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耳的血供与神经支配

 我爱解剖学 2022-02-23

血液供应
动脉
内耳主要是由迷路动脉供应,来源于枕动脉或耳后动脉的茎突乳突支也供应半规管。

迷路动脉


迷路动脉(labyrinthine artery ) 主要由基底动脉发出,有时也来源于小脑下前动脉,它在内耳道底部分为蜗支前庭支


蜗支分出12~14 个小支,横穿蜗轴内管道形成毛细血管丛,支配螺旋板、基底膜、血管纹和耳蜗其他组织。
前庭支支配球囊、椭圆囊和膜半规管。


静脉
内耳静脉回流的描述常不一致,可能与血管的正常变异和静脉间连接的存在有关,后者为侧支循环提供了可能。
收集前庭和半规管回流血液的静脉与动脉伴行,向椭圆囊走行并形成前庭水管静脉(vein of vestibular aqueduct) ,注入乙状窦或岩下窦


蜗水管静脉(vein of the cochlear aqueduct )又称耳蜗下静脉( inferior cochlear vein ) ,通常由蜗轴总静脉(common modiolar ve in ) 和前庭耳蜗静脉(vestibulocochlere vein ) 汇合而成,注入岩下窦或颈静脉上球(superior huIb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 ) 。
蜗水管静脉几乎引流全部耳蜗的血液 (Wright 和Roland , 2013 ) 。
蜗轴总静脉螺旋前静脉( anterior spiral vein ) 、螺旋后静脉( posterior spiral vein ) 在耳蜗底圈附近汇合而成
前庭耳蜗静脉前庭前静脉(anterior vestibular vein ) 、前庭后静脉( posterior vestibular vein ) 和蜗窗静脉(vein of round window) 汇合而成。

有时出现迷路静脉( labyrinthine vein ) ,引流耳蜗顶圈或中圈的血液,注入岩上窦后部、横窦或岩下窦。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耳蜗微循环的详情见Axelsson ( 1988)的论著。
内耳血供相关更多内容可查看下文章:作者使用Micro-CTSR-PCI技术结合3D重建的技术追踪并展示未脱钙人耳标本中的内耳大部分微血管系统。
Mei X, Atturo F, Wadin K, et al. Human inner ear blood supply revisited: the Uppsala collection of temporal bone—an international resource of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ion[J]. Upsal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18, 123(3): 131-142.




神经支配
前庭蜗神经

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erve) 从脑桥小脑角发出,与面神经中间神经迷路血管一起经颅后窝、内耳道进入颞骨岩部,分出前干即蜗神经(cochlear nerve) 和后干即前庭神经(vestibular nerve) 。


两干皆由双极细胞的中枢突组成, 与发自脑干神经元更少数目的传出神经纤维一起终止于耳蜗和前庭的感觉细胞。
人类前庭蜗神经的颅内段包括组织学不同的两部分:邻近脑干的中枢胶质细胞区(central glialzone) 和外周的无胶质细胞区( non-glialzone)。
胶质细胞区的轴突有中枢神经胶质细胞支持,而无胶质细胞区的轴突被施万细胞包被。人前庭蜗神经的无胶质细胞区有时延伸进入内耳门内侧的小脑脑桥角。据报道,在发生过程中,远侧施万细胞髓鞘形成和近侧神经胶质髓鞘形成开始时间存在几周的空隙期,有学者认为该间隙期可能与Corti 器的最终成熟时间相一致。人蜗神经发生的详情见Ray 等( 2005) 的论著。
在听力学上的临床实践中,区别岩内损伤和颅内损伤很重要。但遗憾的是,听觉与前庭系统中枢和周围部分的外科学区分与精确的解剖学定义并不一致。在临床上, “周围性听觉损伤“ 用于描述螺旋神经节周围的损伤,而“周围性前庭障碍"则包括前庭神经节和整个前庭神经的损伤。

前庭神经
前庭神经节由双极神经元的胞体形成,位于内耳道外侧端的前庭神经干上,周围突支配椭圆囊斑、球囊斑和半规管的壶腹嵴,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在小脑脑桥角入脑干, 终止于前庭神经核复合体(vestibular nuclear complex) 。


该复合体内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投射至脑干和脊髓上段的运动核以及小脑和丘脑。丘脑的传出神经纤维投射到皮质平衡觉区(cortical vestibular area) ,该区可能位于顶内沟附近初级躯体感觉皮质(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2 区。

前庭神经节(Scarpa) 神经节
前庭神经节双极神经元的胞体大小差异很大,周径变化范围为45-160μm。未发现大、小细胞分布的区域性特点。胞体的显著特点为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在该部位有尼氏体和高尔基复合体。

前庭神经元被一层薄的卫星细胞包被,通常成对出现,相互之间接触紧密,仅一薄层神经内膜分离它们与邻近的卫星细胞。人们推测这种排列可使神经节细胞通过电传播直接互相发生作用[ 神经元间接触传递,见Felix 等( 1987) 的综述]。
已经确定前庭神经节含有两类不同的交感神经成分:来自星状神经节的血管周围肾上腺素能系统(perivascular aclrenergic system ) 和来自颈上神经节的血管非依赖性系统( blood vesselindependent system ) 。


颞骨内部的前庭神经
前庭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会聚形成可定义的神经,每条神经都有特定的分布。主要的神经在神经节内分成上、下两支,两支间通过峡部相连。

上支较大,通过内耳道底前庭上区的小孔发出外壶腹神经前壶腹神经( ampullary nerve) ,分别支配外半规管壶腹嵴、前骨半规管壶腹嵴 。

外壶腹神经的第2级分支支配椭圆囊斑;然而,椭圆囊斑的大部分区域是由上支的独立分支椭圆囊神经所支配。
上支的另一个分支支配球囊的一部分。
前庭神经的下支通过前庭下方的小孔,分出球囊神经(saccular branch ) 和单神经(singular branch ) ,分别支配球囊的其余部分和后半规管壶腹嵴, 单神经通过单孔。
偶尔,下支发出一个非常小的补充支(supplementary branch ) 或副支(accessory branch ) 支配后嵴( posterior crest ),其可能是疏嵴(crista neglecta ) 的退化残余。
疏嵴为感觉上皮的附加区,可在其他一些哺乳动物身上发现, 人类少见。
传入和传出的蜗神经纤维也存在于前庭神经下支中,但这些纤维在Oort 吻合处离开前庭神经加入到蜗神经干( Warr,1992) 。
另外,在更靠近中枢部位还有面神经和前庭神经的吻合,称为前庭面神经吻合(vestibulofacial anasomosis)。在此吻合中,来自中间神经的纤维从前庭神经传至面神经主干。

前庭神经约含20000 根纤维,其中12000 根位于上支,8000 根位于下支。纤维的直径分布曲线为双峰型,峰值为4μm 和6.5μm 。直径较小的纤维主要支配II型毛细胞,较大的纤维支配I型毛细胞。

除了传入神经纤维外,前庭神经中还发现了传出神经纤维和自主神经纤维。传出神经纤维在 I 型细胞的周围仅与传入神经纤维的萼状终末构成突触,并常与I 型细胞的传入神经纤维终末小结形成突触,但也有少量纤维可直接与II型细胞的胞体相接触。自主神经纤维不与前庭感觉细胞相接触,而终于感觉上皮的深面。

蜗神经
颞骨内蜗神经
蜗神经连接Corti 器蜗神经核脑干的其他有关核团
在内耳道内,蜗神经位于面神经的下方(如上所述),与位于管后部的前庭神经上支和下支紧密相邻,并与其共同构成神经束出内耳道。

人的蜗神经有30-40000 根神经纤维。它们的纤维直径分布曲线为单峰形,范围为1-11μm, 高峰为4~5μm 。在功能上,蜗神经有传入神经躯体纤维和传出神经躯体纤维,还接受来自颈交感干的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传入性蜗神经支配
传入神经纤维为双极细胞胞体的有髓鞘的轴突,双极细胞位于蜗轴的螺旋神经节内。

节细胞分为两种,大多数(90%-95%) 为较大的I型细胞,其余的为较小的II 型细胞。I 型细胞有一球形的核,并富有核糖体和线粒体。在许多哺乳动物( 一般不包括人类)中, I 型细胞周围有髓鞘、而 ll 型细胞较小, 无髓鞘,有一分叶的核。与 I 型细胞相比较,II 型细胞的细胞质富有神经微丝,但所含核糖体和线粒体比较少。

基底纤维
基底纤维(basilar fibre) 是 II 型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为外毛细胞的传入神经纤维。基底纤维为独立的螺旋样走行,在近内毛细胞的基底转向蜗顶,行经约5个柱细胞的距离后,常呈放射状斜行穿过Corte 隧道底部,加入外螺旋纤维束。

外螺旋束
外螺旋束(outer spiral bundle) 的传入神经纤维行向耳蜗基底部,在途中不断发出分支至数个外毛细胞。外螺旋纤维束也含有传出神经纤维。
传出性蜗神经纤维
蜗神经内的传出纤维来自橄榄蜗系( olivocochlear system ) 。在蜗轴内,传出神经元形成节内螺旋束( intraganglionic spiral bundle) ,该束为一个或多个位于螺旋神经节周围部的分散纤维组。有两种主要的橄榄耳蜗传出神经纤维:外侧组和内侧组。外侧传出神经纤维来自于橄榄核(olivary nucleus) 的外上侧部里面和旁边的小神经元,主要但不仅仅是从同侧发出。它们汇合成内螺旋神经纤维( inner spiral fibres),走行在内螺旋束( inner spiral bundle) 内,终止于支配内毛细胞的传入轴突。
内侧传出神经纤维起源于橄榄核内部附近的大神经元,大多数发自于对侧。这些纤维有髓鞘形成,穿过Corti器内隧道与外毛细胞以突触相接。其中除少数的与传入神经纤维构成突触外,主要直接与外毛细胞的基底部相接触。

外毛细胞传出神经的分布支配沿螺旋器由蜗底向蜗顶走行,由第1排(内)向第3 排逐渐减少。传出神经纤约的主要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或两者都有。此外,它们还含有其他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

内侧传出神经纤维的作用是抑制耳蜗对声音的反应。随着声音水平的增高,其作用强度的增加逐渐变慢。它们认为是靠改变外毛细胞的机械反应来调节耳蜗的微观结构,这样就改变了它们对选择性频率和敏感性频率的贡献。与内毛细胞相关的外侧传出神经纤维同样也对声音起作用,它们最常与内放射传入神经纤维( inner radial afferent fibre) ,而不是与内毛细胞相接触,似乎通过传入神经纤维来调整传导过程。虽然人们对于外传出神经纤维的了解不及内传出神经纤维,但是我们知道胆碱能神经纤维可能兴奋放射纤维,而那些含GABA 的神经纤维可抑制放射纤维( Guinan, 1 996) 。
耳蜗自主神经支配自主神经末梢都是交感性的,在耳蜗内也有2 个肾上腺素
能系统来自星状神经节的血管周围丛和来自颈上神经节的血管非依赖性系统。两个系统与蜗神经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并行走行,被限制在远离Corti器的区域。交感神经系统可能是靠远程改变各型细胞的代谢和影响与之接触的血管和神经纤维.来直接或间接影响耳蜗功能。

内耳解剖精彩动画
内耳-骨迷路
内耳-膜迷路
咽鼓管
中耳
外耳

所有分享仅供学习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需要
脑干的内部结构Ⅰ
脑干的内部结构Ⅱ
脑干切面观
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的功能和脑干损伤的简单介绍
翼腭窝
端脑的内部结构
海绵窦
鼓室
颞下颌关节
气管切开术图解+视频
中耳
颅前、中、后窝
颅内压升高致视乳头水肿详细图解



 相 关 阅 读
我是如何记忆解剖术语的?
对死亡和无常的思考越早越好
书籍推荐 | 这几本书能让你不再惧怕死亡
这里有一个书单,送给寒假的你。
术语搜索
一项技能快速翻译
学解剖知识,这个好用的网站你用了吗?
断层解剖看这些书就够了
几本口腔解剖书籍
一一:因为你看不到,所以我才拍给你看啊。
腹膜:导图
腹膜
腹膜那些看不明白的结构
脑干切面观
肝脏位置与体表投影
产道
真骨盆, 骨盆底
子宫的血供、淋巴引流与神经支配
妇产科书籍分享
解剖学书籍更新
十二指肠
(基础)胸片读片步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