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瓜主要病害大解析

 深海之星ccpsl0 2022-02-22

一、病毒性病害

图片

1

花叶病毒病
幼苗期感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为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植株矮小。成株期感病,新叶为黄绿相间的花叶,病叶小,皱缩,严重时叶反卷变硬发脆,常有多角形坏死斑,簇生小叶。病果表面出现深浅绿色镶嵌的花斑,凹凸不平或畸形,停止生长,严重时病株节间缩短,不结瓜,萎缩枯死。
图片

2

皱缩型病毒病
新叶沿叶脉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纹,叶形变小,出现蕨叶、裂片;有时沿叶脉出现坏死。果面产生斑驳,或凹凸不平的瘤状物,果实变形,严重病株引起枯死。
图片

3

绿斑型病毒病
新叶产生黄色小斑点,以后变淡黄色斑纹,绿色部分呈隆起瘤状。果实上生浓绿斑和隆起瘤状物,多为畸形瓜。
图片

4

黄化型病毒病
中、上部叶片在叶脉间出现褪绿色小斑点,后发展成淡黄色,或全叶变鲜黄色,叶片硬化,向背面卷曲,叶脉仍保持绿色。
图片

发生规律:
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2—26℃,相对湿度85%左右,最适病症表现期为成株结果期,发病潜伏期15—25天。高温少雨,蚜虫、温室白粉虱、蓟马等传毒媒介昆虫大发生的年份发病重。防治害虫不及时、肥水不足、田间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病重。
传播的主要途径:种子、嫁接、害虫、田间作业等
应对策略:
  • 选用抗病品种:黄瓜病毒病的发作与品种关系密切,菜农朋友在栽培时应尽量选用抗病性比较强的黄瓜品种;
  • 种子消毒:种子消毒可以一定程度消除种子内的病毒,降低发病率。种子消毒方法有两种:一是干热处理。二是药剂处理;
  • 环境条件控制:在黄瓜成长期间应该通过铺挂遮阳网遮阴下降温度、浇小水勤洒水、坚持土壤湿润,并对黄瓜及时喷水等方法创造不利于病毒病发作的环境条件;
  • 传毒源控制:病毒病主要靠桃蚜、棉蚜、粉虱等刺吸式害虫传毒,做好刺吸式害虫防治可有效降低病毒病的传播;
  • 加强植株管理,合理进行田间操作。适期耕种,定植时防止伤根,加强肥水管理,培养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及耐病能力;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整枝、打杈、采收要留意清洁,防止或减轻机械传毒的机会;
示范经验
预防:几丁®500倍,间隔7-10天;
发病后:几丁®150倍-300倍+健太®,间隔3天,连续使用2-3次左右

二、细菌性病害

图片

1

细菌性角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
发病症状:
叶片受害,先是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

图片
叶背面无黑霉层,湿度大时可见乳白色菌脓。
后期病斑呈灰白色,中央组织干枯脱落易形成穿孔。
图片
茎及叶柄上的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渍状腐烂,有臭味。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发病温度10-30℃,适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塑料棚低温高湿利其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在田间浇水次日,叶背会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有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
应对策略
  • 选用耐病品种或从无病瓜上采种,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
  • 种子处理。瓜种可用70℃恒温箱干热灭菌72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
  • 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保护地栽培注意增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深埋或烧毁;
  • 示范经验:荧光棒®稀释500倍+枯芽春®稀释375倍,叶面喷施,连续2-3次,间隔5-7天。


2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发病症状:
叶片:病斑为点状斑点,生于叶缘水孔附近,水浸状,扩大后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时发生大型水渍状病斑,由叶缘向中间扩展,呈楔形;
图片
叶柄、茎、卷须:病斑呈褐色水浸状;
瓜条:瓜条多由瓜柄处侵染,形成病斑,黄化凋萎,脱水后僵硬,空气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
图片
发病规律:
病原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病原从叶缘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借风雨、田间操作传播蔓延和重复侵染。
应对策略:
  • 重病田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深埋或烧毁;
  • 加强田间管理。深沟窄畦栽培,三沟配套,增强雨季防涝排渍能力。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氮肥施用过多,增强植株抗病性。保护地黄瓜开花结瓜前少浇水、勤中耕、多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结露和滴水;
  • 示范经验发病初期荧光棒®稀释500倍+枯芽春®稀释375倍,叶面喷施,每隔5-7天喷1次药,共喷4-6次。

三、真菌性病害

图片

黄瓜常见真菌性病害有霜霉病、靶斑病、蔓枯病、灰霉病、枯萎病等

1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最常见的病害。
发病症状多角形病斑,受叶脉制约。
图片
早上进棚,翻开叶子反面,就能看到叶子有露水,叶背有水浸状的病斑。后期才开始长黑毛。叶子正面看到多角形黄色斑点。
图片
发病条件:
病菌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通过气流和雨水,霜霉病的流行要求多雨、多露、多雾、昼夜温差大、阴雨天和晴天交替等气象条件。在满足湿度要求的前提下,气温达10℃,田间即开始发病,20-24℃时最有利于病害发展。平均气温达30℃以上,即使处于雨季,一般病害将停止发展。
露地栽培如瓜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浇水过多,栽植过密,通风不良,及整枝、绑蔓、中耕除草不及时等,均易造成田间湿度较大而利于霜霉病的发生;施肥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土壤板结,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均易降低植株的耐病性。
应对策略:
  • 提高黄瓜抗性:通过合理施肥等培育壮苗,如合理补充氮磷钾、腐殖酸、中微量元素等提高黄瓜的抗性,这样霜霉病发生的几率就会降低,在移栽后随定根水冲施枯芽春®500g+木每灵®500g/亩;定植后15天冲施枯芽春®500g+木每灵®500g/亩,可提升植株的抗逆能力,有效降低霜霉病的发生概率;
  • 另外使用几丁®叶面喷施也可以激活植株免疫物质的产生,对霜霉病等其他病害也有较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 降低湿度:避免大棚里出现湿度过大的情况,如可以早上起来开10-15分钟风口排出湿气,在过道上撒草木灰等降低棚室内湿度,进而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及发展;
  • 示范经验:病害发生初期使用几丁®300倍复配化学药剂,如使用氟吡·霜霉威、氟噻唑吡乙酮、烯酰吗啉、氟吗啉、(精)甲霜·锰锌、霜脲·锰锌、双炔酰菌胺等进行防治。

2

黄瓜靶斑病

发病症状:
多产生在中上部叶子,病斑近圆形或多角形,黄褐色,小斑点,有黑霉层。俗称小黄点。由原来的次要性病害变成现在的重要病害。
图片
(图:靶斑病叶正面症状)
图片
(图:靶斑病叶背面症状)
发病条件:
靶斑病多产生在黄瓜成长中后期,3-4月份较重,主要依靠气流传播,并且再感染能力很强。高温25-27℃,高湿,浇水后遇阴雨天湿度大,发病快,发病重。
应对策略:
  • 浸种:靶斑病的病菌在温度超过55度时便能杀死,在播种黄瓜前,先将黄瓜种在温度55度的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将水温降到30度继续浸泡3小时,可有效杀死病菌,促发黄瓜萌芽;
  • 轮作:和靶斑病非寄生农作物进行两年轮作,可减少潜伏在土壤中的靶斑病病菌传播;
  • 田间管理:种植时可起垄定植覆盖地膜,小水灌溉注意通风排气,随定根水冲施枯芽春®500g+木每灵®500g/亩来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和抗病性当发现病株时,要及时摘除病叶,减少传染源;
  • 药剂选用:在靶斑病的高发期,提前做好防护工作,药剂可选择咪鲜胺、代森锰锌、乙蒜素、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苯醚甲环唑等,防治时可以选择保护性和治疗性药剂混配,重点喷在植株的中、下部叶片,连续喷2-3次,每隔7-10天喷一次

3

黄瓜蔓枯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茎蔓,也可危害叶子,叶梗及瓜条。
为害叶子,从叶缘向内呈现三角形大斑,黄褐色。
图片
为害瓜条,在瓜条顶端出现白色粘胶物。
为害茎蔓,病斑水浸状,黄白色,有时溢出琥珀色粘胶物,严重时茎蔓开裂腐烂。
图片
发病条件:
病菌经过气孔、伤口侵入,流水传播。发病适温18-25℃,相对湿度90%左右。多产生在黄瓜生长后期,秋延黄瓜9-10月份,冬春黄瓜4-5月发病较重。
应对策略:
  • 温度比较高,长势比较快的时候,缺硼会导致茎杆表皮木栓化,缺硼和缺钙同时产生的时候,成长速度过快会把茎杆挣裂,伤口出现后很容易导致病原菌感染。所以要增加茎杆的韧度,需及时补硼补钙;
  • 注意通风散湿,起垄种植,小沟小水,严防大水漫灌;
  • 示范经验发病初期,枯芽春®375倍+沃佑®150倍叶面喷施,间隔3-5天,喷施2-3次,发病部位可使用沃佑®稀释50倍涂抹伤口。

4

黄瓜灰霉病
典型症状感染腐败的组织,主要为害花、幼瓜顶端,水浸状,软腐,灰霉层。
图片
发病条件:
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于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靠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黄瓜结瓜期是病菌侵染和发病的高峰期。高湿(相对湿度94%以上)、较低温度(18~23℃)、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时容易发病,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足90%时,停止蔓延。因此,此病多在冬季低温寡照的温室内发生
应对策略:
  • 调控好棚内温湿度,白天25-30℃,夜间15℃左右,适时通风散湿,保持干燥,无露水,控制病害产生。
  • 示范经验发生初期几丁®500倍+木每灵®300倍叶面喷施,间隔3-5天,使用2-3次,发病严重时,也可以外加化学药剂熏蒸,因为灰霉病产生大量孢子,飘落在大棚中,到处都有,包括墙体、立柱等,但是要警惕熏蒸剂产生药害。

5

黄瓜枯萎病
发病症状:
黄瓜枯萎病多在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早晚可以恢复,以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早晚不能复原,并很快枯死。
图片
病株主蔓基部纵裂,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茎基部、节和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常有黄色胶状物流出,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病株易被拔起。
图片
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或更长的时间,病菌随种子、土壤、肥料、灌溉水、昆虫、农具等传播,通过根部伤口侵入。重茬次数越多病害越重。土壤高湿、根部积水、高温有利于病害发生,氮肥过多、酸性、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多的地块病害发生重。
应对策略:
  • 黄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洒消毒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
  •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
  • 保护地黄瓜采取白(黄)籽南瓜作砧木嫁接栽培,是解决黄瓜重茬和枯萎病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随定根水冲施枯芽春®500g+木每灵®500g/亩来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和抗病性,改善透光强度,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
  • 示范经验:黄瓜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可用枯芽春®375倍+木每灵®500倍灌根,每株100-150ml药液,间隔5天左右灌1次,连灌3次。


四、结语

图片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病害的发生是病原菌、环境因素和植株本身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针对不同的病害做好病原菌的防控和田间管理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植株本身,如果植物长势健壮,抗病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就不容易被病害感染。本文所介绍的防治方案,以生物防治为主,除了抑制病原菌以外,更多的是调节植株微生态环境平衡,协调植株生长,诱导植株产生抗性,从而从根源上减少了病害发生的概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