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大英博物馆容易错过的中国文物(1)

 荣纳堂 2022-02-22

来伦敦,大英博物馆是不能不去的,它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并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在2万多件的中国文物中约有2000多件长期陈列在33号厅。

大英博物馆33号厅全名“何鸿卿爵士中国及南亚展厅”。中国厅位于进门的右手边,左手边为南亚厅。

相信许多中国参观者都将重点放在了中国厅,会按照逆时针的方向行走一圈,观赏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国宝文物。

但一圈下来,33号厅的中国文物都看完了吗?

如果此时就匆匆离开,那就错过了另一些别具特色的中国文物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33号厅还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中国展品吧!

金翅鸟。中国西藏,十九世纪。

此像为鸟首人身形象,头上生牛角,红色发髻上竖,形成红色升腾火焰状,上有金色日月标记。怒目圆睁,逼视前方,两臂左右伸展,形貌令人生畏。躯体健壮,上身裸露,背上长满羽毛,背生双翅,向上摆起,做展翅欲飞姿态。身佩项圈、臂钏、手钏等饰品,胸部有蛇饰。腰下部为鸟状大腿和利爪。

整尊造像工艺精湛,刻画细腻写实,金水亮丽,是众多金翅鸟造像作品中十分难得的佳作。

这尊清代金翅鸟,制作于清代中期,原本供奉于西藏的某座寺庙内,后流落海外,1992年转为大英博物馆收藏。

有人会不会觉得有几分眼熟?它就是《博物馆奇妙夜3》中那只呆萌可爱的拦路小神兽。

金翅鸟的来历
金翅鸟源起于印度教的迦楼罗(梵语garuda),是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神的坐骑。其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与人无异。

随着佛教的诞生,金翅鸟被引入佛教,成为释迦牟尼佛的护法神,为“八部天龙”之一,常年盘旋在释迦牟尼佛的头顶。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华文化不断融合,金翅鸟也“入乡随俗”有了中国特色,并根据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时代衍生出了多元化的形象和寓意。
 
在中原内陆,金翅鸟结合了古代神话传说中“鹏”的形象。“鹏”是一种大神鸟,在古代文献中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其击水三千里的豪放气概和扶摇九万里的高远志向,一直为传统文人所称颂。成语“鲲鹏展翅”“前途似锦”皆出于此。佛教传入中原内陆后,受庄子影响,逐渐出现了“大鹏金翅鸟”这一形象,寄托着前程远大的寓意。

抗金名将岳飞就被视为大鹏金翅鸟转世,来降伏赤须龙转世的金兀术。

在中原地区的佛教寺庙中,金翅鸟常以观世音化身之一的身份,出现在供奉观音的圆通宝殿中,身着白袍,全身人形,已与印度的样式相去甚远。

当金翅鸟飞入西藏地区时,遇到了西藏本土的“琼”。“琼”在西藏原始宗教苯教中是一只分开混沌、创造天地的神鸟,其形象为头上长角、鸟首人身。

到了吐蕃王朝时期,佛教和苯教进一步融合,“琼”鸟形象得到升级。除了头上长角、鸟首人身外,“琼”鸟开始口中衔蛇,足踏业魔,立于莲台之上。

形象上的变化说明西藏本土的“琼”鸟已受佛教金翅鸟形象的影响,佛苯融合的迹象愈显明确。 
 
经过佛教与苯教长期借鉴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琼”鸟和金翅鸟最终实现合二为一,产生出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金翅鸟。虽然藏族人依旧称之为“琼”,外形保留了双角,不过神格已经成为护持佛法的护法神。
在西藏地区,金翅鸟造像常常被安放在寺庙的大殿前、门廊上方以及屋脊之上,作为吉祥平安的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