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怎么讲?“无”又怎么讲?

 新用户3536Meiv 2022-02-22

老子《道德经》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为啥“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怎么讲?“无”又怎么讲?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其中的道理,我们就要先搞清楚,这“有”和“无”两个字的来历,及其原始意义。

“有”和“无”两个字的最初含意,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存在”与“不存在”的意思,而是指代着古代社会与祭祀有关的、两种类型与性质的身份地位。

比如,在先秦时代,有许多部族的族名前面,就常常带着一个“有”字:有莘氏、有易氏、有扈氏、有熊氏、有邰氏、有娀氏、有虞氏、有仍氏、有苗氏、有邰氏、有缗氏、有蟜氏、有夏氏等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部落,前面都会带着一个“有”字的。

这些带着“有”字的部落,一般都是一个宗族中的首要部落与核心部落,掌管着一个宗族中的集体祭祀权。

当然,他们也因为具有集体祭祀权,就具有代表神灵和祖先,向本宗族中的各个部落,发号施令的权力。

我们看“有”字的字源演变:

为啥“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怎么讲?“无”又怎么讲?

它是一个象形兼会意字,就像是一只手,提着一块肉(“肉”字是一脔肉的横断面的形状)。

那么,提着肉干什么呢?

提着肉,就是要去祭祀神灵与祖先。

而这个提肉的人,就是主持祭祀的人,就是有资格与神灵和祖先对话的人。

所以,这个人就是大酋长、大祭司,就是所有的祭祀活动参与者们的大首领、领导者。

而与“有”不同的是,除了一个“无怀氏”之外,我们今天,似乎看不到一个先秦时代的部落与部族,名称前面带着一个“无”字,倒是有许多地方的地名里,带着一个“无”字。

如:无锡、无终、无棣、无盐、无启、无极、无诸、无肠、无衣、无弋、无支 、无夷、无怀、无畏、无忌、无鬼等等。

那么,这些带着“无”字的地名,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每一个地名,都是对应着一个古代部落。

只是,古代的部落已经消失了,而由当时的古代部落名号而来的地名,却传承下来了。

那么,为什么这些消失了的古代部落,前面都有一个“无”字呢?

我们来看“无”字的字源演变:

为啥“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怎么讲?“无”又怎么讲?

“无”和“舞”,是属于同源字。

它们最早的字形,就是像一个人,两手挥动着花枝。

有的甲骨文,在手挥花枝的人的头上加“口”,像一边双手挥着花枝,一边在唱歌。

其实,这就是祭祀者,在以舞蹈的形式举行祭祀。

那么,我们从这“有”和“无”的两种祭祀形式中,发现了什么区别呢?

其实,所有的祭祀活动,都是要跳舞唱歌的;所不同的是,“有”的祭祀者手中,拿的是肉,“无”的祭祀者手中,拿的是花。

那么,这手中拿肉和手中拿花,各自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来看《三皇本纪》的记载:

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

为啥“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怎么讲?“无”又怎么讲?
为啥“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怎么讲?“无”又怎么讲?

那么,这华胥氏,与宓牺氏和庖牺氏的区别是什么?

华胥氏的“华”,就是花,表示华胥氏是手拿鲜花进行祭祀的。

而宓牺氏和庖牺氏的“牺”,就是牺牲,表示宓牺氏和庖牺氏,是手中拿肉进行祭祀的。

这就是时代的区别。

华胥氏,是生活在渔猎时代的早期;宓牺氏,就生活在渔猎时代的晚期;而庖牺氏,就脱离了渔猎时代,进入到了农牧业时代。

另外,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凡是名号前面带“无”的部落,他们大部分在南方,凡是名号前面带“有”的部落,他们大部分在北方。

这也正好符合考古发现的规律,就是我们中华文明是从长江流域起源的,然后像黄河流域发展,直到北方草原地区,又从北方草原,回到黄河流域,乃至长江流域。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是宗教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社会的结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无”,是每个部落都有的祭祀方式,这里不存在政治关系。每个部落都是独立的。

“有”,就不是每个部落都有的祭祀方式,而是建立在由若干个部落组成的宗族组织之上的祭祀方式。

这里面不但有宗教关系,还有政治关系;不但有神权,还有政权。

所以,“无”,是一种低级的原子形态;“有”,则是一种高级的分子形态。

“无”,是无序状态;“有” ,则是有序状态。

所以,“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们现在,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