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山不远》(散文集)第七辑 哲夫成城

 徐树爱 2022-02-23

                以精神魔杖 超越死亡

只是人生的两个平等的端点。从数学意义讲,们应该是等值的,他们应该没有丝毫的区别。两个端点才能决定具体确定的人生线段,才能决定线段的有限性,而有限性才注定了人生过程的意义,人生才是正数、整数、和生命的正书。

扣问死亡,死亡只是生命绵延的假象。请你走出杜普雷的《殇》的曲子,走出濒临死亡或死亡的忧伤,生命的灰烬,那只是远行人的投影。死亡只是一个短暂的休止符,存在于两个乐句之间。而本质上的生命,或种族意志,通过遗传,早已超越了死亡。

而人的精神存在也在以文化传承的方式超越死亡。本来精神是依附于个体意识的而存在的,当精神信息表达为文字等文化艺术形式,精神存在就相对独立了,并通过文化传承得到永恒的属性,因而超越了“死亡”威胁。唐朝韩琮的那句“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汉宫。”,就因为诗歌形式,因为文字,后人知道了,曾有杨花入汉宫。

  除了遗传和文化传承,另一种超越死亡的方式,那就是宗教信仰。就如政治生活是社会存在的“类”生活,宗教生活是人类精神存在的“类”生活。个体人,通过宗教仪轨宗教的一系列活动,超越了“死亡”,个体在宗教生活中和主神合二为一,个体不再渺小。

读宗教就像读哲学。《圣经》中的三位一体就了许多信,也启发了黑格尔的逻辑思考耶稣是个别(圣子)、特殊(圣灵),一般(上帝)的三位一体。于是,黑格尔主张信仰与思辩相结合,爱因斯坦主张科学与信仰统一。

《圣经》神话就如读历史。远古的历史都简化和神化了,这是人类记忆模糊生成的美妙意象。中国神话,女娲,有巢氏、燧人氏等反映了中国远古历史严谨的进化程序。犹太人的史记是宗教与历史文化的混合体。连荷马史诗的伟大记忆也不例外希腊神话中的复仇女神的疯癫,只是母系氏族权力的惯性表现,俄狄甫斯弑父娶母的悲剧,是群婚制的最后的哀鸣与觉醒。

宗教的记忆就是对历史死亡的反抗,而宗教是对历史记忆的反思。人类最初的伟大行为是从精神上反抗一去不返的死亡。北京山顶洞人利用了赤铁矿完成了葬礼,就是在肯定人生超越死亡,呼唤生命的永恒。巫文化的信念与渴望扬溢着生命活力与生命延续的暇想。直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终于出现,在宗教反思中,人类完成了初步的自我意识,确立了初步的自我及自我的精神家园,而且人类第一次胜利地反抗了历史的死亡。

基督教是雅俗共赏的人生伦理学,而佛学其实是人生哲学。它们无不体现着自觉理性与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因为宗教是一种终极关怀,所以它是不朽的。在宗教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的虔诚与思维的艰辛,看到了心灵与社会自然及宇宙的异质同构的和鸣。在宗教活动中,展现了人类的价值关联,人借神性符号完成了集体无意识的自身反思与自性观照或自然体道,或灭欲归道。

《金刚经》《圣经》《可兰经》等,比之巫文化中的泛神神话,具有了更多理性的反思色彩。但它拒绝彻底的思想抽象,因而宗教即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一种准形而上的思考,一种人格化的概念,神秘、深刻而空旷。释迦牟尼的反思与顿悟终于使其立地成佛,成为真如的化身,四谛说是深邃的人生思考,它摸到了生命现象的根本。《可兰经》也是由人格化的默罕默德进行文化反思而产生,其宗教乃是高妙的哲学境界,对永恒的了悟,使其拒绝偶象崇拜。

宗教是人类理性的渊薮,宗教是深邃健康的人类思想,宗教即思想。《圣经》加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产生了西方的理性哲学和理性科学的物质文明。从亲切通俗的《圣经》到即的《可兰经》,直到极为内向的深奥的佛经。概念逐渐脱去象征形象和形象的躯壳,从个别到特殊到一般,从多神到一神,人类在宗教史中完成了一次宏大的历史反思,反思所使用的是本性精神的生活中所完成的自我意识。

普通人总能顺利完成植物灵魂的和动物灵魂的生长成熟,他们以为拥有了青春和人生自我沉醉时,时光女神会把青春的布匹,一根根粉红丝线偷偷抽去,只留下衰病的躯壳,却至死不悟。释迦是人的演绎的骨血,佛的觉悟是以生殖逻辑及世俗生活为支点的,佛性是人性的觉醒,又是人性升华,无欲佛性正是有欲的人性的扬弃。

当代的功利主义的麻木与混沌的人心,需要宗教思想的催化与梳理。在自我完善的个体身上,克服了兽性的膨胀,超越了实用功利的局限物质的奴役,人才获得了古希腊女神的静穆典雅,获得美及自由体验并思考亲历的人生,性的完善,抵达彼岸神性的辉煌。

我们不排斥雅典公民和尼采对肉体的赞赏,阿克琉斯金铠甲终是属于精神的英雄提修斯的,伟人的关键在于其精神品格的独特与超绝。人类历史中的宗教家、哲学家他们都是文化建设的黄钟大吕,他们的思想经得住时间考验,并以核能级数的递增速度,影响着社会并深宏有力地推动着历史发展。

2                 2010-12-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