大风险

有人说:人生 90% 以上都是痛苦。我不太认同,相比上面这些风险,我认为工作的痛苦那是一种幸福!

人生不是赌博,假如我们无法避免“墨菲定律”,我们又不是比尔盖茨,那么我们唯一能考虑的就是“风险转移”,即用最小的钱去转移人生最大的风险,这就是保险。


“风险转移”:用最小的钱去转移人生最大的风险

下面是对保险思考的几个观点:

1、投保有顺序
理论上,上节中提到的所有风险,都有相应的险种来对应。但是我们还需要有个优先级,头等重要是意外险,对我们的产生的影响是“上不封顶”,第二梯队的重疾、寿险、医疗险是生存基本保障,也需要优先考虑,第三梯队考虑养老、财产、子女教育、责任险等,第四梯队考虑传承、避税等所有权相关的保险功能。

此外,先大人后小孩,先家庭支柱也是同理。

既然保险的本质在于用小钱撬动大钱。有些可控的、有限的风险我们可以不那么纠结。如车辆损失险,如果不是豪车、刚到手的新车或是“马路杀手”,我觉得买车损险的必要性不大,毕竟损失已封顶且有限,我们不如去加大我们无法控制的“第三者责任险”。

2、重保障而不是重投资
有人认为,保险都是精算师算过的,投保肯定是保险公司赚钱,而对消费者是亏钱买卖。

保险的目的就是看是否能转移风险,看过保险历史的人就知道,当年是保险驱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发展,才有今天的欧洲。

如果关注赚钱,我们可以去基金定投,定投教育基金,是消费性支出风险的重要手段。当然,这是与保险不同的另外一个话题。

所以,在投保中,我们要增大眼睛看的不仅是钱,更重要的是看清楚保单条款。保险经纪也会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吓唬你,如 65% 的人会得重疾,让我们以为买了他的保险就能覆盖 65% 的问题。但是他们的重疾条款、程度是否覆盖这 65% 中的重疾,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3、社保解决不了看病贵
很多人总说医改失败,导致看病难、看病贵,但是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如果看病容易,那么社会就会有更多的人涌向最好的医院,占用最好的医疗资源,导致最需要得到医疗资源的人无法获得治疗。所以,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只要医疗资源还缺乏,只能通过提升看病的门槛,才能筛选出最需要看病的人。

而社保这种大家都有的资源必然不是门槛,我们不要过于期待医疗费用能一下子降下来,确保自己有享受高端医疗的能力方为上策。


高端医疗资源,总是稀缺!

4、关于“两年不可抗辩条款”
关于投保注意事项,我不是专家,不敢乱说。我这里只谈一条,就是我认为大家应该知道的这样一个法律条款。

年龄大了,在例行体检中,总有一两个指标有点问题。一不小心去照了个什么 CT,结果发现小结节,这下保险公司就会为难你了。有医生说,如果让14亿人都去照 CT,至少1个亿以上的人能照出小结节。

拿着这些“亚健康数据”,投保时到底要不要告知保险公司?如果你确认过这些指标不是疾病,且确信自己两年内不会因此产生重疾,那么,你真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保险法》第 16 条“不可抗辩条款”:

第十六条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这就是对保险公司“假话一定不说,真话不一定全说”的原则。如何解读该条款,网上有很多案例可以参考。

为了避免这些隐患,保险经纪说的是对的,要趁年轻投保,要体检前去投保,这是铁律。

结束语:风险来临时,希望大家能坚强

我们都厌恶风险,风险有时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转移,经常停下来思考,并将一切进行妥善管理后,我们在真正风险来临的时候会变得更加坚强。


当风险来临,希望能变得更加坚强

如果说生活欠我们一个圆满,那么,我们还欠生活一个交代。

愿大家能用好保险这支人生的杠杆,去管理好自己的风险,用责任给生活一个交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