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龙古迹:千年古刹“南泉禅寺”

 新用户91998270 2022-02-23

图片

图片

南泉禅寺位于林州市五龙镇碾上村寺口自然村西一个山凹之中,根据现存碑刻记载寺院创建于唐代,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去往寺院需沿着村中的小路,向西庄稼地岸边行走。

图片

走过地头,是一条自西南向东北的流水沟,在流水沟的岸头上,竖着一通“皇帝万岁”的蛟龙石碑。从这块地再往上连续走三块大地,据说就是南泉禅寺遗址。所处地名西照峪,乃清幽修道之所在,面向淇水,背据太行,南接仓山,北连古汤,层峦拥翠,叠岩堆青,诸山朝峰,山清水秀,春回百鸟争鸣,夏至绿荫密遮,秋临黄菊盈眸,冬到六花持舞。

图片

今年第一次在县城过春节,直到正月初八才和奶奶返回五龙老家。我喜欢在老家,因为老家的山山水水和很多忘年之交都深深的牵挂着我。回到家便与宋建军老师联系,趁宋老师还没有开学,抽个机会再去转转,去寻找一些散落田野的历史文化。

图片

正月十二宋老师的儿子外出工作,宋老师没时间,正月十四我有点儿小事,宋老师说:“十三是杨公忌,不行咱十五或者十六去吧。”我想,正月十三虽说是杨公忌,按照迷信说法是诸事不宜,但是正是这样一个日子,路上的车少人也少,外出旅游的也少,正好满足我这开车技术不好的,于是与宋老师商量就定于正月十三杨公忌这天出去。

去什么地方呢?宋老师说:“咱去东山碾上转转吧。”我问宋老师去过碾上几处千年古寺没?宋老师说没有去过。于是决定就去碾上了。其实碾上的古迹我已去过多次,也陪同林州市史志办元主任和刘富民、万林福等人也去探访过多次,每次探访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图片

准备好干粮和水,我们就开始驱车前往碾上村了。把车停到寺口村,顺着田间地头,羊肠小道一路徒步前行,约二十分钟就走到了“金雀碑”面前。

图片

明天启二年蛟龙碑头刻有“皇帝万岁”的石碑当地人又称其为“金雀碑”,碑帽与碑体间有一直径约五厘米的小洞,小洞里面的地方约有一捧大小。下边的石龟依石而刻,遗憾的是已被损坏。

图片

传说明代年间在修复南泉禅寺时每天都从小洞中流溢出金黄色的小米,正好够修寺庙的工匠吃。工匠多的时候流出的小米就多,工匠少的时候流出的小米就少,修复寺院快完工时,有一个贪心的工匠说,要是把这个石孔能开大一些,流出的米不是更多了吗?于是就用锤钻去敲开小洞,锤钻一响,“扑棱”一声从小洞里飞出一只金黄色的鸟雀,从此小洞就再也不往外流米了。这通“金雀碑”正面叙述了主持僧净全重修南泉禅寺的经过。这个在前几次探访时已经把碑文抄下。

图片

以前觉得碑文的价值大,碑阴都没有怎么看过,后来发现碑阴上不仅仅是不认识的施财主,上面含有大量的村名,这对研究村名演变有很大的作用。这次我就和宋老师对碑阴施财姓名和村名仔细查看了一番。

图片

例如:石阵村的村名,在元、明、清历代碑刻上多次出现石砧、得阵、失阵的村名,在明代万历七年重修桃花洞碑记上出现过“石镇”,当时以为只有这一处这样写,可能是笔误吧!这次在金雀碑碑阴第一行就又看到了“石镇村”,可见石阵村曾经也叫过“石镇”。

图片

城峪村在明清碑刻上大多数刻的是“东城村”“西城村”,这次发现了“城子村”,应该也是说的城峪村。

图片

沟窑头村,常被误听为“狗摇头”,后来看到有人写过“沟窑头”是在沟中烧过窑,这种说法到也说得过去,这次在这里发现刻的是“狗邀头”。

碾上村,据说原名“碾子村”因嫌名字不好改为“碾上村”但是在碑刻上却很少见,这里也发现了“碾子村”。

很多文人都说零泽村在清代才改为(薛家岗、牛家岗、唐家岗、陈家岗、党家岗、于家岗)六个岗,六个岗被统称为“岗上”方言说“瓜昂”,这里也出现了“岗上”且和当地姓氏也很符合,这说明在明代零泽村就已经演变成六个岗了。

图片

根据大明万历癸卯年(1583年),龙飞天启二年建(1622年)碑刻记载:南泉寺创建于唐代,宋元时期累代重修,现存三块重修南泉寺的石碑,碑上记载了寺院的修建经过及立碑的时间。

图片

元延祐年间自山西云游而来的碧天禅师,见此地山清水秀,古寺基址尚存,是一所清幽修道的净土。就留了下来,重修了钟鼓楼、殿宇、廊房等建筑,佛像也重塑一新。三百年后明代万历年间其第六代玄孙俗姓郭,法名净全,全号守心,自幼削发,愿入空门明心见性,立守戒行,朝参晚诵,精读佛教经典。其深深羡慕先祖碧天禅师当初重建的规模,又目睹现在寺院佛殿、地藏殿、观音殿、伽蓝等殿倾颓倒废。如若不重修,岂不枉费先祖的功德。

图片

然而重修并没有那么简单,所需钱粮浩大,单凭个人能力难以前行。山主赵天㣧目睹净全师父的发心,赞之不尽,捐资财舍米粟,他和主持净全恭修文疏,禀于本县正堂,准标行募化十方贵官、长者贤士、百姓等,喜舍资财,又获龙泉寺、殊胜寺、福兴寺、兴国寺等周边古刹高僧的鼎力支持,命名工巧匠修葺殿宇佛像,重修佛殿、拜殿、祖师殿、天王殿、加塑佛像两侧十八罗汉,一并新鲜。

图片

现遗存的几根龙草方形石柱高有丈余,雕刻精致,刀工圆润。现存伽蓝殿的石刻壁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使人叹为观止。除此之外,散落于田间地头、石岸、乱石里的滚笼石柱残件、香炉、碑刻也是不计其数,实在是令人叹息!

图片

在寺庙南边的山沟中,留下一道山泉,川流不息,可供寺庙饮水用,南泉禅寺得名应该就和这股泉水有关。1970年农业学大寨时,村民为了解决饮水的困难问题,拦住山泉,在山间修建了一个水池,一到干旱时期,这个吃水池便派上了用场,村民们走一里地来这里挑水吃。

图片

南泉禅寺毁于何时已无存考证。昔日建筑宏伟,雕刻精细的南泉禅寺已不复存在,只留下近代百姓修建的斗底甃伽蓝殿,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的殿宇则只有不足一平方的藏身之处。也可能百姓认为伽蓝菩萨关公殿宇坐北朝南是主殿,其实整座寺院坐西面东,伽蓝殿只是一座配殿,里边泥塑竟然也有了刘备和张飞,其实这样有点儿不符合古代佛教造像意义。其余建筑皆成废墟,只有几座石碑和滚龙石柱仍傲然挺立,岿然不动,仿佛在诉说着南泉禅寺昔日的辉煌历史。

图片

为重修南泉禅寺,当地村民曾做过不懈努力。前些年曾有鹤壁的文物贩子来南泉禅寺偷盗碑刻,车拉到寺口村时,被当地村民发现,文物贩子丢下车辆逃跑了。特别是胡方林、胡贵喜、四老婆等多次向文物部门反映请示,要求重修南泉禅寺,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他们四处奔波八方呼吁,发动群众集资投工修通了通向寺院的道路,架设了电力线路,盖起了临时房,为寺院重修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四老婆一生省吃俭用,卖花椒、卖药材的钱也舍不得花都捐到了寺院重建上,但终因工程浩大,财力不足,直到四老婆去世,她的这一夙愿也未能实现。

图片

(部分文字采用于《淇东往事》刘富民)

作者简介:薛帅,男,汉族,1990年生,林州市五龙镇薛家岗村人。林州市民协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林州市民协民间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林州市民协五龙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五龙镇薛家岗村文管会会长,毕业于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从事寺庙雕塑、彩绘行业,爱好民间文化研究,考古、民间故事及民俗风情的收集、拓碑,研究、点校古碑文已达十余年,常年耗费大量时间,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到寺庙遗址考察、拓碑,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