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赠李愬仆射二首

 我的天堂111 2022-02-23
赠李愬仆射二首

唐  王建 

(一)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二)

旗幡四面下营稠,手诏频来老将忧。
每日城南空挑战,不知生缚入唐州。

    《赠李愬仆射》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以二十八字包举唐朝的平蔡战役,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地记录了"李愬雪夜入蔡州"的奇袭过程。

    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彰义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割据淮西(今河南汝南一带),与朝廷相对抗,严重地影响了唐王朝的巩固和统一。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旧历十月的一个风雪之夜,著名将领李愬发兵九千,以降将李佑、李忠义率三千精兵为前驱,急行军六十里,首先袭击了军事要地张柴村,然后取道一条从未走过的险路,冒着大风雪行军七十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在一夜间,就攻下了顽敌老巢蔡州城,生擒了吴元济。《新唐书》称其"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

    王建这首诗,以这次战役为题材,抓住天气的极端恶劣与部队纪律的高度严明这两个特点,着力刻画,写得生动形象,不落俗套。"和雪翻营一夜行","和雪",与雪搅和在一起,说明是在大雪中行动;"翻营",倾营出动,足见规模之大;"一夜行"点明是夜晚奇袭。这句诗七个字,分为三层,一层一转,不但读来铿锵有力,而且以诗句强劲的节奏再现了部队顶风冒雪夜间急行军的情景。"神旗冻定马无声",紧承上句,军旗都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不能飘扬。在如此奇寒之中,读者会想到人该会怎么样。但接下去却没有写人,而出人意外地写了马,他是以"马无声"来引导读者去想象人的无声。试想九千人的部队在一夜之间要行军一百三十里已属不易,竟能做到人马无声,不但表现了军纪的严明,也反映了将士的斗志。"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这两句没有具体写战斗的如何英勇激烈,只撷取了一个"遥看"的镜头:先头部队已举火攻下了蔡州城,预先约好的火号到处燃起,照亮了州城的夜空。这一笔给读者充分的想象余地,展开了一幅壮阔的画面。诗人不写攻城的先头部队怎样战斗,而写后续部队遥望城内的变化,不写胜利后的喜庆,而写标志着胜利的烛天火号,这是经过精心构思,精心选材的。如果写城上的战斗厮杀,则不免失于露,且寥寥数字不易概括传神;如果写胜利后的喜庆,则不免使人有曲终意尽之感,不能给读者留下足够的回味余地。现在这样写,可谓恰到好处,说明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最富于表现力的细节,而且妙于结构安排,使全诗生动真实而又韵味悠长。写后续部队是从"遥望"中看到连营大火获得全胜消息的,说明他们尚未投身战斗,这就愈加使人感到战斗进行的顺利和迅速,从而反衬出准备的充分和筹划的精到。这一切,对策划、指挥这场战斗的李愬来说,就是最好、最具体的赞颂了。

    这首诗在结构上张弛有度。前两句写急行军,节奏急促,情节变化快捷;后两句写胜利的火号,虚中见实,把战斗发展的高潮隐含在画面中,别具匠心。

    王建:唐代诗人。生卒年未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他是张籍的挚友,而且身世也与张籍有相似之处。出身寒微,虽曾进士及第,却只作过几任小官,"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自伤》)他也以乐府诗著称于世,写下了许多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矛盾和民间疾苦的作品;风格上也和张籍有相似之处,善写七言歌行,绝少直发议论,语言通俗明快,凝练精悍,确有独到之处,所以世称"张王乐府"。现有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建诗集》。


赠李愬仆射

唐   王建

唐州将士死生同,尽逐双旌旧镇空。
独破淮西功业大,新除陇右世家雄。
知时每笑论兵法,识势还轻立战功。
次第各分茅土贵,殊勋并在一门中。


李愬

宋  徐钧 

雪夜平吴自一奇,功成犹守分尊卑。
櫜鞬道左躬迎帅,此礼藩方久不知。


    櫜鞬
    [拼音] [gāo jiān]
    [释义] 藏箭和弓的器具。


    蔡州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隋大业元年把溱州改名蔡州,大业三年为汝南郡。唐朝复为豫州,后避代宗讳改为蔡州。
    北朝也曾设置蔡州,治所在蔡阳,就是今日的湖北枣阳西南。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 也就是今日的河南省汝南县
    隋朝把溱州改名上蔡,唐朝改名汝阴。北朝也曾设置蔡州,治所在蔡阳,就是今日的湖北枣阳西南。
    一、东魏置,治新蔡(今属河南)。北齐废。
    二、西魏置。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冬,魏师攻取襄阳,设蔡州治蔡阳(枣阳市西界滚河边蔡阳店),领蔡阳、千金2郡;北周因之,隋大业三年(607年)废蔡州。
    三、唐置。
    583年,隋文帝废汝南郡,改设豫州,不久为溱州。大业元年(605)又改蔡州。大业三年为汝南郡。
唐武德四年复豫州,代宗李豫即位,避讳改为蔡州。属淮西节度使。
    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之役后,蔡州归唐中央直属。
宋置“淮康军”,金设“镇南军”,蔡州属之。
    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因断汝河上源之水经郾城入颍河,汝南水患大减,人民稍得安宁,改蔡州为汝宁府,是河南行省八府之一。
    豫州、溱州、汝南郡、蔡州、淮西节度使、淮康军、镇南军、汝宁府均治今河南汝南县。
民国三年(1914)废府为汝南县。

李愬雪夜入蔡州:中晚唐史上最精彩的一场奔袭战!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二月十四日,长安城大明宫东内殿诞生了一个婴儿。这名婴儿是唐代宗李豫的第一个曾孙,被取名为李淳。27年后,这名婴儿又改名为纯,并登上了帝位,成为了唐朝的第十一个皇帝。

他,就是被称为一代中兴之主的唐宪宗。

唐宪宗出生时,大唐王朝已经走过了160个春秋,经历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玄宗、肃宗、代宗等9个帝王的统治。

和许多封建王朝一样,大唐的统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社会危机。

“春江水暖鸭先知”,西北的吐蕃、北方的回鹘、契丹等少数民族对唐帝国的衰落感触最深。

为了抵御他们的入侵,唐王朝在边疆设立了十个节度使。

他们既占有土地,又占有人民;既拥有甲兵,又擅征赋税,俨然成为了国中之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朝中央政府掌控的武备力量,他们不仅皆由市井无赖组成,而且还毫无战斗力。

如此,随着节度使力量的不断增强,他们开始觊觎起了皇帝之位。

最终,震惊一时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安史之乱

这场战乱延续七年之久,当它被扑灭时,唐朝的户口已经损失了四分之三。

更为严重的是,安史之乱直接导致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藩镇割据。

宪宗即位后,很想重拾唐王朝的往昔威望。

所以,对不服从调配的藩镇,唐宪宗表现地十分强硬。

实际上,在宪宗去世前,他平定藩镇的目标也的确实现了。

如果问宪宗平藩镇的转折点是哪一场战争,史书会明白告诉我们:元和九年讨平淮西吴元济之战。

淮西镇也称彰义镇,早在784年李希烈时代便不服从朝廷管理。

到了814年吴元济继任,淮西镇已经割据了三十余年,传了三姓四将。

为了宪宗要平定它?因为它不仅威胁着唐朝的漕运命脉通济渠,还威胁着东都洛阳的安危。

史料记载,元和九年的唐朝刚经历讨伐西川、镇海以及成德镇三场战争。所以,对于是否马上要征讨淮西这块硬骨头,宪宗并未下定决心。

这时,大臣李吉甫却坚持认为应该马上征讨。一者,淮西周边的藩镇均听命于朝廷,朝廷可动员足够的兵力支撑战争;二者,新降服的魏博镇可牵制桀骜不驯的成德军和平卢军,免除了唐军的后顾之忧。

于是,815年正月十七日,唐宪宗正式下达了讨伐淮西镇的诏令。

奉命讨蔡藩镇

战争刚一开始,吴元济便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的确,凭借吴元济的三州兵马,若要击败朝廷十六道军队确实有相当大的困难。

于是,在顶住了朝廷军四个多月的攻击后,吴元济忙向成德军王承宗、平卢军李师道紧急求援。

王承宗和李师道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在请求朝廷赦免吴元济未果的情况下,他们竟派人烧毁了朝廷大军存储在河阴的粮仓。

史载,“辛亥暮,盗数十人攻河阴转运院,杀伤十余人,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

宪宗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发兵进剿吴元济。

虽然如此,前线胶着的战事也让宪宗坐卧不安。

为了搞清楚朝廷军队初期失利的原因,宪宗派出了御史中丞裴度奔赴前线视察。

经过一番调查,裴度认为淮西北部的李光颜部作战很有成效,但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却非将帅之才。

可是,严绶是唐宪宗亲自指派的官员,他还想给严绶一个机会。

到了10月份,宪宗终于以久战无功罢免了严绶的职务,任命高霞寓接任唐、随、邓三州节度使。

高霞寓虽然素称悍勇,却不真正熟悉谋略,也不擅长统帅大军团作战。

816年6月,高霞寓轻敌冒进,被淮西军击败于铁城。

此次大败,史料并未记载唐军伤亡的具体数字,但从最高统帅高霞寓仅以身免的情况来看,唐军的损失应该是十分严重的,以至于“大败不可掩”。

好在宪宗不为所动,仍然坚持用兵。

为此,他大胆选拔了默默无闻的李愬为唐、随、邓节度使。

作为名将李晟之后,精通兵法的李愬到任后经过仔细研判战局,很快就制定了奔袭蔡州城的作战计划。

当时,淮西北部的李光颜军是五路大军中作战最为积极的,也是牵制吴元济兵力最多的主将。

就在李愬接任唐、随、邓节度使不久,李关颜再次击败淮西军三万精锐,并攻占了淮西的重镇郾城。

郾城的失守让身处蔡州的吴元济大为恐慌,为防止李光颜继续南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蔡州的精锐部队悉数派至郾城和蔡州之间的时曲。

但他不清楚李愬的底细,很担心李愬会趁机偷袭蔡州。

于是,他遂派间谍观察李愬的治军能力。

李愬帐下士卒军纪涣散的情况被淮西人看的清清楚楚,加之李愬刚到达前线便公开宣称“战非吾事”,吴元济“遂不为备”。

不久,吴元济便将蔡州城周边的精锐全数调拨到时曲,专门对付勇冠三军的李光颜。

吴元济不知道,这正是李愬想要的结果。

奔袭蔡州

为了防止惊醒吴元济,李愬在西线只开展一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小战斗,目的是找到熟悉蔡州城情况的淮西将领。

817年2·月,李愬俘虏淮西猛将丁士良。

通过丁士良,李愬又收降了陈光洽、吴秀琳等熟悉淮西诸城防务的淮西将领。

最后通过吴秀琳,李愬终于找到了能带领他奔袭蔡州的关键人物:淮西智将李祐。

817年5月,李愬正式实行奔袭蔡州的计划。

自五月至九月,李愬率领唐军先后攻击了蔡州城东北方向的朗山和蔡州城西北方向的吴房。

出乎唐军意料的是,吴元济竟然还能派来了军队支援。如此,唐军官兵均感到十分沮丧。孰不知,李愬要的就是吴元济进一步抽空蔡州城的守备。

到了10月15日深夜,大风雪突然降临,李愬感到时机来临,遂率九千精锐奔袭蔡州。

不出李愬所料,淮西腹地除了少量负责传递烽火的戍卒外,其机动兵力早已被吴元济抽调一空。

经过百余里的急行军,李愬率唐军顺利到达蔡州城下。

史料记载,李愬到达蔡州城后,先派人袭击了蔡州城附近的一个鹅鸭池,借以掩护士卒爬城的响声。

此时吴元济还酣睡梦中,丝毫不知道唐军已经攻破了城池。

直到鸡鸣时分城中火起,吴元济这才被侍卫叫醒。

可惜为时已晚,除了吴元济的住宅外,蔡州全城已被唐军控制。

见大势已去,吴元济只能束手就擒。

至此,淮西三州被唐军彻底平定。

后续:淮西方镇的平定,极大地震动了其他藩镇。在朝廷恩威并施的强大攻势面前,许多方镇选择了主动称臣纳贡,如朝廷屡次征讨失败的成德军王承宗。当然,也有顽抗到底的,如平卢军李师道。不过,在天下方镇尽皆降服,看似强大的平卢镇根本扛不住唐朝的举国之力。819年,唐朝平定李师道,获得了形式上的大一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