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读书与创造的关系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2-02-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英国有个叫亚克敦的人,他可以算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7万册藏书都读遍外,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读书笔记。但是,他只注意储存知识,从不创造,结果终生一事无成。

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写有《灵宪》《浑天仪图注》《算罔论》等涉及天文、立法、数理方面的科学著作,他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伟大的科学发明,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沙市中学读书节落下帷幕,你在读书节期间是否读有所得呢?请综合以上材料,以读书与创造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结构清晰,至少使用两种论证方法,卷面美观无涂改,书写工整无错别字,不少于800字。

作文                   

读书为根,创造为花

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人若想成功,大量地阅读书籍来增长见识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读书是基础,创造才是升华。只有创造才能将读书的价值发挥出来。

25、读书要能读无字之书。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又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这种无字之书,照今天我们通俗的说法,即阅读社会、人生、自然的这部大书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古往今来,只有大量地读书并懂得把获得的知识加工创造的人,才能有非凡的成就。众多的仁人志士,都懂得读书与创造的关系,懂得积累是为了创造这一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蒲松龄不囿于古代小说的内容,终成灵异怪诞的《聊斋》,鲁迅勇敢地对抗古文文学,使白话文的热浪在全国席卷开来。没有高迪创造性地运用建筑学知识,哪有那美妙的高迪之都” 在西方熠熠生辉;没有爱迪生想人之不敢想,哪有那人类发明史上的累累硕果。

在读书基础上的积累,好比非洲大陆的尖毛草和巴西的火红花,在生命最初的日子里,日日积累能量,只待有一天,可以将潜能飞速爆发。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向我们印证着一个道理:只有学会创造才能让思想的土地上绽放出成功的花朵。

读书要细心揣摩。袁枚在读书作文之法上曾说过,教人读书,不但要破其卷,更要取其神。何谓破卷取神?他说,蚕吃桑叶吐丝,蜂采花酿蜜,人吃饭长精神,这才叫取神。如果食桑吐桑、采花酿花、吃饭不能消化,读书再多又有何用?荀子也说: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三国时董迂有句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宋代大文豪苏轼则认为: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一言以蔽之,博览群书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细心揣摩、消化吸收

如果说读书使人增识,那么创造则助人长智。

 一个人若想成功,在他前行的道路上,既不能忽略书香的浸染,知识的护卫,又不能缺少自身思考与创造的激情。只有知识的根与创造的花合在一起,我们前途的大树才会枝繁叶茂,花朵压枝,果实累累。

对于读书的感受,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积蓄 “知识的力量,用知识创造财富,用智慧改变生活!

【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型的话题作文。

  “读书与创造是一个大题目,怎样化大为小呢?先选角度,再定小题。从读书与创造的关系看,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不读书无以创造,光读书也不能创造,读书与创造必须紧密结合。

   从读书的目的看,读书是为了吸收知识,吸收知识是为了创造,所以不能只注意贮存知识,从不创造

   从读书的方法看,光贮存知识而不能消化吸收,当然谈不上创造。从创造的途径看,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有所作为,一味埋头读书是不行的。

   如果变换思维方向,还会产生新的话题,如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未必一定要创造等。这样化大为小,变虚为实,从少到多,听候选择。

 【立意】

1.  读书为根,创造为花;

2.离开读书的创造是空想,离开创造的读书是死记

3.把读书和创造结合起来,开放耀眼的智慧之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