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时进:超越时代的农学天才

 卧龙动 2022-02-22

 史飞翔

一般来说,人与时代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一种是顺应,或者说叫识时务;一种是冲突,甚至对抗;还有一种是超越。第一种人往往是时代的弄潮儿,世人眼中的成功者。第二种人注定是悲剧性的,其中以读书人居多,比如万世师表的孔子。至于第三种人,那是少之又少,简直是凤毛麟角,比如尼采那样的哲学家。正是基于此,我们才说有些人是照近不照远,有些人是照远不照近,还有一些人是死后才出生。以上这点小小感悟是我从一个人的命运遭际中悟出的。这个人就是董时进。今天已很少有人知道董时进这个名字了,不要说一般的普通民众,就是那些以读书为职业的学问家也不见得就一定能知晓。历史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屏蔽掉一些东西。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去还原一个真实的董时进。

董时进(1900—1984),四川省垫江县(现重庆市)人。1900年农历10月18日,董时进出生于四川省垫江县武安乡天星桥一富而少文的农民家庭。父母望子成龙,故一直鼓励董时进追求学业。董时进于辛亥革命前入桂溪高等小学堂读书,后到重庆上学,继而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即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今交通大学之前身),毕业后弃工学农,于1917年考入北平京师大学农学院,从此与农业结下终生之缘。1920年,大学毕业后董时进考入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美国,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专攻农业经济学。1924年获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施革玛赛学会荣誉会员,后又在伦敦大学作学术研究,在欧洲各国考察一年。1925年,董时进学成回国。历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主任;国立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交通大学、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等教授。

董时进终其一生与“农”结下不解之缘。他为农师,任农官,办农刊,立农会,建农党,创农场,著书立说言必称“农”。董时进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之兴盛,必须以农立国,科教兴农。他以兴农为已任,终身不渝,即使后来在美国定居,仍念念不忘中国的农业振兴。董时进一生出版了多本专著,如《农业经济学》、《农民与国家》、《国防与农业》、《农村合作社》、《粮食与人口》、《农人日记》等。他主张推广良种,兴修水利,放干冬水田,提高复种指数,推广美国式的农场,实现机械化。董时进为农业可谓是不遗余力、殚精竭虑。董时进关于农业的很多思想和论断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董时进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农学家,同时他还创作小说。据熊培云先生统计,董时进在海外一共出版了五部小说:《两户人家》《宋林远征记》《硖口怒潮》《阿宝救牛记》《赤狱记》。这些小说大多围绕着二十世纪中国的乡村生活展开,所涉及的主题包括革命、慈悲、苦难、父子冲突、奥德赛(寻找家园)、土地、复仇、人性、拯救、良知折磨等。

如果仅仅如此,董时进充其量只是一个本分的知识分子,很难赢得世人的推崇和敬重。董时进之所以是董时进更多的体现在他的凛然风骨及精神操守上。董时进青年时十分崇敬孙中山,凡有称孙中山为“孙大炮”者,必与之激烈争辩,不折服对方,决不罢休。1919年“五四运动”时,董时进曾上街游行并被北洋军阀拘捕、囚禁,七天后释放。董时进曾猛烈地抨击国民党政府的独裁专制。对于国民党政府取缔民盟董时进很有看法。他认为,自己腐败但还给人民一点自由的政府,比那种又腐败还不给人民自由的政府总是要好一些。这个简单的常识,中国多数知识分子要在经历了半个世纪以后方才明白。

1949年12月,董时进给毛 泽 东 主 席写了一封公开信,标题是《董时进上毛 主 席 书》,自费铅印,四处散发,提出“江南无封建”论,不赞成在江南进行土地改革。他的根据是:旧中国农村土地是'自由买卖’的,租佃关系是一种'自由契约’,所以它不是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因此就不应该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把土地分散了,于经营不利”。“地主是勤劳的,而农民则是懒惰的”“地主土地私有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1949年以后,在老一代知识分子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是梁漱溟和马寅初等先生,但与他们比较起来,真正能在大问题上看出轻重的还是董时进。

董时进晚年奔走于海峡两岸,积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1984年,董时进因患肠癌,病逝于美国,享年84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