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禁城里的花园》之御花园的故事(下)

 京爷说事儿 2022-02-23
说说紫禁城里的那些事儿

 御花园  东路
御花中奇石罗布,金麟铜像,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使园内景观更加丰富,景象更具层次感。其东路的建筑主要有堆秀山、御景亭、摛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等。

堆秀山
进入延和门就可以看见一座大型人工堆砌的假山,名为“堆秀”。堆秀所用的石头全部是太湖石,叠筑的堆秀山,山势险峻陡峭,叠石手法甚为新颖,真可谓“湖石嶙峋,峰峦起伏,藤蔓低垂”。
山顶上建有四角攒尖顶的御景亭,可眺望四周景色,也帝、后重阳登高揽胜的去处。

堆秀山叠石独特,磴道盘曲,下有石雕蟠龙喷水,上筑御景亭。

山石正面有个山洞,可以通向山顶的御景亭。
山洞的顶上相当于匾额之处有乾隆御笔题写的“堆秀”二字。

山前一对狮子石座上各有一石刻龙头,据说口喷水柱可高达10余米,景象十分壮观,也是紫禁城里仅存的“水法”。

摛藻堂

始建于乾隆年间。摛(音“吃”)是播散、传扬的意思。藻有文化,书籍等意思,摛藻即传播弘扬文化。

该建筑依墙面南,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堂西墙辟有一小门,可通西耳房。

自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后,室内放置书架,贮藏《四库全书荟要》,择"四库"中之精粹,供乾隆皇帝来此休憩阅览。


凝香亭

凝香亭原名金香亭,位于御花园的东北隅,和西北角的玉翠亭相对称。建于明嘉靖十五年,万历十九年后重建。凝香亭现无匾额。 

凝香亭为方形攒尖顶,四柱,柱间设坐凳栏杆,天花板绘五彩百花。黄、蓝、绿三色琉璃瓦相间,三面是墙,光线不好,仅起整体环境中的点缀作用,实用性不强。

浮碧亭

浮碧亭北面正对倚园北墙而建的摛藻堂,正南是万春亭。亭平面方形,三开间,前出抱厦,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池上横跨单券洞石桥,亭坐落于桥上。亭和抱厦顶均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亭东西两侧为石雕栏板,同时也是桥的栏板,南北两面在石栏板中间设两步台阶为亭的出入口。

万春亭

万春亭位于御花园内浮碧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万春亭与千秋亭是一对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具体区别在宝顶上,万春亭顶部宝顶上有云文(火焰纹),而千秋亭则没有。

绛雪轩
绛雪轩后依东宫墙,坐东面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前接歇山卷棚顶抱厦三间,平面呈“凸”字形。

  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上为福寿万字支窗,下为大玻璃方窗。 

绛雪轩室外的彩绘别具一格,即不用灿烂耀目的金线彩画,也不施以鲜艳强烈的朱柱丹楹,而是改用上下一色的斑竹纹油漆彩绘,门窗亦改用楠木本色不加油饰,梁、枋、柱、框像是包裹在青翠的绿竹中,整座建筑给人以朴实淡雅之感,从而也给花园的这一景点(东南角)创造出一股轻松雅致的气氛。   

轩前一座琉璃花坛制做得极为精细,体量、造型恰到好处,下部为五彩琉璃的须弥座,饰有行龙及缠枝西番莲图案,上部用翠绿色栏板,基座与栏板之间施用了一条汉白玉石的上枋,色彩对比强烈,却又十分协调,为宫中花坛少有之杰作。坛内叠石为山,栽有牡丹等名贵花木。

此处在清朝时是皇帝用来养鹤的地方,名为鹤圈。与它相对应的西侧是皇帝养鹿的地方,名为鹿圈。取意为“鹤鹿同春”。原本两处都有栏杆相围,解放后因不在此养鹤与鹿了,所以均被拆除。

奇石罗布
御花园有奇石三宝,分别是木化石、海参石和诸葛白北斗。
木化石

绛雪轩对面的花坛前竖一远古木质化石柱(硅化木),这块木化石是黑龙江将军福僧阿供奉给乾隆的贡品,该石树纹明显,脉络清晰,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已为石质,尤显珍贵

乾隆皇帝对此木化石十分的喜爱,还亲自题诗一首,以示珍藏。题写的御制诗至今清晰可见:“不记投河日,宛逢变石年;磕敲自铿尔,节理尚依然;旁侧枝都谢,直长本自坚;康干虽岁贡,逊此一峰全”。

海参石 

海参石的表面形状犹如许多海参互相拥挤在一起,每根海参的大小和表面形状都与真海参酷似,令人感到自然造化的神奇。

诸葛拜北斗

石体右侧站立一人物,头戴纶巾,宽袍大袖,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目光虔诚,正在作揖的老人。而在老人面对的一条暗色上有一组北斗七星样子排列的白点,不禁让人联想起三国时代的诸葛亮。

园内几处还放置有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


古柏藤萝
御花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多数在三百年以上,苍松翠柏,千姿百态,各领风骚。
遮荫侯

位于堆秀山东侧有一棵古柏,被封为"遮荫侯"。它在园中名气最大。此树高7.8米,树围0.9米。它虽貌不出众,所在的位置也不显赫,但怎么会得此殊荣呢?

相传有一年,乾隆下江南,天气很热,随从人等个个汗流浃背,惟有乾隆爽身惬意。回朝后,乾隆皇帝在园中游玩来到此树前,一太监奉承道:皇上去江南时此树枯萎。皇上一回来此树又茂盛起来了,看来是此树随皇上一同去了江南。乾隆一想,去江南的路上别人大汗淋淋,而自己却很凉爽,再听太监这么一说,想必此树暗中为我遮荫,不禁心中大喜,便赐封此古柏为"遮荫侯"。

乾隆皇帝还专为这株古柏题写了《柏树行》并刻在碑上,这碑就在树旁的摛藻堂西墙上。

龙爪槐

这些古树虽已老态龙钟,但还是枝繁叶茂,每天迎接着海内外广大游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