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清热逐饮法治愈悬饮二例 例一鲁某,男,55岁。 初诊∶1973年6月9日。 主诉及病史∶胸痛、发热、气喘持续21日。午后发热21天,且胸痛、咳嗽,气喘不能平卧。一周前在门诊诊为右侧胸膜炎,大量积液。先后拍胸片两次,第一次抽水900ml,3天后第二次又抽水1200ml,随抽随涨。于第二次抽水后胸透发现左肺下叶有大片阴影,有可疑新生物,始收住院观察。入院后继用西药抗痨治疗,气喘咳嗽减轻。 诊查∶浊音界第九后肋间。9月30日症状加剧,气喘不能平卧,浊音界上升至第六肋间。胸透示左侧中量积液,上界第六后肋平面。证明患者胸水第三次复发。 辨证∶悬饮(渗出性胸膜炎)。 治法∶逐水涤饮。 处方∶甘遂胶囊(自制),取煨甘遂50g,碾成细末;空心胶囊100个;阿胶6g。先将甘遂末装入胶囊内,以满为度;再将阿胶打碎,放于搪瓷杯内加水少许用酒精灯慢慢熔化,并继续熬炼,至起大泡为止。另用一碗盛开水将炼好之阿胶连杯放进保温。再用竹签点上阿胶将每个胶囊进行封口,放玻璃板上风干。另用75%酒精95ml、福尔马林5ml共100ml,合放杯内。将上述胶囊一次全部放在杯内泡15分钟,准时取出,放置玻璃板上风干待用。每次4粒,间日1次,连服4次。 二诊∶服甘遂胶囊后,每次泻水颇多,咳嗽气喘明显减轻,可以平卧,左侧浊音界下降到第九后肋间。胸透证实左侧胸膜炎,以肥厚为主。有包裹性改变。此后改投清肺化痰之剂,症状消失,精神胃纳转佳,于11月7日出院。一年后随访,身体健康。 例二李某,女,50岁。 初诊∶1965年11月6日。 主诉及病史∶咳嗽、气短、胸痛持续9天。 诊查∶一般情况差,倚息不得卧。检查∶气管右移,左胸前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心界右移,腹隆起,移动性浊音,腹水征(++),唇红。舌苔白,质红,脉弦而滑。胸透∶左侧胸膜炎,大量积液。血沉71mm/1h。入院后第三天行诊断性穿刺,抽出胸水500ml。单用中药治疗。 辨证∶病属悬饮(渗出性胸膜炎,多发性浆膜积液)。 治法∶清热涤痰逐饮。 处方∶十枣汤、大陷胸汤合方。 芫花2g大戟2g甘遂2g红枣10枚大黄10g芒硝15g 先煎大黄,去渣,纳芒硝、红枣再煎二沸,入甘遂、芫花、大戟末更煎15分钟。温服,日2次。 二诊∶用上方药18剂后,胸水消失,腹水亦退,咳嗽胸痛大减,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好转,后改用清轻宣化之剂,住院51天出院。 【按语】渗出性胸膜炎,相当于中医之悬饮、结胸等病,大多系痰热瘀结所致。故治疗当以祛痰逐饮散结为主,诸如十枣汤、大陷胸汤、控诞丹、甘遂胶囊均可采用。笔者通过长期临床体验,认为甘遂一味,服量小,药力大,泻水量多,效果优于其他逐饮药。但其导致恶心呕吐之反应亦大,故以胶囊盛之,使在胃中不被吸收,从而减少刺激。 必须注意的是,凡需多次服用甘遂胶囊者,必根据上一次服药后之反应,决定下一次之用药剂量。若上次泻水量多,则不必再加大剂量;若上次泻水量少,则可酌情加大剂量。同时,应根据病人反应之大小,决定用药次数。如经泻下后,精神食欲不衰者,可每日或隔日再服一次;若经泻下后精神食欲衰减,则应停药或改用其他泻下药。 十七、泻下法治疗肝硬化腹水一例 纪某,男,20岁。 初诊∶1969年3月9日。 主诉及病史∶腹胀一年,加剧四个月。于1968年3月发现腹胀不适,经当地医疗单位检查,发现肝脾肿大,未加介意。同年7月因高烧后出现腹胀,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于11月25日转我院。首用螺内酯(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噻、汞撒利等毫无进展,且精神日差,卧床不起,腹围达111cm,家属哭泣待毙,于1969年3月9日恳余诊治。 诊查∶形瘦如柴,腹大如瓮,巩膜无黄染,腹上青筋暴露有如指大一支,肚脐突出大如鹅卵。肝功能异常,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为0.4/1。舌暗苔白,脉来弦缓。 辨证∶臌胀无疑。 治法∶勉以攻逐水饮,冀图万一之效。 处方∶甘遂胶囊(自制方,详见悬饮例),3粒,嘱于凌晨空腹顿服。 二诊∶服药3小时后,即见腹泻稀水,无以次计,水自肛门不断自流,约达2000ml 之多。泻后精神食欲反见好转。嘱其每日凌晨服甘遂胶囊3粒,坚持1周,腹水大势已退。继服药1 周,腹水全已消退,一般情况好转,可以下床活动。由于腹水消得太快,腹壁肌肉一时收缩不及,皱皮下垂,活动时须双手捧腹而行,经用腹带捆扎后,逐渐回收。于1969 年 6 月 1 日步行出院,随访一年尚健康存在。 【按语】 本例运用攻下取得满意疗效,实出意外。根据临床经验,臌胀不论新久,若臌胀而兼黄疸者难治,若不兼黄疸者可治。凡臌胀而腹壁紧张,叩之鼓响,有如未成熟之西瓜者难治;臌胀而腹壁松软,叩之如囊裹水,如已成熟之西瓜者可治。此外,还必须严密观察下后病人精神食欲之反应。若下后精神食欲不受影响,或反觉下后有舒适感者,则可具信心,续攻不疑;反之,则必须及时停止攻下,待机再举,不可孟浪行事。本例取得满意疗效,完全本着上述经验进行,故能立于不败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