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逸结合

 氧气是个地铁 2022-02-22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有一种已经被澄清过的说法,那就是人类的潜力开发不到一成,连历史上最聪明的人物爱因斯坦都不例外。不过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和违法常识的观点,只是因为具备人类至上主义而被部分群体不断强调。人的专注力确实有限,所以那些能真正集中注意力的人通常都能做出一些有区别于缺乏这项素质的人的壮举。如果将专注力推向世界或者历史级别的话,那么这样的人物将成为领袖。

对于普通人来说,接近绝对的专注力是特别难把握的事情,但专注力有一个特点,就是任何程度只要达标就能得到积极反馈。达标的要求之一就是量变产生质变,所以有“一万个小时”的理念,当然这也不够准确。勤能补拙,也是公式,但并非万能。就像俗话说的:努力不一定成功,哪怕不努力一定无法成功。

在实践专注力的时候,身体也会痛苦或者吃不消,所以出现过职业病甚至过劳死这样的后果。一般来说,职业病多少会有,这导致出现类似情况——打工对劳动者来说等于用时间和健康换金钱,以至于变老后需要用金钱来换健康。我最大的身体天赋可能看起来不会近视。毕竟每天基本从睡醒到睡觉前都在高强度使用眼睛,搞创造,至今仍然没有近视,确实幸运,只是眼睛会痛。

劳逸结合是我想要的,但休息这件事有时反而构成困扰。没时间是最基本的。构不成习惯,就没办法固定规划,这样容易浪费时间。如果我给自己安排休息的话,会不自觉产生负罪感,也不想做一些需要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看完一本连贯到需要紧密联系上下文的书籍,只好用一些常规赛娱乐来消遣。

不过一直工作,哪怕是服务梦想这样充满正能量的行为,就要触发边际递减效应了。热情会逐渐下降,太烧脑真的会限制灵感和天赋。我在一次算连续工作半天即12个小时后,就感觉到大脑一片空白,精力已经到极限,那天很难再坚持创作。可是在结束任务后,意识趋势仍然在创作过程中,还会一直没有目的地思考。

休息时候产生的负罪感,是有价值的。这让个体能随时补充动力,有更强大的信念来完成留下来的工作。这样的心态是从我的生活探索出来的经验,所以范围大概仅限于自己真的投入精力的事项。可以归纳为一个词:欲擒故纵。欲擒故纵不仅能对外执行,或者被迫接受,还是指向自己使用。我接受自己的欲擒故纵,等完成任务的时候,是带着有成就感的解脱。

劳逸结合需要强调的另一面,就是休息。休息具有迷惑性,符合个体的人性本能,也非常容易绑定诱惑。甚至什么福利都没有,就突然杀专注力。我在法定节假日回故乡在家里的时候,就容易这样。以前还更糟糕,因为灵感捕捉能力都下降。现在是效率受影响而已。休息有时候是受到影响的主观意识,我只能使用工作量一样,但更费劲的专注力,增加劳动,来完成任务。劳逸结合不仅仅是一种解压方式,还作为常态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