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的李建中,是二流书家?苏黄米都不如他

 泊木沐 2022-02-23

导语:李建中在宋初书坛的地位极高,时人莫不奉他的书法为贵。他用笔沉稳有力、点画圆转飞动,造型颀长,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关钮。虽在整个书法史上只能算二流书家,但在宋初却号称“第一手”。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就是出自他手。

《土母帖》局部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有人的地方总有“江湖”,好事者也爱将天下精品归至一处,争个面红耳赤,分个左右高低。

于是乎,无论名胜古迹、风俗美食、还是艺术收藏,都有几个真真假假的排名。什么十大名山啊、八大菜系啊、四大美人啊、最美乡村啊......真是数不胜数。

书法领域自然不甘落后,也评出了天下十大行书。

《齐古帖》局部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东坡《寒食诗》、王珣《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李建中《土母帖》。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十人中如今已经鲜为人知的李建中和他的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

《齐古帖》局部

01因书风断代而被诟病的名家

入选天下十大行书中宋朝有四人,米三人不消说,在文人史上可是鼎鼎大名。李建中虽然不为人所知,但在宋初,他的可是享有盛名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这句话便能表明学识和见解对一个书者的重要性。对于曾中进士甲科并当值集贤院的李建中来说,学识自是丰富,将学问文章之气发于笔端自是不难。

《许昌帖》局部

李建中的书法就如他这个人,一眼看去,似乎貌不惊人,没有那种夸张、攲侧的表现,似乎在追求一种静谧的氛围,纸面上透露出的是那种淡淡的学者气息。在平易古淡的方式中透露出一种追求和美学理想。

然而,后人对李建中书法取法的浅近多有诟病,可这也不能怪李建中啊。要知道五代十国的战乱对文化的传承是致命的。正如曹宝麟先生所言宋代的书法在起点上就面临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唐末五代以来的战乱使书法师生相传的“道统”遭到了致命的阻断。

《许昌帖》局部

师资人才缺乏,历代优秀的书法遗迹遭到破坏,而能够幸存流传下来的书迹也大多由内府收藏。平民百姓想要师法名家,那是不可能的!而李建中也是在39岁入仕之后才有机会看到那些优秀的书法遗迹。

所以宋代书家们大多以唐为取法对象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晋帖已奇货可居,只能学习比较容易看到的唐书了。

《许昌帖》局部

对于李建中的书法,若以“二王”法度来衡量,那么间架结构爽朗、利索略带刚利,少了点妩媚。

若以唐法的恢宏大气来衡量,那他的运笔提按又有不精之嫌,尤显体态卑弱。

若说他开有宋一代新风,又没有蔡襄那样的运气,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然而,作为身逢乱世的李建中来说,触目而及的都是唐末衰败、颓废之气,能不陷落其中而自出机抒,也实属“神才”了。

《宠书聿至帖》局部

他那不强调顿挫、提按的妩媚,又以中锋为主调,形成含蓄、内敛、厚质的线段。宽阔的行间距透出疏朗与宁静,随意而为,不做骨力外拓、雄强外向的造型,俨然城府莫测。淡涩、简约的墨色,诉说着节律与真实情感。

这些手法的巧妙配置,酿就了优雅恬静的名士风度。这也许就是“字如其人”的一种有力诠释吧。也难怪《宋史》说他:“善书札,行草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摘、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宠书聿至帖》局部

02承袭唐貌,开宋人尚意先声

李建中的书法基本上承袭唐貌,骨肉停匀,瘦而有肉,肥而有骨。除了写出平淡虚静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外,他还写出了淳厚质朴《贵宅帖》率意自然《同年帖》

李建中在自己的取法上明显走了一条与人不同的路线,他的思想上也不再固执地一味以平正妍美为尚,豪放与写意的成分增加了。虽然宋前中期的其他书家可能对颜真卿也有所学习,但是表现得如此明显大胆以李建中为最甚。

颜真卿的书法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李建中书法的淳厚质朴,应是受其影响。

《贵宅帖》局部

《贵宅帖》

初唐书风,上承隋代秀健洞达之风,又因李世民笃好右军书法,当时朝野纷纷以王书为尚,故而群体风格偏畸于瘦硬爽健。 开元伊始,由于李隆基字体丰肥,故而书风又趋于丰肥化。

而经过唐末五代十国的李建中,书法基本上承袭唐貌。既有饱满遒润的笔画质地,又有峻峭挺拔的笔画骨架。加之他尤参与校修《道藏》的工作,所以他的书法还表现出淳厚质朴的风貌。

《贵宅帖》局部

李建中将颜真卿书法的筋骨和淳厚发于毫端,显得厚重遒劲。他的《贵宅帖》,致峻健丰肥,时以点代线,把长线缩短或把短线写成点以增强其力度,避免笔画的软弱。

字形讲究压缩,较多地使用提按技巧,因此极少出现长线条的使转笔画,提按在书法用笔诸动作中是最有弹性和节奏感的技巧之一。恰到好处地运用它,往往能于点、线之中创造出许多轻重有序的尖笔,保证了线条的力度,使之不沦于肥软。压缩紧凑的字形结构、强调提按动作、浓重而巧妙的用墨。

《同年帖》局部

《同年帖》

在以“尚意”为主流书风的宋代,书法家们推崇和赞赏纯真自然、妙法自得的书法作品,“道法自然”是他们美学创作的理念,创作实践中充盈着他们对自然品格的不懈追求。 李建中便是这其中身体力行的一位书法家。

他的书法呈现出一种率意自然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同年帖》,率性挥毫,字里行间尽显流畅自然之态。

《同年帖》局部

中锋行笔,圆转飞动,前半部分较为规矩,自“保爱”二字起,开始信手挥毫,墨色枯润相间,线条粗细变化精妙,沉稳而又流动,字形大小参差,行距疏密恰到好处,机趣丛生,浑然天成。“顿首”之后,更是毫无布置,烂漫多姿,妙不可言。

值得称道的是该帖渴笔的运用,如第四行的“蒙”和第九行的“周庇也”,表现出很强的视觉效果。从浓厚的墨色到满是飞白的过渡,也表现着一种书写的自然。从这种自然中,可以品味出李建中在中锋行笔的挥运中那种不激不厉的平和心态。

《土母帖》局部

《土母帖》

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李建中无法摆脱世俗的羁绊,但其一直追求精神的超越和心灵的自由。而这样的思想和性格,自然而然地又折射到他的审美趣味之中,使得他的书法流露出一种平淡虚静的风格特征。

李建中的书法,笔画较少提按,中锋用笔使之带有浑朴的意味。他笔下的平淡冲和就是他内心的自然流露,更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

《土母帖》“土母今”和“耳”字部分

此贴气韵闲雅,技巧精湛,毫不矫揉造作;笔画粗细交叉,枯笔运用自然,特别是一些字体结构的处理显示出得心应手的娴熟功力。

如第一行的“土母今”三字,气势连贯,各有奇趣,“母”字长横细劲,更是强筋健骨,动感极强。第六行“商量”二字取势欹侧,揖让得法,下一“耳”字长笔拖出,与后面“见”字有意紧缩而彼此呼应。笔画间,显现出书者那“寓有意于无意之中”的深湛素养,格调高雅、雍容大度,不愧为天下第十行书。

《许昌帖》

结语:

明代吴宽说:“西台(指李建中)书深厚温润,有盛德若愚之象。”

在灵巧的前提下的愚,是一种直达如来境的最高理想。李建中《贵宅帖》、《土母帖》,特别是《同年帖》诸帖,所展现出的技巧风格的灵敏度,其“钝”的特点正是“盛德若愚”。

虽然李建中书法因取法的浅近而导致的格调问题遭到后人的诟病,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二流书家,但他在乱世之中不但保存了唐代书法中的精华部分,延续了法统,还为宋人“尚意” 书风的转变大写了基础,这其中的功劳是之后的“苏、黄、米”所代替不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