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逼走“老寒腿”的偏方,化解冷风骨疼、寒疝、寒痹!

 新用户22833911 2022-02-23


入冬了,天气一天凉比一天。很多老寒腿的人,这个时候又该紧张了。到了冬季以后,冷风骨痛是十分常见的。很多上了岁数的人,从现在起,就得穿厚裤子了。尤其是多年坐骨神经痛患者,证属虚寒的,更是这样。

可以说,用乌头桂枝汤治疗寒证的坐骨神经痛、寒疝、寒痹,这个经验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乌头桂枝汤

〖别名〗抵当乌头桂枝汤、桂枝汤加乌头汤、乌头汤、桂枝乌头汤、大乌头桂枝汤

【方源】《金匮要略》

【原文】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十九)

【解说】乌头桂枝汤主治寒疝兼表之候。腹痛、手足逆冷或麻痹不仁,为寒疝之主要表现,总由虚寒盛所致。身体疼痛,则为寒邪痹阻于表之候。病属内外皆寒,表里同病,其治不宜单纯解表或温里,宜以乌头桂枝汤两解表里寒邪。

药后出现的如醉状或呕吐,是药已中病的“瞑眩”现象,但并非每人必现。若无其它不良反应者,可不必服药;若服后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脉搏有间歇现象',甚至神志昏迷的,则为中毒反应,急当抢救。

【组成】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用法】乌头以蜜2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5合解之,令得1升,后初服2合;不知,即服3合;又不知,复加至5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主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贼风入腹,攻刺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呼叫发作,有时使人缩。

【功用】逐冷调营。

【方剂歌括】 腹痛身痛肢不仁,药攻刺灸治非真,桂枝汤照原方煮,蜜煮乌头合用神。(《金匮方歌括》)

【运用】

一、寒疝

赵守真医案:袁素珠,青年农妇,体甚健,经期准,已育子女三四人矣。一日,少腹大痛,筋脉拘急而未稍安,虽按亦不住,服行经调气药不止,迁延十余日,病益增剧,迎余治之。其脉沉紧,头身痛,肢厥冷,时有汗出,舌润,口不渴,吐清水,不发热而恶寒,肢以下痛,痛剧则冷汗出,常觉有冷气从户冲出,痛处喜热敷。此由气积于内,寒气结搏而不散,脏腑虚弱,风冷邪气相击,则腹痛里急而成纯之寒疝。窃思该妇经期如常,不属于血凝气滞,亦非伤冷食积,从其脉紧肢厥而知为表里俱寒,而有类于《金匮》之寒疝。其谓:“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处以乌头桂枝汤:制乌头12克,桂枝18克,芍药12克,甘草6克,大枣6枚,生姜3片。水煎,兑蜜服。

上药连进2帖,痛减厥回,汗止人安。换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以温通经络,清除余寒,病竟愈。(《治验回忆录》1962:76)

按语:少腹痛、冷汗出、肢厥冷、头身痛,口不渴、舌体润,表里皆寒象现,故以乌头桂枝汤取效。

二、寒痹

谢长彦医案:魏某某,女59岁,农民,1982年12月初诊。患者主诉右肩关节发凉疼痛沉重酸胀月余,昼轻夜重,手臂渐不能抬举,穿衣、持物均困难。检查:右肩关节局部不红肿,按之滑动感,轻度压痛,活动受限,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此乃风寒湿之邪乘虚袭人,痹阻筋脉关节,荣卫不和,经脉壅滞不通而致。治以温经散寒,除痹止痛。

投以乌头桂枝汤加味:炙川乌6克(加蜜2匙同煎1小时),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生姜3克,大枣5枚,麻黄6克,生苡米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按语:(原按)乌头桂枝汤原为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而立,从条文看虽为治“寒疝”两解表里寒邪,但从病机和症状分析,又极与风寒湿邪侵入人体致肌肉、筋脉、关节疼麻重着之痹证相似,故笔者于临床喜用本方加麻黄、苡米治疗寒湿痹证,且多获良效。原方后注云:“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本例服药后身微汗,皮中蚁行感,实为药势行于肌肉之间,经脉风湿凝寒祛除之状,虽未“如醉”“得吐”,亦药已中的。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版权原作者联系我们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